APP下载

傅莹的柔与刚

2013-08-15李荣刚

领导文萃 2013年13期
关键词:傅莹全国人大

□李荣刚

2013年3月4日,全国人大新任发言人傅莹首次亮相,就引来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从最会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大使,到全国人大第一位女发言人,人们对傅莹的评价越来越多,有网友觉得她“气质大于年龄”,有媒体认为她“温雅中透着力量”。她自己却表示,“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希望慢慢改进”。从大草原走出来的她,究竟有怎样的性格?又经历了哪些风雨才走到今天?她的丈夫和本刊记者讲述了她的一些故事。

3月4日10时50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一名工作人员走上台,将印有“傅莹”名字的台签放到主席台正中间。台下出现一片小骚动,“果然是她!”11时05分许,身穿蓝色上衣的傅莹微笑着从新闻发布厅西门进入。如媒体之前猜测的一样,这位现任外交部副部长,正式成为全国人大新一任新闻发言人。

亮相人大注意细节

宝蓝色上衣配以黑色镶金项链,傅莹的服装显得十分简洁,虽是一头银发,但看上去精神而干练。尽管比原定的发布会时间晚到了5分钟,傅莹还是特意多站了一会儿,以配合摄影记者拍照。落座后,傅莹始终微低着头,翻阅手上的材料。当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介绍说她是全国人大设立发言人以来的第七位发言人,也是全国人大第一位女发言人时,她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一开口,傅莹先是向媒体道歉:“来得稍微晚了一点,因为刚从会场过来,大会堂的路径也是比较曲折的,我这个新手要找到路,也不是那么容易。抱歉!”但媒体并没给作为“新手”的她太多适应的时间。在其介绍完大会议程和日程后,媒体提问环节正式开始。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会期压缩。傅莹坦言,大会秘书处对如何压缩会期做了不少研究,并解释这次大会因为是五年一度的换届大会,议程较多,需要有充分的时间让代表们讨论和审议议题,现在确定的日程与第十届、第十一届相比,会期已减少了l天时间。接下来,傅莹又回答了8个问题,内容涉及代表构成、环境、外交、反腐等多个方面。面对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傅莹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回答与外交相关的问题时,有着多年经验的她基本不用看电脑或笔记,对答如流,非常自信;而遇到“全口径预算决算”(将政府所有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这样不太熟悉的问题时,她虽然做了充分准备,但还是会先直言自己也是“刚刚学习了解”,十分谦虚。

此外,据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观察,傅莹在听提问时,不时在纸上记下要点,回答时则始终轻声细语、耐心解释。而在回答问题的间隙,傅莹会轻轻揭开手边的茶杯盖,把它放到一边,双手捧起茶杯,喝完后又双手轻轻放下,生怕弄出一点声音,非常细心。

与媒体交锋“以柔克刚”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注意到,傅莹发言的最大特点是善用故事“拉家常”。回答反腐败立法问题时,她以此前回内蒙古老家时许多人也在讨论这个问题为例,说明人们对反腐败的重视,并表态要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在回答环境问题时,她则说自己每天早上拉开窗帘都要看一下有没有雾霾,“我家也有两个口罩,我女儿一个,我一个,但是还没有用过”。

在回答一些外媒提出的“刁钻”问题时,傅莹的语调和语速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回答却是一针见血。对于路透社记者提出的中国2013年国防预算问题,傅莹说“像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不能保卫自己的国防安全,对世界不是好消息”,直接点出其提问的重点其实是我国增加军费的问题。之后,又用事实阐明了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力量对世界和平的贡献与积极作用。当日本记者提出“中国外交是否更加咄咄逼人”的问题时,她以一句“刚才你问到这个问题时,中国记者都笑了”轻松回应,直指外国媒体对中国的误读。但谈到中国面对来自外国的挑衅行为时,她又以“来而不往非礼也”表达了果断应对的立场。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吉米问及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时,傅莹回答说:“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面对这样的问题,马上就有这样的训导,说你们应该用别人的模式。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这也是为什么相当长时间,外界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对中国整个改革进程看不透、看不懂。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

记者还注意到,除了语言表达,傅莹也常借助手势:谈合作共赢时双手十指轻扣,论及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时几次单手握拳,有礼有节之外,更多了一份坚定。

“不好给自己打分”

发布会一结束,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和许多其他媒体同行一起冲上台,问傅莹给自己的首次亮相打多少分。她回答说:“不好给自己打分,看你们的感觉、镜头背后公众的感觉。我自己觉得挺紧张的,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希望慢慢改进吧。”她也透露,为了这次发布会,她和她的工作团队共准备了100多个问题,其中有她熟悉的,也有第一次接触的。当记者问她设想中会被问到的最难一题是什么时,傅莹笑说:“当然想过,但不能告诉你,不然你拿这个来问我,就麻烦了!”

新闻发布会之后的几天里,傅莹受到的国内外关注持续升温。截至出刊前,傅莹成为网友搜索资料最多的人大代表之一;涉及她的微博数量,多达近40万条。3月4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起了一项调查——“用一个词形容傅莹,你会选哪个?”回答中提到最多的是“大气端庄”、“知性优雅”、“以柔克刚”等。而当记者3月5日在全国人大开幕式后遇到前任新闻发言人李肇星时,他则评价说:“傅莹是一个优秀的女孩。她会的好多事情我都不会,比如她的蒙古语说得很好,歌也唱得好,乒乓球也打得好。”

社会各界对傅莹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国内许多媒体直言她“台风不错,清新自然,容易让人产生好感”;而在傅莹曾出任过大使的澳大利亚,许多主流媒体表示对她并不陌生,说她此次的表现“反应机智,言谈优雅”。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说,中国过去习惯于用“你听我说”的方式,而傅莹是用“你能听我说吗”的方式。他认为,这是发展的中国可以让世界安心的一种方式。

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傅莹,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希望专访她。人大开幕式一结束,记者就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等候,但傅莹却低调地从工作人员通道离开。此后,记者曾数次来到傅莹所在的代表团住地内蒙古大厦,却一直没有见到她。内蒙古代表团新闻联络人告诉记者:“傅莹代表太忙,只参加了一次小组会,也没接受任何媒体的专访。什么时候会再过来,我们也不知道。”记者通过傅莹的好友给其打电话,也未接通。“我的电话她也总不接。”傅莹的丈夫、全国政协委员郝时远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解释说:“除了新闻发言人,她还是大会副秘书长,代表散会后依然有很多工作。”

郝时远告诉记者,他看完新闻发布会电视直播后,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了傅莹:“我跟她说你可以抽空看看那个直播视频,总结总结。她说到现在一直在忙,还没来得及看。”近几天,媒体的各种报道和评论,郝时远也都会专门去阅读。“包括报道她的和不少媒体采访我的,我都得看看。”

对于外界对傅莹的多种评价,郝时远说:“这是个见仁见智的事。”在他看来,长期的外交官经历对于傅莹做发言人有很大的帮助。“她的外交经历中,除了跟驻在国的政界、经济界、文化界打交道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面对媒体,包括发布一些中国信息、进行一些事件的沟通等。这些面对媒体的经历对她肯定有很多帮助,至少不会怯场。”

猜你喜欢

傅莹全国人大
中国最美外交官:傅莹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线职工代表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开幕
全国人大授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否更优
节假立法权应收归全国人大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
目击
站在中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