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栽培途径探讨

2013-08-14王建武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基本苗氮量减产

陆 军 王建武

(江苏淮海农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苏 射阳 224354)

因农村劳动力的持续短缺和用工成本的激增等原因,水稻手插秧面积在逐年减少,而机插水稻作为是一种省工、省时、高效的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和农村机械化育秧手段的跟进,特别是社会化机械服务水平的延伸,其机插稻的种植面积出现了大发展的态势。正是基于此的认识,我们根据机插秧其宽行窄株的特点,从可提高或充分利用光能资源出发,来促使群体质量达到最佳状态。因此,2010至2011年我们通过机插水稻不同基本苗和不同施氮量水平配合,研究摸索机插稻产量形成的规律及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探讨机插稻高产栽培特点及其配套技术。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密度和氮肥两因素,密度按基本苗设4万、6万、9万、12万、15万/667 m2五水平,氮肥按纯氮量设20、23、25 kg/667 m2三水平。试验按密度和氮肥两因素配合共设8个处理,对比排列,不设重复,处理大区面积13.34 m2,处理间筑埂包膜隔开,单独灌排。试验机插基本苗数以调节机抓苗数和面积插穴数来确定,其它管理措施按高产要求实施。试验分别于2010、2011年在淮海农场农科所进行,供试品种为武育粳3号,6月中旬移栽,秧龄20 d。栽后定期定点考察苗情和调查叶龄进程、群体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成熟期取样室内考种、测定产量。由于两年的试验设计和试验结果趋于一致,本文采用两年的平均值来分析讨论。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2.1.1 不同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基本苗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基本苗9万/667 m2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636.9 kg/667 m2;基本苗6、12万/667 m2的处理与基本苗9万/667 m2的处理相比减产不明显,减幅0.7%~0.9%;基本苗4万、15万/667 m2的处理则减产较显著,减幅4.5%~4.8%。可见,机插水稻适宜基本苗数为9万/667 m2左右。

2.1.2 不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由表2可见,纯氮量23 kg/667 m2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650.7 kg/667 m2;其次是25 kg/667 m2的处理,平均产量为623.9 kg/667 m2;20 kg/667 m2的处理产量最低,平均产量为616.5 kg/667 m2;纯氮量20、25 kg/667 m2的处理间产量差异较小,但与23 kg/667 m2的处理相比减产较为明显,减幅分别为5.3%和4.1%。因此,机插稻适宜纯氮投入量约为23 kg/667 m2。

2.1.3 密度和氮肥互作对产量的影响。由表3可知,密度与氮肥互作时,处理5产量最高,为653.1 kg/667 m2;其次为处理3,产量为648.1,比处理5减产0.8%;产量处于第三位的是处理7,产量为639.6 kg/667 m2,分别比处理5、处理3减产2.1、1.3%;其余处理则明显减产,产量最低的处理1和处理8,分别比处理5减产7.1%、6.9%。因此,机插水稻基本苗和氮肥用量均要适宜,才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2.2 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2.1 不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随着基本苗的逐渐增加,高峰苗、有效穗也逐渐增加,而成穗率、每穗粒数则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基本苗过高时,千粒重也会降低。由表1可知,基本苗在9万/667 m2左右较为合理,穗数、粒数、粒重较为协调,产量较高。

2.2.2 不同施氮量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高峰苗、有效穗随之增加,但成穗率、每穗粒数、千粒重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结果产量先增后减。由表2知,纯氮用量在23 kg/667 m2左右时,机插稻产量三要素较协调,易获高产。

2.2.3 密度与氮肥互作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由表3可知,密度和氮肥互作时,处理5产量最高,其产量构成因素较为合理:有效穗25.6万/667 m2、每穗实粒数99.8粒、千粒重28.97 g,可见基本苗9万/667 m2左右、纯氮23 kg/667 m2左右为最佳密肥互作。

表1 不同基本苗对机插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2 不同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3 不同密度与氮肥互作对机插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4 不同密度与氮肥互作对机插水稻叶面积指数及干物重的影响

2.3 对群体质量的影响

2.3.1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处理5(基本苗9万/667 m2、纯 N 23 kg/667 m2)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均较高,其叶面积指数衰败率较低,群体较合理;基本苗增加到12万、15万/667 m2,氮肥增加到25 kg/667 m2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期、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较高,但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较低,其叶面积指数衰败率高,群体偏大 (见表4)。结果说明,机插水稻的密度和施氮量均要适宜,如密度过高或投肥量过大,会导致水稻后期叶片衰亡速度加快,影响籽粒充实。

2.3.2 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处理3、4、5各生育期的干物重均较高,且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也较高,达498.5~510.3 kg/667 m2(见表4),更有利于机插水稻籽粒充实,从而夺取高产。因此,机插水稻适宜基本苗在9万/667 m2左右、纯氮适宜用量 23 kg/667 m2左右。

3 小结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水稻基本苗9万/667 m2、氮肥用量23 kg/667 m2左右较为适宜,产量构成三要素较协调,群体质量指标较合理,易夺得较高产量。

猜你喜欢

基本苗氮量减产
无人机洒药相邻藕塘减产 谁来担责?
预防“倒春寒”保证果树不减产
二铵减产 复合肥增产
错打农药导致西瓜减产咋赔偿
小麦新品种浚麦k8最佳播量研究
啤用大麦品种扬农啤10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高、中、低产田水稻适宜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不同地力水平下超级稻高产高效适宜施氮量及其机理的研究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超级早稻中早22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