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利·弗莱明的道德选择

2013-08-15姚秀娟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名作欣赏 2013年15期
关键词:克莱恩弗莱明爱默生

⊙姚秀娟[厦门大学外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作 者:姚秀娟,文学硕士,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与文化。

《红色英勇标志》(The Red Badge of Courage)中,个人意志和环境之间相互矛盾,构成了小说的张力。小说主人公亨利·弗莱明(Henry Fleming)一方面希望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却对炮火硝烟对人类无情的吞噬展现出一种逃避的心理。小说当中,战争场景的展现更大程度上是对生存竞争的一种隐喻。于是,战争和个人之间,似乎若即若离。个人对于战争的依附,成为了小说主人公难以摆脱战争恐惧的原因之一。正如安布里克所认为的,所有的士兵都像是“被一种力量控制,却无法摆脱这种力量的棋子”①。然而,个人是否就此沉沦,无法实现自我价值了呢?诚然,主人公疯狂地逃跑或是战斗似乎证明了作者对于个人意志有着一种否定的态度。事实上,环境决定论仅仅只是小说描写的一个侧面。小说当中,亨利经历了困苦和挣扎,最终获得了重生。在这个过程中,作者表现了个人对于生存以及战斗环境一种新鲜的认知能力。而这种个人意识的直接来源则是浪漫主义对于个人价值的肯定,特别是美国先验派运动先锋者拉尔夫·爱默生激情四溢的演讲,对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斯蒂芬·克莱恩对于爱默生崇拜极佳。关于这个主题的研究,卡扎玛尤(Cazemajou)认为克莱恩直接受到了爱默生的影响。他认为爱默生对于自我依赖、信靠自身价值等理念是克莱恩的行动指南。②而且,他认为克莱恩在生活中处处实践着爱默生肯定自我价值、坚持个人意志的精神。

在《红色英雄勋章》中,亨利是一个矛盾个体。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战争英雄,可是战火硝烟,真真假假的报道使他迷失了方向。个体是否注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是小说一条潜在的线索。沿着这条线索追踪下去,发现亨利在对其思考的过程中做出前后迥异的选择可以理解成为个人意志对环境决定论的服从或是否决。两者之间存在不断的矛盾是小说的升华,直到亨利获得了虚假的红色英雄勋章。偶然获得的荣誉是否注定亨利成为一名英雄?作者给出的答案又是否定的。亨利虽然已经可以选择不去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即继续逃逸,可是他的道德感使他回到了战场,同各位同仁一起战斗。这是对个人意志的一种升华,是对战胜内心和对外在压力的肯定。亨利最终追随到的是一种英雄式的道德理想,所以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英雄。

战斗开始之前,作者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描绘写了这样的场景:在“悲愁黑暗”中,部队萤火“闪烁”着红光。黑暗预示着残酷竞争,红色的火光则蕴含着血的代价。所有的竞争者在黑暗的环境中似乎都会被迫参与竞争,正如喷洒火红血液的荧光。环境在这时不仅仅是一种背景,而且是具有操控或预知人类命运的强者。在这种“环境决定论”的笼罩之下,接下来出现的“高个子”士兵为人类竞争发起了前奏。他夸夸奇谈地散布即将战斗的言论,由此引发了一位“大嗓门”二等兵的怀疑。二人在争执中几乎打了起来。在这幅画面中,人类肉搏是否能够逃出环境限制,成为生存的强者?在获得之前,作者忽而将视角转移到了一位冷峻的思考者——亨利·弗莱明的身上。

在这种戏剧性的表演当中,亨利·弗莱明是一个外观者。他独自躲闪到帐屋中,开始慢慢理清自己的思绪。亨利的退出,展现了他对于生物竞争的漠然。接下来,作者将他的思绪切换到了入伍之前的情景。当时,亨利·弗莱明充满希望和梦想,希望参加无数战斗,因为亨利认为只有经历了炮火和硝烟的洗礼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虽然“血腥冲突”是时时刻刻存在的,但是他期望表现出的是一名个体对于生命价值的追寻。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种价值体系更多的是源于当地对于两军交战情况的报道。所以,与其说亨利希望成为一名具有英雄梦想的爱国战士,不如说他仅仅是向往获得个人名誉。于是,亨利蒙昧的内心被这种非现实的报道所迷惑。而他的母亲看到了整个事件的本质。她朴实地谈道,亨利在部队当中其实只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人物。这样的评价将亨利的梦想充斥到了最低限度,因为在母亲看来,亨利的英雄梦想是单纯而幼稚的。果然,经过数月的操练和检阅,亨利终于意识到,他浪漫的英雄史诗原来真的只是幻想。战争没有发生,可是队伍当中却谣言四起,军心浮动。可是,他却不知如何挣脱这种困扰,因为亨利意识到,队伍像是“一只慢慢爬行的多足怪物”③。这种人类和自然界相互交融的场景,象征着不可避免的生物之争。于是亨利感到了极大的绝望,他希望逃走,可是却发现被团团包围在铁一般严厉的传统法则和法律当中。事实上,亨利这时所拥有的个人意志被压抑,他已经丧失了对于战争环境的准确分析。对军队命令无条件式的服从似乎是他的职责。可是亨利却在责问,战争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仅仅成为牺牲品,那么这种服从是否是道德的呢?于是,他询问战友,逃跑是否合理?却得到了有悖于英雄气概的答案。他的一位战友认为,战争当中个人安危当然重要,应该逃跑。如果是这样,何以成为英雄。当亨利遇到一位在荒野被遗弃的死者的时候,他忽然意识到战争的荒谬性。于是,自己不愿意成为毫无意义的牺牲品。

可是,当亨利·弗莱明逃跑的时候,看到了另一种死亡镜像。队友高个子士兵吉姆·康克林(Jim Coklin)在第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这时,亨利内心当中的价值观逐渐发生了转变。哈罗德·比维(Harold Beaver)称吉姆的身高蕴含着一种高尚的品格,而他的死亡则正是对这种高尚品格的显现,即一种英雄式的壮烈牺牲。哈罗德·比维还将英雄定义为是那些“可以独自前行,对自己和他人有着道义感、责任感,能坦然接收孤独却能奉献自己的生命,并能同各种‘罪恶’对抗的人”④。吉姆·康克林英雄式的牺牲,侵入了亨利怯懦逃避的心理。高个子士兵英雄式的牺牲对亨利来讲是一种道德启示。无论是惋惜还是冲动,亨利在此时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于英雄的敬畏和对自己逃离战场的羞耻感。虽然,他在逃跑时意外受伤,并因这伤口被误认为是一名勇敢的战士,“小伙子亨利·弗莱明认为,从道德上证明自己正确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他想,没有这方面的宽慰,他将无法带着这个让他苦恼的耻辱的标志度过余生。他的良心不停地告诉他,他是一个可鄙的人,若是不能通过行动在众人面前把自己澄清,他今后将无法生活下去。”⑤于是战斗的第二天,亨利决定不再逃逸,而是勇敢前行。丹尼尔·莎纳汉(Daniel Shanaham)认为,“亨利·弗莱明正在失去他独特的个性,因为在小说结尾,亨利成为了一个在竞争中值得称赞的人,这时,他已经变成了一位如捕食者一样的人物。”⑥亨利·弗莱明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忘却自我的。战士们在死尸中战斗着,这使他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有了明确的认知。亨利发现,自己应该不顾一切的战斗。亨利满怀勇敢的战斗之心,为他成为真正的英雄铺平了道路。

让·卡扎马悠(Jean Cazenmajou)认为斯蒂芬·克莱恩在小说中展现的是“诚实这种道道,它将英勇含义重新定义,使其成为心理上的真知”⑦。亨利·弗莱明不是一位传统的英雄。相信个人自我实现是一种精神的过程中,他的战斗显示了他坚强的意志。20世纪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类生活层次的需求顶点,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全部潜力得以实现。例如当个人有强烈的欲望,通过行为意识到这一点,将会全面发展内在的潜力,人对于安全的需求低于自我实现。⑧当亨利逃逸的时候,他追寻的是对于个人安全的需求,而他为了捍卫尊严而勇敢战斗的时候,他的目标已经上升到对于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亨利在最后才能有这样的信念,“他在自己身上感觉到一种镇定自若的男子汉气概,虽然不那么果断,但血性刚强。他懂得了,今后不管他被指引到哪里,他再也不会退缩了。他曾经差一点触摸到伟大的死神,而且他发现,伟大的死神不过如此而已。”⑨亨利·弗莱明由逃逸到坚强对抗,个人接受了道德洗礼、精神历练,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这个过程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更是对个人意志的肯定。环境决定论未能在此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在作者的笔下,主人公已经由一位未谙世事的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具有自我尊严、明确价值取向的英雄人物。

① Ahnebrink, Lars.Naturalism:Zola,Tolstoy,and Crane[C].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An Annotated Text, Background and Sources, Essays in Criticism. 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 Inc, 1962, p60,p42-43.

②⑦ Cazemajou, Jean.Stephen Crane[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69,p42-43.

③⑤⑨ Crane, Stephen.The Red Badge of Courage:An Annotated Text,Background and Sources,Essays in Criticism[M].New York: W. W. Norton and Company. Inc 1962, p11,p67,p5-133.

④ Beaver, Harold.Stephen Crane: The Hero as Victim[J]. The Yearbook of English Studies, 1982,(12): p193.

⑥ Shanahan, Daniel.The Army Motif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as a Response to Industrial Capitalism[J].Papers o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1996,(04): p404.

⑧ Maslow,A.H.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43,(04): p370-96.

猜你喜欢

克莱恩弗莱明爱默生
微言大义
埋头做事
埋头做事
由《美国学者》看爱默生的教育思想
青霉素发现者的两字经典
两个字的发言
克莱恩医生的秘密
360岁
爱默生的“尊严”
不可错过的克莱恩·蒙塔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