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镜头

2013-08-15

视野 2013年5期
关键词:周有光纪念活动手电筒

被上帝遗忘

在周有光108岁的生日纪念活动上,寿星本人竟成了缺席者。这位历经晚清、北洋、民国和新中国的“汉语拼音之父”,让儿子带了个话:“脚有点疼,下楼困难,不能到现场。”其实,他早已给自己立下一个“三不主义”的规矩,“不过生日”是其中之一。这丝毫没有影响纪念活动的活跃气氛。国际政治学者资中筠谈起周有光的信仰,冰心女儿吴青讲到周有光的“真”, 北大教授苏培同讲起周有光创制汉语拼音,历史学者章立凡回忆起周有光“落难时不忘故人”。更有学者指出,周有光先生是“一个可以不带污点进入历史的人”。在这个充满赞美的会场里,周有光着实是最应该出现的人。但在纪念活动开场的一段视频里,他本人淡淡地说:“上帝太忙,把我忘掉了。”人活得足够久,并不一定能活得这么简单。尤其当一个人经历世事太多,容易变得世故,失去赤子之心,周有光却“人老了,清淡了,反而自由了”。这位跨越一个世纪的老人,耳朵已经不太灵光,已经听不到从四处飘来的褒奖。但毫无疑问,这个被上帝忘掉的人,一直没有被世界遗忘。

被光明遗弃

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相信不少人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其中赵本山一口东北腔地炫耀,年轻时家里有一件家用电器——手电筒。不过,这对山东德州的农民老马来讲,可算不上什么笑话。他家里唯一一件“电器”,就是一把搁在床头的黑色手电筒——七十多年里,老马可以说没有用过电。在老马破旧的土坯房里,没有电灯,也没有电视。黑黢黢的屋子里,柜台上立着一根火红的蜡烛。其实这里算不上一个家,身为聋哑人的老马,并无妻子和儿女。老马的黑夜静悄悄,没有柔和灯光下老伴儿的陪伴,也没有电视机前儿女们的说笑。但这里,并不是没有通电的偏僻山区。村头的两排电线杆,架着电线威武地挺进村子,只是路过老马家的时候,却“嫌弃地”跨了过去。“谁拿钱,给谁安(电线)。”一位村干部告诉前来询问的记者。事实上,当初统一拉电线的时候,他们“根本没把这看成一户”。每当晚上万家灯火之时,老马家俨然成了一个孤岛。他已经被遗忘在这漆黑的夜里。在无声的世界里求生的他,同时也在黑夜里寻找着现代社会的光明。

猜你喜欢

周有光纪念活动手电筒
黑龙江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十四项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古旧手电筒的“新”故事
我也来两圈
周有光的长寿五句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语萃
神奇手电筒
中国共产党对于抗战胜利原因论述的演变——以抗战胜利以来历次纪念活动的论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