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与组织文化控制①

2013-08-15刘秦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竞技资源

刘秦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59)

1 体育资源配置的内涵

在经济学中,资源配置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在各种不同的使用方向、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1]。历以宁认为资源配置有两个层次,较高层次是指资源如何分配于一定的产业、地区和生产单位,其合理性反映在如何使资源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方面;较低层次是指在资源分配方向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生产单位、地区和产业体系内部如何组织并利用这些资源,其合理性体现在如何有效地利用它们,使其尽可能发挥大的作用[2]。基于以上理解,体育资源配置就是将体育中的各种资源在不同使用方式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各部门合理组织利用分配到的体育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对体育的需求。

2 我国体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现状

2.1 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比例过大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承载着体现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希翼。竞技体育也占据了我国体育事业获得的政府财政拨款和体育资源配置的绝大部分。竞技体育是国家公共资源配置、投资的主体。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2002年《体育事业统计年鉴》资料记载为例,我国各级地方体育局体育经费决算情况为总支出902982.0万元,其中572266.0万元用于竞技体育,各级体育职工为120025人,其中84773人在竞技体育单位,体育事业统计信息56263个统计内容中,93.3%统计信息是关于竞技体育的,在各类统计表数量的比例中,其中竞技体育为89.2%,学校体育为2.6%,群众体育为2.5%,机关单位为5.7%[3]。

2.2 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不足

我国政府在体育资源配置方面,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向了竞技体育,只有一小部分投向了群众体育。群众体育在体育事业中处于从属地位、弱势地位,大众体育资源的严重不足直接制约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健康发展。在群众体育资源配置中,特殊人群体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与资源配置的城乡差异是两个尤为重要的问题。

(1)特殊体质人群体育资源严重不足。这里所说的特殊人群是指残疾人、老年人、肥胖人群等具有特殊体质的人群。我国对于这些群体的特殊体育器材的研制才刚刚起步,专业场馆及保健康复中心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媒体宣传、企业赞助也常常不会青睐于这些特殊群体。

(2)体育的人力、物力、财力及体育信息资源方面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中还存在贫困问题。体育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体育与人的生存关系密切,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但与民生问题相比,体育仍是处于从属地位。城乡两个层次的体育基础与体育意识的差异,使体育在农村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缺乏或根本没有体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在体育人力资源方面,高水平的体育教师、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和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小城镇。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也存在着城乡之间的严重不均衡。从而又导致了农村体育知识贫乏,体育意识淡薄,体育参与率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3 城乡差异显著

第5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各级各类的体育场地在我国共85万多个,但对于幅员辽阔的我国,64%是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么多的农村人口却只能拥有体育场地69000,比例仅为8.18%;城市人口的人口比例为36%却拥有90.82%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农村的11倍之多。而且简陋的农村体育场地设施没法与城市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比较。因此,在我国,城乡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带有不平衡性,其公共资源配置也存在地区差异。

3 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社会危害

在体育强国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体育事业应该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方面协调健康发展。而体育资源分配的失衡导致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不协调发展态势,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正常运行。在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群众体育发展理念将会成为主流,是民心所向。大众体育场地设施、各类体育资源总量的不足与竞技体育资源利用率不高产生矛盾。体育资源设施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生活的需要。

4 造成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因素分析

体育资源配置失衡是一个体育社会问题,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体育组织文化的角度,依据体育组织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对其进行分析。

4.1 表层体育组织文化结构的因素分析

体育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物质形态的体育组织文化,是形成体育组织制度和体育组织精神的基础。主要包括体育设施资源、体育组织机构和体育规范三部分。造成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首要原因是资源的极度匮乏,这是我过体育资源配置中长期面临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组织体系的条块分割使各行业地区自成系统,导致了我国体育资源呈现出了高度分散、高度分割的局面,出现了资源浪费和资源不足并存的局面。体育法制不严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但很多地方没有落到实处。随意占用学校体育场地,居民小区无体育活动场所的现象屡见不鲜。

4.2 中层体育组织文化结构的因素分析

体育制度层是体育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主要是指对体育和体育相关人员的体育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体育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精神层对体育相关人员和体育行为的要求[4]。我国现行的体育体制及其自身建设不够完善,体育管理者在在体育发展过程中重点抓能够出“政绩”的方面,追求冠军数量和奖牌数量,而在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出现缺位。封闭的体育体制也与缺乏合作意识“万事不求人”的小农意识密切相关,用小农思想办大体育,是体育资源共享无法实现的最主要的思想桎梏。另外,体育资源共享会带来管理责任的不明确,这使得一些单位不愿将己有的体育设施提供给该单位以外的人使用。以高校体育资源是否向社会开放一事为例,近年来,社会对高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据全国体育场馆普查结果,全国有2/3的体育设施建在学校,但从目前状况来看有接近70%的学校体育资源未向社会开放。教育部门对学校开放体育场馆心存顾虑,一是担心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环境受到影响;二是开放场馆会加快体育设施的损耗,增加维护管理成本;三是校园安全和锻炼者健身时的人身安全问题。其中安全事故是最让教育部门领导担心的问题。目前的组织制度尚未完善,不能完全妥善解决以上问题,使教育部门难解后顾之忧。

4.3 深层体育组织文化结构的因素分析

深层体育组织文化是体育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从体育社会心理方面来看,不重视体育、轻视体育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这是一种潜意识,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甚至也存在于体育界中。这种潜意识进一步深化,成为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在特定情况下支配决定着一个人的体育行为趋向。

5 体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社会控制

(1)在体育组织资源方面,应加大政府的体育总体投入,在投入分配上应向群众体育倾斜。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的制度安排,将从竟技体育中独立出来的“奥运争光计划”作为国家工程,由中央财政采用专项资金的方式承担下来,从而解放过去由各级地方政府为“奥运争光计划”负担的人、财、物力,使这部分地方政府公共体育资源回归于当地群众体育[5]。完善关于体育资源配置的立法工作,同时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体育规范真正落到实处。

(2)在体育组织制度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资源配置的平衡。要想改变目前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公现象,要做的就是改革和完善旧的体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体制[3]。对于体育管理者的考核应分别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个方面进行,以此来提高领导者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

(3)在体育意识方面,应充分重视体育,体育资源配置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同时也是体育资源配置的出发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体育观的体现。人和社会的最终目的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能够把人的社会本质性充分体现出来,又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能,这就是广义的体育。人类在个人之间、组织之间、群体之间、社区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体育交往中实现自己的社会性;观赏性、趣味性和审美价值都是体育所拥有的,它使得运动者和观赏者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人的身体潜能和心理承受力也得到开发。[6]体育运动对人们的意志进行磨练,使人们的心理承受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是在挑战人的身体运动的极限,使人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总之,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体育运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王善迈.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0-50.

[2]历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50.

[3]周传志.论体育资源配置的公正[J].湖北体育科技,2006,6(25):639-640,643.

[4]王玉珠.体育组织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8.

[5]董新光.论体育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及改革取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7,3:6-11.

[6]何远梅,郭观池.我国体育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J].韶关体育学院学报,2006,6(27):146-148,155.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竞技资源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