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教育在传承传统武术过程中的作用①

2013-08-15赵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赵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体育部 湖北 武汉 430000)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文章指出,最大可能地达到健康水平,是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社会指标。在人类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健康状况却遭受了严重的侵蚀。因此,随之而来的是终身体育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盛行。但无论如何,人类的想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必须依靠良好的生活习惯,依靠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和体魄来达成。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阵地,通过高校传统武术课程,能使当代大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习惯,继而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

1 高校传统武术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1.1 传统武术具有的文化属性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独具文化特性的运动形式,它是历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结晶。武术原本被称为“练功夫”,又被称为“打拳”,随着时代的变迁渐渐地被称为“国术”、“武术”。[1]

传统文化是由整个华夏民族整体在中国这块土壤上创造发展的宏大的文化体系。在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跟中国的社会习俗、传统哲学、文学艺术和医学理论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的整体。

1.2 高校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困境及原因分析

1.2.1 高校缺乏专业武术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等原因削弱了学生们的学武兴趣

现代社会,随着冷兵器逐渐退出战争舞台,人们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意识日趋淡薄。传统武术作为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总结的宝贵经验,具有强烈的历史延续性、丰富的内容等特征,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强势宣传的打击以及文化大革命等影响,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正趋于淡薄。

普通高校专业武术教师的缺口还非常大,很多高校以非专业武术教师教授武术课。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上,非专业武术教师和专业武术教师存在较大的差距。非专业武术教师因缺乏系统的武术训练,教学方法缺乏科学严谨的计划,使得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大打折扣。此外,普通高校在安排武术课时上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教学目的只是为了单纯地完成学校教学任务。这造成了武术教与学的恶性循环。

1.2.2 学生缺乏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科学认识

武术起源于中国,但又属于全世界。在源远流长的传统武术中,一些优秀拳法如太极拳已经走出国门,迈向了全世界。大多数学生反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武术文化还不甚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的对武术文化传承的疏忽,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的积极性,同时学生本身也不具备主动去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意识。

1.2.3 学校教育对武术文化传承的缺失

传统武术的文化属性,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地融合了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的学说观点。它注重内外兼修,讲究整体观、形神观、刚柔观等,并逐步演变发展为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社会的发展,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在理论与实践上分道扬镳,而当前高校教育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却仅限于传授几个武术动作,传授方法也比较简单乏味,基本不涉及武术文化的讲解传承。

1.2.4 高校的武术社团影响力不够,难以推动校内传统武术文化发展

如今,大部分高校基本都建立了学生武术社团,这些社团有的在学生中影响力有限,开展的活动数量较少、形式单一;有的还缺乏专业武术老师的技术指导,技术动作不够规范;有的专业武术老师因很少参与教学指导工作;有的限于经济、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限制;有的社团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只开展健身操、瑜伽和跆拳道等时尚感强的体育活动。因此,高校武术社团在学生群体中没有能够承担起充分推动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

1.2.5 外来强势文化的宣传对传统武术文化造成巨大冲击

随着世界多极化时代的慢慢到来,我国各个领域逐步对外开放,与之相应的是国外的各种文化也随之走进人们的视野。外来文化的强势宣传导致了我国有些青少年认为中国传统武术就是现代的竞技武术,中国传统武术已被现代竞技武术所替代,传统武术是过时的,这些想法扭曲了我国青少年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而更多的青少年则是被外国体育文化中的技击所吸引。在我国高校中,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和巴西的柔术等技击运动则大受欢迎,青少年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学习兴趣反而变得淡薄起来,对传统武术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和冲击。

2 推动传统武术在高校课程中进一步开展的思路

2.1 加强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研究整理工作

我国政府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例如利用影像技术挖掘整理更多优秀传统武术拳种,利用科学手段探究传统武术健身原理,并力图对武术训练方法进行科学总结,最终以文字图像等形式展现给武术习练者。这种做法有利于武术习练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武术拳种和训练方法,这同时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2.2 举行各级各类武术研讨班,增强专业武术教师素养

传统武术的精华在民间。普通高校可以自行决定聘请民间著名拳师、武术专业教练到高校任教,也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补习班、研讨班,对高校武术教师和学生进行传统武术培训,不仅传授武术技击动作,还应加强其武术素养,增强武术文化传承意识。

2.3 大力扶持学生武术社团发展

学校中应该建立以专业武术教师为主要武术技术指导,以广大学生做为参加主体的传统武术协会组织。传统武术协会通过运行,能起到宣传传统武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传播武术文化的作用。学校不仅应在师资方面给予其大力支持,还应该加强资金扶持,同时还应给予武术社团相应的训练场地及器械。

2.4 多举办武术文化讲座

武术文化讲座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让他们懂得通过习武不仅可以磨练自身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还能培养习武者崇高的道德观。继而通过习武学生的扩撒作用及其亲身实践和亲身宣传,进而吸纳更多人口参与到习武运动中来。

2.5 举办武术比赛和各种形式的表演活动

习武之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肯定的情节。为满足习武之人的肯定情节,可以通过各级举办武术比赛和各种形式的表演活动为其搭建表演舞台。一项运动需要发展就得借助一定的载体,竞赛作为运动发展的灵魂必须被引用,而花样百出的表演形式是其吸引更多参与者的外衣。通过比赛才能使真正的中国武术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还能增强学生的学武兴趣,带动传统武术的普及和发展。[2]通过比赛交流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不断发展提高中确保传统武术教学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并进一步使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模式更加规范。

2.6 强化师生传统武术文化理论的研习

传统武术文化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真实写照。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和发展,传统武术成为增强人民体质和展现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而且,在我国传统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传统武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有着中华民族的独特见解,例如它所认为的“天人合一”等养生观念,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课程之中强化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理念,主要有两大好处:第一,能够调动学生习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习惯,有利于提高习武学生的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等,最终能使得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思想贯彻落实。第二,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传承理念,能有效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不同主体的文化多样性需求。将高校体育课堂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使传统武术的素质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有利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管慧香,王宁.浅析高等教育在传统武术发展中的传承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1(4):34.

[2]周丽.传统武术在高校体育中开展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10(2):160.

[3]潘光耀.当代中国武术的生存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2(1).

[4]司钦如,张玉强.普通高校武术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述评[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6).

[5]徐贵华,赵光勇.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2(1).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武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