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2013-08-15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

当代贵州 2013年19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腐败权力

中共贵州省委书记 赵克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深刻指出:“党教育培养一名领导干部不容易,一旦在廉政方面出了问题,党组织多年的培养和本人以前的一切努力就毁于一旦,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负起责任,敦促教育干部廉洁自律”,“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在‘常’、‘长’二字”,“要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内涵深刻,对每个党员干部和党组织都是严肃的提醒、谆谆的告诫。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好“廉政五关”、克服“三种心态”,警钟长鸣,廉洁自律,清心自守,做“为民、务实、清廉”的表率。

第一,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好“思想关”。自人类文明史以来,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是进步人们的最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很多被查处的人,过去在工作上也作过不少努力,有的曾经也有过不错的业绩,但由于放松了学习、放弃了世界观改造,思想蜕变,理想滑坡,信念动摇,精神支柱丧失,最终在诱惑和腐蚀面前栽了跟头。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坚持加强学习,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经常打扫“思想尘埃”,“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防止理想信念淡化、工作激情淡化、群众观念淡化。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是共产党员,经常查一查党性修养强不强,是否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否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共同理想,有没有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发表与党的政策、主张不一致的言论,有没有在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上打折扣、作选择、搞变通?要想一想自己是领导干部,查一查表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是不是做到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的“忠诚于党我带头,服务人民我带头,加快发展我带头,优良作风我带头,廉洁自律我带头”?要想一想自己是人民公仆,查一查为人民服务得好不好,是否做到了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有没有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

第二,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好“欲望关”。领导干部并不是禁欲主义者,也允许有个性化的抱负、爱好与需求。但如果放纵欲望、欲壑难填,就可能把自己推向沉沦甚至毁灭的深渊。剖析近年我省查处的这些腐败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这些走向歧途的人都是为欲所困、为欲所害,当官欲、权力欲、金钱欲、美色欲、名利欲、占有欲、享受欲太盛,最后欲火焚身。贵州省某县原县委书记刘某某,不但大肆收受贿赂,临近换届时,他甚至不满足于煤老板们点点滴滴的“孝敬”,公然拿出200万元入股某煤矿,期望自己退休后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些人正是利令智昏、胆大妄为,才为自己挖掘了通往地狱之路,彻底葬送了大好前程。放纵的欲望是腐败的温床,只有驾驭住欲望,才能心态平衡、清心自守。我们每一位干部都要常思贪欲之害,有效控制欲望,决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

第三,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好“权力关”。领导干部手中多少都握有一定的权力,但这些权力是国家公共权力,本质上是人民赋予的,党的纪律和国家法规规范着这些权力的运行,必须自觉遵守、严格遵守,使权力的使用真正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还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权为公可以赢得人民赞誉,用权为私必然导致身败名裂。领导干部不论职位高低,一旦权力观出了问题,就会置党纪国法于脑后,跌入腐败的深渊。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解决权从何来、为谁用权、怎样用权的问题,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掌权不是一种荣耀和风光,更不是一种利益和特权,而是一份信任和责任。要坚持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私利、收敛钱财的资本和工具。“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人民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头。想发财就不要从政,想从政就不要发财,靠掌公权发私财必然会自掘坟墓,必将是死路一条。每个领导干部一定要管好自己,同时管好身边人,决不允许身边人在自己辖区内从事项目开发和工程承包,如果有,务必赶紧制止。

第四,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好“小节关”。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干部腐化堕落都是从不拘小节、接受小恩小惠开始,逐步发展到来者不拒、不能自拔,最终滑多远连自己都没法预料。要正确看待轻与重、小与大的辩证关系,切实把好防微杜渐的关口。比如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如果对自己的爱好不节制,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分子腐蚀领导干部的缺口。贵州省某厅级干部爱好摄影,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投其所好,以摄影搭桥,拜他为师、送他照相机、陪他到处照相采风,一步步把他拉下水。现在,“小节无害论”在一部分干部中也还很有市场,这就给腐败开了缝隙之门,“拜年”、“拜节”、“过生日”等就成了送礼者的最好借口。“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小节不守、大节不保,小病不医、大病难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违反党纪国法的事,再小也是污点,再小也不行。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持从小节抓起,自重、自省、自警、自戒,真正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特别要远离那些别有用心的人。领导干部如果有收到贿赂的,务必坚决退回,实在退回不了的,要主动上交纪检监察部门。

第五,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好“约束关”。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我们要谨记总书记的告诫,深刻认识到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在现实中,有的同志喜欢我行我素,不愿意接受监督,感到监督是跟自己过不去。这是一种极其糊涂有害的认识。监督是对干部的约束,更是对干部的关爱。事实证明,主动接受监督的干部一般较少犯错误,逃避监督、拒绝监督的干部很容易走向腐败。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严格“自律”,同时接受“他律”,主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自己始终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政务中心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目的就是要从源头上加强监督、治理腐败,减少和防止权力运用的随意性,实现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和制约,堵塞漏洞,严防腐败。领导干部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要切实管好自己的亲属和子女。古人说,“国计己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从历史上看,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后代,廉官清贫,多数能荫泽子孙。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注意给亲属和子女传好思想、好作风,传真学识、真本事,引导他们自强自立,做对社会、对自己有益的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抓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别的办法,首先要求主要负责人自身过硬。只有自身过硬,才能无私无畏、公道正派、敢抓敢管,带出好的风气。

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一些人陷入腐败泥坑无法自拔,从主观上讲,根子在心态失衡导致理想信念动摇、道德良知滑坡、人生观发生根本变化。领导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必须坚决克服“三种心态”:一要克服攀比心态。与大款尤其是自己支持下富裕起来的大款朋友比收入、比奢华,产生当官吃亏心理,是腐败分子贪污受贿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决不能看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心理就不平衡,决不能看到个别人钻政策空子暴富了就手痒,要珍惜现有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在个人待遇上知足常乐。二要克服特殊心态。有些人手中一有权,就把自己看成特殊人物,恃权自重,为所欲为。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纪国法不容践踏,权力滥用换来的不是荣华富贵、锦绣前程,而是法律的制裁。要真正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三要克服侥幸心态。侥幸心理是腐败分子滑向深渊的助推器。反腐败斗争的实践表明,腐败分子无论职位多高、手段多高明、隐藏有多久,总会有“伸手必被捉”的那一天。在党纪国法上心存侥幸,最终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都不能低估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决心和能力。

端正党风,人心所向;反腐倡廉,任重道远。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加强防范,坚持从自身做起,守住清廉、保持廉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注:本文是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在全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发表时略有删节修改 责任编辑/姚 远)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腐败权力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