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祖父郑洞国的后半生

2013-08-15郑建邦口述纪彭整理

领导文萃 2013年13期
关键词:肖华老兵共产党

郑建邦 口述 纪彭 整理

郑洞国(1903-1991年)出身黄埔一期,曾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他在抗战中声名显赫,曾任远征军新一军军长,参加收复缅北要地密支那攻坚战,却在内战中成为败军之将。1948年10月,正值盛年的郑洞国在东北名城长春被迫放下武器。郑洞国如何度过自己的下半生?郑洞国的长孙、民革中央副主席郑建邦先生讲述脱下军装后的郑洞国。

长春:最黑暗的岁月

1948年的东北战场,早已不是国民党的天下。3月25日,祖父“临危受命”,来到了被解放军重重包围的长春。在之后的半年里,长春没有经历致命的战火,却遭受了比战火更痛苦的煎熬——饥饿,据估计,当年因饥饿而死的长春市民不下10万。

祖父很少跟我们提及长春围困,那是他一生最痛苦的一段时光。上世纪80年代,我在长春的东北师大读书时,吉林省的领导几次通过民革告知我,希望我能动员祖父回吉林看看,他不去。那样一个让他对长春人民满怀愧疚的地方,他回去怎么面对呢?祖父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又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算得上蒋介石最信任的将领之一。解放战争中,像洛阳、济南这些名城都是他打下来的。在辽沈战役前,西柏坡的政治局常委会上,几位常委曾经讨论过:“最好是动员郑洞国起义。”周恩来也讲:“这个人我还了解,属于比较老实,本分的人。”毛泽东最后决定“想办法争取他起义”,还叫周恩来以老师的名义给祖父写了封信。

可惜当时长春城内已是一片混乱,周恩来以老师身份写的那封信,祖父并没有看到。但是我想,即便他看到了,以他当时对蒋介石的忠心,大概也不会投降的。仗已经实在没有办法打了,部属们就只好瞒着他与解放军接洽放下武器,祖父由此勉强算投诚了。

祖父曾回忆,当他放下武器,很沮丧地随着部队出城时,迎面开过来一辆美式吉普车,车上坐着的是与他对阵数月的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和政委肖华。肖华看到祖父走来,立即命令停车,下车走过来跟我祖父握手,问候了一番,然后再坐车离去。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对他这个败军之将并没有趾高气扬、盛气凌人,这个细节使沮丧到极点的祖父心情略好了一丝。

晚上,肖劲光和肖华请祖父吃饭,也是客客气气的。席间,心情极坏的祖父只顾低头喝酒,不肯讲话。当时,心如死灰的祖父只想当一个老百姓,并且生硬地提出:“不广播、不登报、不参加公开宴会。”随后,他离开长春这座伤心之城,到哈尔滨思考人生去了。

思想转弯,接受共产党领导

他们这一批黄埔出身的国民党人,投身革命,初衷是因为爱国,希望这个国家能够复兴,而他的痛苦也是从这儿来的,觉得国民党搞来搞去,不但没有救国,反而穷途末路。

在思想转变的过程中,还有一道坎儿,祖父一直过不去,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思想。1950年8月,祖父因身体不适到上海就医,途经北京时,肖劲光、肖华两位将军请他吃饭,希望他参与到解放台湾的工作中。祖父沉吟再三,最后还是谢绝了。两岸统一是他愿意看到的,可让他自己去拿着武器跟从前的长官、袍泽厮杀,按照他的一贯道德和操守,又不愿这么做。

到了上海之后,他慢慢观察,发现还是共产党有办法。1945年,抗战刚刚胜利时,祖父是第三方面军副总司令,负责接收南京和上海。他亲眼看到上海物价飞涨,社会乌烟瘴气。上世纪50年代初,进入上海才一两年,共产党就把上海治理得非常好,这对祖父的思想冲击很大。他在共产党身上看到了希望,这个希望符合他年轻时候的理想。

毛泽东亲自给祖父点烟

来到北京,祖父被安排到水利部当参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开幕前,毛泽东提议祖父担任国防军事委员会委员,按级别是九级干部,工资是270多元,还配有专车。这在当时,应当是很高的生活待遇了。

一天,祖父收到毛泽东请他到家中吃饭的请柬。他很高兴但也很紧张。祖父一生不趋炎附势,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提拔他当侍从室侍卫长,负责保卫领袖安全,这是一个在别人看来天大的美差,可是祖父却坚辞不受。

祖父一进屋,毛泽东就从沙发上站起来,迎到门口,用湖南话讲:“郑洞国,你这个名字好响亮啊。”大家就笑。坐下来以后,毛泽东问:“你吸不吸烟?”祖父说吸,毛泽东的烟就在茶几上,祖父拿出一根就要点。毛泽东又从沙发站起来,拿着火柴给他点烟。这个细节,也不是毛泽东有意的,他跟谁都这样。但祖父却是百感交集,他能想象蒋介石会给谁点烟吗?祖父在蒋介石面前,那真的是一点都不能含糊,毕恭毕敬。这一刻祖父确确实实感到毛主席和蒋校长不大一样。

“反右”“文革”中基本风平浪静

1957年,全国开始了“反右”运动,民革的陈铭枢和龙云等被打成右派,祖父倒安然无恙。“大鸣大放”时,中央统战部来了两位处长,希望祖父给共产党提提意见。他说没有什么意见,非要说,我也只能说共产党好。这倒不是他不敢提意见,主要是因为他没有什么可说。首先,他在1956年之前,没有参加过什么实际工作,他所看到的就是社会上的轰轰烈烈的建设。

1966年“文革”爆发,听祖父讲,那时候红卫兵乱搜家,根本就是无法无天了。不过,红卫兵只到过我们家一次,还非常客气,只说“郑先生,我们到你家看看”,看了一下也没有破坏,就收走两把军用水果刀。

祖父跟刘少奇、贺龙都算同乡,尤其是贺老总,他的老家湖南桑植县与祖父老家湖南石门县相邻,所以有时见面,贺龙老是说:“洞国,你到我家去坐坐。”“文革”时有人要他揭发贺老总,他坚决不干。祖父这个人从来不找事,可他有他的底线,毫不含糊。

张学思(张学良之弟)当时是海军副参谋长,海军造反派让我祖父揭发张学思是“隐藏在党内,军内的大叛徒,大内奸”。祖父想这从何来?造反派就“启发”他,说“当时国共在东北内战,三人调停小组时,张学思曾密谋向国民党投诚?”其实就是叫祖父指出,共产党方面派到东北军调小组负责人之一的张学思是“内奸”。祖父想了想说不大可能。这些人不断来,继续“启发”。最后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了,我祖父讲:“对不起,我实在想不起来,不能随便冤枉好人。”一直还算客气的造反派急了:“你不老实,你没有冤枉好人,难道是我们冤枉好人了吗?”当时这样的举动,就准备着第二天坐牢吧,幸好后来也没事。

为老兵们尽一点力

“文革”结束后不久,全国政协就开始恢复工作,1979年祖父当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当时他已经年近八旬,仍积极建言献策。上世纪80年代,要求落实政策的原国民党起义投诚部队老兵特别多,当时家里每个礼拜都有来求助的老兵。这些老兵来了以后就住家里,走时还得拿点儿衣服、拿点儿钱。更多的老兵上访写信,祖父得开一个证明,说明他的历史情况。那时我们家每个月光买邮票的钱就是六七十块。后来,民革中央机关说这个钱是为了工作,可以由公家支出,但祖父就是要自己出。之所以这样做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深处很痛苦,“这些人原来跟着我,抗战也抗战了,内战也打了,最后也跟着我投诚了,还是受到一些不公正对待。”虽然不是他的责任,但他就想用自己的力量帮这些人做点儿事。

祖父这个人是那代人的缩影。他曾经很庆幸地跟我说:“这后半生幸亏跟着共产党。”这与他当年的政治志向基本一致,精神上有了归宿。

猜你喜欢

肖华老兵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用爱感悟,用心教育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老兵
生日一过,老兵就要走了
开国上将肖华“消失”七年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