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大省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3-08-15顾昭明

支部建设 2013年1期
关键词:煤炭山西转型

■ 顾昭明

(作者系山西医科大学纪委书记、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政策分析、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前不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强调指出,山西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转型跨越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更加坚定,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更加自觉,在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办好“两件大事”上更讲实效。要扎实推进全面转型、深度转型,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要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以新兴产业为先导,推动科技和资本在更高层次的融合互动,提高新兴产业的比重和核心竞争力;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抓好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两个关键环节,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传统产业循环率和原材料深加工率;通过抓好实体经济,进一步发挥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双千亿”、“双五百亿”、“双百亿”工程,促进中小微型企业快速成长,推动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通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发挥互动优势,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加快实施“一核一圈三群”总体战略,促进城镇化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通过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发挥竞争优势,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推动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山西是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省份之一,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的长期持续开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形成了一批高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境内约有11座资源型城市,119个县(市、区)中94个有煤炭资源分布。这些以煤炭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正在或将要面临煤炭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如何实现这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成为影响山西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必然性

1.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源供应的老路

山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基地,长期以来为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国以后,山西一直是全国经济中心之一,由于工业基础好,一直是国家重工业基地,涌现出了全国四大钢厂之一的太钢、全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厂太重、国家八大统配煤矿等等。

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山西默默地成为全国的输血基地,源源不断地以极低的价格把煤、电、钢铁输送到全国各地支持其经济发展,自己留下的却是环境的污染,以及大量的夕阳产业工人。解放以来,山西省产煤100亿吨以上,其中的3/4都贡献给全国各地。目前,全国4000多间电厂赖以生存的煤炭仍然来自山西。山西在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确实存在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现象,其GDP主要还是靠煤、焦、冶、电(煤炭、焦炭、冶金、电力),这四个产业占整个工业产值的80%以上。煤炭工业的单一发展,给山西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隐患。在满足了国家的需求后,山西才发现自己所有的产业都和煤紧密相关。因为自身经济结构的畸形,山西长期低价输出能源产品,又只能高价买进消费品,蒙受了严重的双向价值流失之害。山西第一产业效率偏低,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份额相对不足,产业链条短,还属于资源型、粗放型的传统单一产业结构。2010年山西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2%、56.8%、37.0%。2010年山西第二产业比重(56.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6.8%)10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增长波动较大。

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6.6%,山西为46%,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33∶1。区域发展不协调,2009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为41.4%,区域经济总量差距较大。

所有制结构亟待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发达省市相比,国有经济的比重还很大,非国有经济的规模不合理,调整所有制结构的任务依然很重。

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山西经济脆弱性越来越突出,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山西两次受到重创,这跟山西一直以来的经济模式是分不开的。山西长期重能源、轻化工,资源转化更多地停留在煤电等初级过程,进入到煤化工、精细化工层面的不多。此外,重采冶、轻制造,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总量少、集中度低,缺乏整机配套和拳头产品。同时,除了煤炭产业之外,服务业发展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都导致了山西经济的薄弱。

2.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煤炭的不可再生对经济长期发展的影响,随着煤炭开采量的逐年攀升而日益显露;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尚未建立起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速越快,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都在增大。其他地区煤炭大幅度增长,国家也加大了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降低传统能源份额是必然趋势。而山西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增长,在这种形势下,我省的发展模式将很难持续。

3.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存条件严重下降

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是依煤而兴的城市,产业多以“煤”为主,采煤、选煤、煤化工等行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单位GDP能耗超出全国平均水平1.6倍。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的地表下沉和塌陷,引起城市建筑物、道路、桥梁的损坏,使城市地质与生存环境恶化;煤炭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为主,形成大量以烟尘和SO2为主的危害物,严重污染城市的大气环境;煤炭开采引发地下水的输入、输出和内部结构的变化,采矿中大规模的地下水疏排,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矿井中高污染水的排放,造成周边水质的污染,从而使煤炭城市水资源遭到破坏;煤炭开采引发矿区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破坏,从而导致煤炭城市生态绿地的贫乏;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的露天堆放,使煤炭城市耕地面积减少,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煤炭城市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山西省临汾市的财政收入就已经突破120亿元,其中资源性产业的贡献占很大一部分。不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山西临汾更被众人所熟知的,是其全球首屈一指需共同治理的污染,被称之为“居民不能穿白衬衣的城市”,由此可见环保代价不容忽视。据山西省社科院的一项研究,从改革开放到目前,煤炭资源开发带给山西的生态环境直接损失高达三四千亿元。

二、山西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履职山西之后,率先提出山西转型跨越的根本举措是要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路子。

1.发展工业新型化

袁纯清同志指出,“所谓工业新型化,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概括而言,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山西的新型工业化就要围绕着煤来进行,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具体来说,要重点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原本的高碳产业转型为低碳发展,把循环经济和高端技术作为低碳发展的重点,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孕育和发展新产业,顺利完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接替与转型,在推进转型发展中,要以企业、产业转型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二是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转型为制造文明,比如制造煤机等新型安全生产装备;三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四是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现环境压力向发展动力的转化;五是围绕能源资源优势做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在产业组合中形成竞争优势;六是围绕煤炭及关联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工业新型化要靠科技来引领;七是围绕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加快文明旅游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培育新的经济支撑点,做大山西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给山西省留下各种宝贵的文物35000多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068处,在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下,可对旅游业加大投资,将对煤炭资源投资的一部分转移到旅游业的开发,可改变现有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从旅游业获得新的增长点。

2.发展农业现代化

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农业现代化,就是利用特有的农产品,做大县域经济,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农民增收。

山西煤炭采掘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储量大的地区有相当比例的人口都供职于此类行业。相对而言,参与煤炭采掘挣钱容易,而且技术掌握也比其他行业简单,所以往往一个家庭的主要成员都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完全依赖这个行业生存,同时,他们放弃了对土地的耕种,一旦煤炭行业不景气,就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生计。在资源依赖型区域,由于受“靠资源发财”的思想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当地政府应该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鼓励措施,让当地农民将自己的土地重新耕种起来,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大农业的快速发展。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扶持省市县级示范社,允许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扩大用工用人岗位;发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同时,要落实各种惠民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聚集,促进土地收益更多地用于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县域经济,进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3.发展市域城镇化

工业的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而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表现。长期以来,山西的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城镇聚集效应不够强,而城镇化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吸引投资,加大消费,进而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发展市域城镇化是必然之路。

具体来说,山西要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实现彼此之间的互促互动,大力推进城镇化,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要注意引领性和创新性,体现出山西的历史感和文化感,吸引外部投资。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要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城镇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得好。努力消除户籍、住房、社保的界限,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地变为市民、融入城镇。在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质量。

4.发展城乡生态化

我省资源性产业结构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导致在转型过程中,生态建设是一个绝对不能忽略的问题。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坚持绿化山西,加大宣传,树立绿化的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做法,一方面加快林业建设,另一方面要求企业等建设时要和绿化同步进行,同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此外,最重要的是,我省要做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系统工程,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还要要求企业在发展资源的同时,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关闭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矿山生态的修复,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一个健康的山西。

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的发展不可分离,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将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产业的转型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西省发展的战略重点。山西省要通过不断地积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等要素资源,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步伐,并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山西建设成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构建成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猜你喜欢

煤炭山西转型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我在山西等你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绿色完全开采不再是梦
山西叹五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