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LTE环境下运营WLAN必要性分析

2013-08-09智进亮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3年6期
关键词:频段部署终端

智进亮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52)

1 背景

大众对于随时随地接入网络需求的激增,以及各种无线应用的普及,对中国移动2G/3G网络产生了极大压力。在LTE之前,WLAN作为一种承载无线数据业务的成熟技术,被中国移动已经经营多年,有效弥补了其在无线数据接入上的短板,其低廉的接入成本、快速的部署模式和广泛的终端普及度也已得到业界认可。目前中国移动WLAN AP数甚至已经达到520万,全网WLAN活跃用户超过3 600万。

但是随着LTE时代的到来,WLAN的发展甚至生存似乎受到了威胁:LTE同样作为一种数据接入业务,因其电信级的高质量、产业链的高重视度而快速发展。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TD-LTE基站数将达到22万,基本覆盖三四线城市。而LTE与WLAN之间业务场景的重叠,使得WLAN的资本投入和应用场景都受到大幅压缩。

2 WLAN和LTE共存技术和市场分析

其实LTE和WLAN并非水火不容,LTE有自己的过人之处,WLAN也有真正适合自己的应用场景。二者通过在应用场景上的细分和技术上的融合,可以有效弥足各自的短板。

首先,WLAN最初作为一张网络和一种业务被推向用户时,用户使用习惯上的差异招来了有些不满。到现在,虽然体验度仍不及无线网,但通过中国移动多年的精细化运营,通过各种无感知认证等技术逐步提升体验度,用户已经逐渐养成了使用WLAN的习惯。这种习惯的改变和养成,比推动一种新技术的流行更来之不易,但是也更加具有粘性。因此在客户使用习惯接近成熟的阶段,贸然地“砍掉”WLAN实在得不偿失。

其次,未来真正耗费网络流量的,不是手机终端(手机可以通过3G/4G网络承载),不是Pad类终端(此类终端更多在家庭内使用),而是类似于iPad mini这样既可携带具有很好的移动性,又具有高分辨率的终端。这类终端目前处于井喷状态,不难想像不久的将来随之会带来更大的数据流量暴增。而这部分流量,预计全部由4G网络来承载还是有压力的,WLAN仍然具有其数据分流的功能。何况,多数这种终端都是Wi-Fi而非3G/4G的。

最后,从3G开始,已经进入到一个不怕没有应用,就怕没有网络的时代,说不准哪天哪种应用就可以轻轻松松点燃用户对于高带宽的需求。我们也可以同样预期LTE的到来,会如同3G到来时一样,产生运营商始料不及的洪流般的数据流量需求。因此,WLAN具有10倍于无线网的高速率特点,使其仍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数据分流的功能。另外,WLAN天然的IP数据特性,会使其仍然十分适应4G时代数据通信和数据运营的需求。

3 LTE和WLAN技术实现分析

(1) 频谱资源:中国移动目前LTE保有1.9 GHz的F频段(40 MHz)。工信部也已决定将2.6 GHz的D频段(190 MHz)用于TD-LTE(具体分配给中国移动的频段尚未明确)。WLAN目前有2.4 GHz(83.5 MHz)及5.8 GHz(125 MHz)频段可用。无线电管理局也已计划在5 G频段新规划455 MHz为无线局域网频谱(具体分配给中国移动的频段尚未明确)。

(2) 终端成熟度:TD-LTE终端类型较少,成熟度较差;WLAN终端成熟度高,普及率高。

(3)网络带宽、质量及应用场景:TD-LTE属于电信级技术,可应用于高移动性/高密度人群/高网络质量需求,可提供百兆级带宽;WLAN电信级程度不高,一般应用于低移动性甚至固定的、对网络质量不敏感的需求,802.11n单频可提供450 Mbit/s带宽,802.11ac可提供吉比特级别带宽。

另外,LTE部署成本较高(22万基站投资可达千亿元级别),WLAN部署成本低(2012年新招标140万台AP,总成本在百亿以内)。

可见LTE与WLAN在技术和成本上有巨大不同,这将决定二者应用场景的不同,并为不同的客户群和不同的业务提供有区别的服务。二者之间并非完全取代和被取代的关系。

在应用场景上,LTE主要应用于高质量无线接入。但由于TD-LTE终端的缺乏,未来一段时间内更多将采用Mi-Fi、LTE-CPE、LTE-Fi等LTE与WLAN相融合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而WLAN也通过另一种方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另一种新生。

其次,国内城市的宽带建设方兴未艾,但是数据接入在农村仍然是弱势,亟待一种合适的产品和方案能够在农村信息化中发挥中坚作用,承担农村信息化的使命:成本较低可接受、带宽质量不要求过高。而WLAN就恰好满足以上要求。

(1)部署成本低,采用无线回传免去了有线部署的成本,且部署速度快。

(2)网络质量虽然达不到有线的效果,但是对于一般应用而言可接受。

(3)带宽虽然比不上有线动辄10 Mbit/s的速率,但在农村也已经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另外通过增加部署WLAN CPE的方式可大大提升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此外,在目前业务大于网络的大背景下,类似微信、微博等无线应用并不需要实时在线,只需每隔几十秒甚至几分钟进行一次数据同步即可,甚至由于业务提供商会在服务器端长时间缓存信息,用户也并不急于立刻上网看到信息,所以这类应用其实并不需要用类似4G这样电信级的、高成本的网络来承载。因此对于此类非电信化的应用,完全可以使用成本更低的WLAN来承载。

4 WLAN应用方式

通过LTE与WLAN相融合的方式,可以极大补足LTE由于终端不成熟所造成的短板,此类产品包括Mi-Fi、LTE-CPE、LTE-Fi等。Mi-Fi主要适用于客户,LTE-CPE主要适用于家庭及中小企业用户,在此不做过多介绍。而LTE-Fi产品由于上行是LTE,提高了网络接入质量,下行是Wi-Fi,兼顾了终端兼容性,且属于电信级产品,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较大的应用场景和发展空间,可为高移动性场景、中小企业和集团客户等提供类似专线的接入能力。LTE-Fi应用场景如图1所示。

图1 LTE-Fi应用场景

此外,WLAN可专注于电信级质量要求不高的客户群,如农村信息化。目前中国移动多个省已经开始通过WLAN为农村用户提供无线接入业务,由于更多采用套餐的方式,客户粘性较高,AP使用率较高,因此可比城市公众用户获取更高的收益。WLAN农村信息化及CPE应用场景如图2所示。

通过部署WLAN宏基站,配合WLAN CPE(上行WLAN,下行WLAN或有线)的使用,可提供信号更加稳定、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接入能力(使用CPE进行中继,覆盖半径约能提高50%以上)。根据目前的测试值,在一个AP带20个CPE,覆盖距离达500 m的情况下,可为每用户提供3 Mbit/s的带宽。

图2 WLAN农村信息化及CPE应用场景

5 总结

在泛宽带化和去电信化的背景下,如何寻找一种更加节省投资、更加适合业务的技术及网络,是摆在运营商眼前的一个难题。LTE与CPE的结合为中国移动解决与TD-SCDMA相同的终端成熟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而WLAN作为农村信息化的接入手段,则可以为中国移动开拓一个新的市场。运营商如果能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选择采用WLAN或是LTE,既可以大幅度的降低重新布网的成本,同时两者也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增加客户体验的多样性灵活性。所以对于正在努力满足用户移动宽带需求的运营商而言,两种技术的共存是有价值的。并且以H3C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运用多年来与运营商在WLAN领域合作所积累的经验,已经做好了面对LTE、WLAN融合与过渡的技术准备。

猜你喜欢

频段部署终端
一种基于Kubernetes的Web应用部署与配置系统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部署
雷声公司交付首套中频段下一代干扰机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部署“萨德”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