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时期周恩来的信仰选择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2013-08-15李琼琼

党史文苑 2013年11期
关键词:斗争信仰天津

李琼琼

(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9)

信仰在 《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为: “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1]P1273目前,学术界对于信仰的含义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有学者认为: “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2]P46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含义界定,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信奉和追求。”[3]P55也有学者指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人们对这种理论的高度信服、景仰、向往、追求,并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牵引自己的行动和实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 ”[4]P128—131总的来说, 马克思主义信仰即是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一种精神支柱、一种理想信念,并在实践过程中以此理论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五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们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周恩来从在五四时期前初识马克思列宁主义,到五四运动后转变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这个思想转变的历程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身优势是分不开的。而在信仰选择的过程中,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信仰选择的过程对当代青年的信仰选择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五四时期周恩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原因

五四时期,狭义的大约从1919年5月4日到1919年6月底,广义的大约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5]P948以下采用的是五四时期的广义说法。五四时期的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转折点,也是青年时代的周恩来由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向一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转变的重要转折点。在此期间,周恩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身优势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特定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背景上来说,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比封建制度更加先进的社会制度,曾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有其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引发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即是资本主义世界矛盾和冲突的总的爆发。随着战争的爆发,人们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新的革命道路,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另一方面,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世界工人运动的高涨,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另一条新的道路,他们受到了深刻的影响,这就促使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坚定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受到了十月革命的影响,在思想上开始倾向马克思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从国内背景来说,辛亥革命失败后,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再度陷入了黑暗当中。因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决定要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他们开始积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中,周恩来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重要一员。从1919年在五四运动中的政治宣传,到1921年旅欧期间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使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身优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强大生命力是五四时期产生众多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传播者的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吸收和继承了在此之前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们进行了批判和改造,进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6]P285。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P91920年1月,周恩来率领学生示威请愿,遭到了反动政府的逮捕。在狱中,他仍向大家连续讲解马克思学说和马克思传,这在当时的《检厅日录》里有详细的记载。[8]P187-188这充分反映了周恩来的马克思主义的坚定革命立场,而在当时,像他这样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也不多见。由此可见,在五四时期,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已有较为系统的理解,而促使他不顾自身危险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因素,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普适性,而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普适性吸引着中国众多先进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二、周恩来在确立其信仰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周恩来在其逐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理论方面

第一,肯定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的作用。在五四运动之前,周恩来在日本已初步接触到马克思主义。1919年1月,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河上肇创办了 《社会问题研究》月刊。月刊连载了河上肇撰写的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在文中河上肇指出: “总之,唯物史观和资本论和社会民主主义是涉及理论与实际两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原理,这三大原理是根本贯穿着一条金线,就是所谓阶级斗争常说。”[9]P130周恩来是这个刊物的热心读者。据一位和他同寄住的留日学生回忆,周恩来 “归国的时候,箱子里还带着河上肇的书”[10]P36。此时,周恩来已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之后的几年中,周恩来一直都在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地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旅欧期间,他经常和邓颖超及觉悟社其他社员通信,发表了100多篇通讯,对国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题为 《西欧的赤况》一文中,周恩来明确地指出: “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11]P451由此可见,周恩来不仅自身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斗争的作用,指出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当时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而且在自身学习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广泛的传播。此后,周恩来以职业革命家的身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宣传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批判剥削阶级的反动本质,把一大批进步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为中国革命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

第二,提出 “改造、联合”思想。1920年,在周恩来主持的觉悟社年会上,周恩来总结了一年多来开展天津学生和各界救国运动的经验教训。他建议李大钊指导召开一个由北京和天津各组织参加的联合会议。他还提出:“大家一致认为,今后的救国道路,只有深入劳工群众,依靠劳动阶级,并把五四运动后在全国各地产生的大小进步团体联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改造旧的中国。”[12]P481919年8月16日,觉悟社邀请北京少年中国学会、青年工读互助团、曙光社、人道社等4团体代表在陶然亭举行座谈会。会上,周恩来对觉悟社提出的 “改造、联合”的主张作了说明,倡议与会各进步团体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挽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斗争。会后,觉悟社等5团体成立 “改造联合”组织,通过 《改造联合宣言》和 《改造联合约章》,宣布 “本联合各地革新团体,本分工互助的精神,以实行社会改造”,并提出 “到民间去”的口号。[13]P9—10周恩来的“改造、联合”思想在当时既宣传了革命思想,又号召当时的进步青年和进步团体共同联合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对引导当时广大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实践方面

第一,创办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和 《觉悟》月刊。一方面,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一些如天津学生联合会等爱国团体相继成立,周恩来也投入到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的洪流当中。由于周恩来在南开学校中学部读书时曾主办过 《敬业》 《校风》等刊物,因此他被推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为了扩大宣传,周恩来撰写了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刊旨趣》,发表在1919年7月12日出版的 《南开日刊》上,这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正式创刊之时,周恩来又以 《革新、革心》为题撰写了发刊词,提出改造社会、改造思想的响亮口号。[13]P3《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出版,对当时五四运动的坚持和发展,对提高广大学生的认识和觉悟,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随后,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紧密结合当时的爱国风暴,对反动统治势力进行了有力的抨击,成为了当时天津反帝爱国斗争的一面旗帜。另一方面,在觉悟社成立之后,出版了一个 《觉悟》月刊,积极宣传新的思想,讨论改造中国社会的问题。周恩来为 《觉悟》写了两篇纲领性短评,其中在 《“觉悟”的宣言》中写道: “凡是不合于现代进化的军国主义、资产阶级、党阀、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顽固思想、旧道德、旧伦常……全认他为应该铲除,应该改革的。”[11]P471这篇反帝反封建反孔的斗争宣言,给当时全国的学生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第二,创建觉悟社,团结领导进步力量同反动派斗争。一方面,1919年9月16日,天津革命青年团体觉悟社宣告成立。觉悟社的成员主要由女界爱国同志会和学生联合会的骨干分子共同组成,周恩来被公推为领导人。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觉悟社经常学习和研究新思想,还邀请李大钊等到天津讲演,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周恩来常向社员和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社员们和其他青年也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有关文章,多数社员趋向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在五四运动后,觉悟社作为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周恩来领导天津学生继续斗争。为了抗议 “二十一条”,周恩来同觉悟社成员和各省代表前往北京进行请愿斗争,但北洋军阀逮捕了全部代表。周恩来率领天津学生参加请愿斗争,并与全国学联和各省市学联负责人商定在各地举行集会示威,营救被捕代表。[13]P4这一斗争得到了全国学联等团体和各地的响应和支持,北洋军阀被迫释放各地请愿代表。由此可见,周恩来及其领导的觉悟社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不仅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且协同和领导一切进步力量积极同反动派作斗争,既在斗争中补充了理论知识,又在斗争中增加了斗争经验,为以后的爱国运动累积了经验。

三、周恩来的信仰选择对当代青年信仰选择的启示

青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青年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4]P57。 因此,在思想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青年的信仰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综观周恩来信仰选择的历程,笔者以为,它对当代青年信仰选择的启示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思想方面来讲,当代青年应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广大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加之在新媒体时代,各种理念、思想与文化交织,并在时刻发生着变革。到底是选择新的信仰理念还是保留传统的信仰理念,这也是困扰着当代青年的问题之一。我们虽然远离了五四时期的动荡年代,无需再像青年周恩来那样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但是当代青年仍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使命。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不仅是五四运动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代青年应当继承的远大理想。因此,当代青年要学习周恩来,做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认真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不断探索钻研;敢于冲破旧的思想观念,勇于创新,勤于思考,有所创造,为将来实现个人崇高理想和社会远大抱负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从实践方面来讲,当代青年应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周恩来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过程中,由初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武器,领导团结进步力量进行斗争,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理论不断地深化,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自身的实践经验。当代青年在学习生活中,理论和实践较易分离,这种分离就会使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对于个体的实际影响力也会下降,从而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因此,当代青年首先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其次应多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观察,切实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增强自身的辨别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总的来说,周恩来在五四时期信仰选择的过程,是作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探索真理传播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为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这种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的精神将继续激励当代青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勇往直前。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2]危琦,虞新胜.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J].求实,2006(12).

[3]卢建华.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J].学术论坛,2006(3).

[4]蓝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5]迟福林,张占斌主编.邓小平著作学习大辞典[Z].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2.

[6]列宁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恩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丁守和,殷叙彝.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

[9]储元熹译.河上肇自传(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10]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1898-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11]周恩来早期文集(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12][英]迪克·威尔逊著,封长虹译.周恩来[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1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编.周恩来世纪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1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斗争信仰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天津卷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天津之眼》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