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2013-08-15张玉玲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0期
关键词:作弊人格诚信

张玉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部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诚信道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美德,是迄今我国公民道德建议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大学生应当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需要培养的优秀道德品质,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史一个系统工程,诚信道德教育关键在于诚信观念的树立、诚信品质的培养,重点在于建构新型诚信道德教育体系,贵在落实大学生诚信实践锻炼和道德人格的完善。

一、中国古代诚信的解释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项基本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强调的道德信条。诚信这一规范的概念是有诚和信是个规范组成的。从道德意义上理解,诚与信意义相同。从《说文解字》对诚与信所作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诚是中国古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出发点,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大学》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思想中,认为修身的先决条件就是诚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中庸》更是从本位论的角度看待诚,认为诚实社会的本原,提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人只有诚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诚信是人道的第一要义。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荀子在《荀子。不苟》中把诚看成是德性的基础,是修身养性的根本,认为养身莫善于诚。信使中国古代社会交往的精神纽带,也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原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是修身养性的根本原则,也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道德标准,自古中国人就十分重视诚实无欺的品德标准。自古中国人就十分重视诚实无欺的品德修养,并将其躬行践履中所概括出的行为规范,视立为人立业之本。关于诚信方面的古训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诺千金”等一直流传到现代,成为从古至今许多毕生遵守的人生信条。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诚信的解释

共产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要求的反映,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高尚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的内容包括正直、诚实、谦虚等是一切先进分子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可见,忠诚老实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

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诚实包含积层意义:

第一,忠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的利益,忠于共产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实事求是,在政治生活、在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在道德生活中,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第三,言行一致,说道做到,表里如一,不搞两面派;第四,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知错必改,决不文过饰非,老实人,革命老前辈总是教育我们要老老实实地做人、实事求是地做事,列宁曾经说过:“我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当老实人,说老实话、老老实实的为事,这是每个共产党人,也是每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品德,”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襟怀坦白。大量事实证明,忠诚老实的人,为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最后并没有吃亏;而那些自己为“聪明、弄虚作假、利益熏心、利令智昏”的人,即使暂时讨得一点便宜,但最后总是没有好结果的。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公里的保证和源泉。如果没有了诚信,于社会、国家来说,则丧失了其存在、发展的一个基本支点。“民无情不立,民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性象征,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研究生来说,更是如此,然而,近年来的诸多事例则印证着研究生不容忽视的诚信缺失的问题。

三、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的表现

1.考试作弊

在高校举行的各类考试中,一些学生为了考试及格或考取更好的成绩,置考纪于不顾,大肆作弊,且作弊方式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令人防不胜防。一些屡次作弊并得逞的学生在谈及作弊现象时毫不讳忌,考试没有作弊,就等于没有做过学生,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冒着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的风险,找人替考。

2.伪造证件,履历掺水

目前,由于研究生校园受到社会上假文凭、假证书、假学术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一些学生在毕业推荐书上涂改成绩,夸大事实,甚者伪造证书虚构经历,据报道,重庆某大学一名研究生,在制作简历时把学习成绩全部改了一遍,他还编排了许多子无须有的实习经历,并将同学的等级证书、荣誉证书全都借来,改头换面复印,当作自己的成就。

3.人际关系虚假

人际关系虚假主要表现为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做人不真诚,势利眼,用得着的时候甜言蜜语,

四、对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策略

我们要深刻分析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找出解决办法,这是关系到学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什么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摆在广大教育者,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第一,坚持科学的正面教育,把诚信思想融合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改变教育者主动说教、受教育者被动屈从的模式,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交流的机制,从思想和行动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诚信观,逐渐形成同情心、责任感、正义感,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的完善人格。

第二,培养完善的诚信人格。古人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思亲;思思亲,不可以不知人。天之道诚也,人之道诚也”。诚信是研究生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石。在历史和现实中,人们总是把诚信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与评价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如果一个人缺乏应有的诚信品质,不讲信誉,也就意味着背离了做人的道德标准,也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人生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实现,更谈不上高尚的人格。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样叙述的,一个下岗女工找到了一份卖鞋的工作,但老板要他卖假货。她干了几天,心里十分不安,她想自己是一个母亲,从小就教育孩子不要撒谎,经过思想斗争,她毅然辞去了这份工作。这个行动被人称为伟大的“义举”。这位女工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道德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她选择了诚信,她没有以人格去换取利益,在社会反诚信文化包围中,她坚持了虚假的始终如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像这样的事例,充分显示了一种人类不可缺少的道德精神,给人以良心的震撼。所以说,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体验到了生命的崇高和人格的尊严,把诚信作为人格之根本的追求,来体验将之看作是人的道德世界的本源。

第三,建立监督机制。

对诚信的培育必须建立一个监督机制,首先是舆论氛围的监督,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装》说的就是一个有诚信氛围的问题。有些事怕说真话被别人误认为傻子,便都不说真话,于是诚信的人少了,这就有力的说明活在虚假的骗局中的人时时被恐惧所包围,而只有说真话才能无私无畏。所以一个集体,应尽力营造一种诚信的文化氛围,大家都要讲诚信。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道德要升华,诚信就铸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识、共鸣与共同努力下。诚信之花定会在学校这片肥沃的土壤下及整个中国大地上生机盎然。

总之,我们正在推进社会诚信道德建设,我们也正在开始考虑建立“诚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的社会体制。但是,诚信是一个养成的过程,需要积累,需要经过几代人、几十代人的精心培育。我们的诚信教育应该在“诚实守信”、培育“真人”方而多动脑筋,“多做文章”。

立足于现实,从小处着手,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以重塑诚信社会。

[1]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2]征国.德规范论—以人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作弊人格诚信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作弊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防止作弊
漫画之页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