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泥的处理方法及环境保护设计分析——以福安市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

2013-07-31福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陈嫩清

海峡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福安市填埋场滤液

福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陈嫩清



污泥的处理方法及环境保护设计分析——以福安市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

福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陈嫩清

该文以福安市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介绍了污泥的处理方法。针对项目选用填埋的处理方式,阐述了填埋区的环境保护设计依据、标准及控制措施,并就环境监测和水土保持提出相应措施。

污泥 填埋区 环境保护 水土保持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岸,地处闽东地理中心。福安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坂中乡亭兜村涧里地块。由福安市城投公司负责建设,由福建省汀江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承担施工,于2009年完工。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已达3万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由福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运至福安市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目前福安城区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污泥约21t。运至填埋场的污泥含水率在95%以上,呈流动状态。由于现有填埋场场区只施工至一期,还有二期、三期未实施防渗措施。呈流动状态的污泥将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因此,采用有效的措施解决污泥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福安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污泥处理方法

1.1 污泥土地利用

该处理方式是将加工处理后的污泥,作为农业、园林绿化或林业等场合的肥料或改良土壤的材料。在经过稳定化、无害化的一系列处理后,污泥达到土地利用的标准。如用污泥来种植草皮及树木,以达到绿化园林、防蚀保土和改善环境的作用;使用污泥来改善盐碱地和沙化地达到土地改良的目的;还可以利用污泥来生产工业用途的物品,比如种植生产工业酒精的原料——玉米。

1.2 污泥填埋

将处置后的污泥作为制作建筑材料的部分原料的处置方式,有混合填埋和单独填埋。将污泥与生活垃圾在填埋场进行尽可能地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平展、压实,进行填埋处置的方法就是混合填埋。单独填埋指在专用填埋场进行污泥的填埋处置,可分为掩埋、沟填和堤坝式填埋3种类型。

1.3 污泥焚烧

这是一种将处理后的污泥经过焚烧炉完全矿化为少量灰烬的处置方式。

1.4 本项目选择的方式

由于污泥的土地利用,要求含水率小于45%,有机质含量大于20%,本项目达不到要求。且目前不具备焚烧的条件,故选用填埋的方法作为本项目的处理方式。

2 填埋区的环境保护设计

2.1 设计依据

为贯彻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按照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编制本项目建议书的环保和监测设计,主要编制依据如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4-93)。

2.2 污染源分析

污泥填埋区是以污泥处理无害化、资源化为宗旨,处理原料为污泥。在污泥的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本设计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2.1污水。填埋场渗滤液:渗滤液主要来源于两部分,其一是大气降水通过污泥表面渗透进入,其二是污泥本身所含的水份。渗滤液属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污染物是NH3-N、BOD5和COD。

2.2.2噪声。噪声主要来源为填埋区的作业机械设备工作噪声。

2.2.3臭气。臭气污染来自污泥本身,以及填埋区的渗滤液。

2.2.4其他污染物。影响场内环境质量的污染源除以上几种外,另一个污染源是苍蝇、蚊子和鼠类。这类污染物严重影响填埋场职工和附近居民的生活。

2.3 环境保护

2.3.1设计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执行GB16299-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二类标准;(3)地面水水质执行GB3838-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 类标准;(4)地下水水质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

2.3.2控制措施

2.3.2.1 填埋场防渗。在填埋区底部和四壁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膜防渗。

2.3.2.2 渗滤液处理。填埋区渗滤液通过渗滤液导排系统和石笼收集统一处理。

2.3.2.3 噪声控制。填埋场大部分作业机器设备噪声在选型上均控制在85db以下,对噪声较大的机具和设备,可以采取消音、隔音和减振措施并尽量避免机械空转,这样可以减少机具和设备的噪声污染。

2.3.2.4 臭气控制。填埋场作业做到及时覆盖,尽量减少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在终场单元表面种植绿化,以控制臭气扩散。

2.3.2.5 苍蝇控制

(1)污泥在填埋场内的运输过程实行密闭化处理,既阻止成蝇孳生,又杀灭蝇蛆。合理安排填埋作业,减少裸露面积,控制臭气和蝇的孳生。

(2)日覆盖采用粘土替代材料。

(3)定时药物灭蝇,交替用药。直接消杀成蝇,控制成蝇密度。

2.3.2.6 环境绿化与工作环境。适当种植长青灌木和乔木构成防护林带。填埋区应边填埋边绿化,除种植树木外,可种植经济作物或草皮以扩大绿化面积,改善场区生产、生活环境。

2.4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一个设施规范化运行管理的重要标志。环境监测内容涉及到大气、地下水、污水、渗滤液、噪声、沼气等所有环境因子及各项污染物,可全面反映环境状况。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发现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处理设施环境监测项目包括噪声、大气等,必须按照标准要求定期分次进行,要求处理设施运行单位委托经过计量资质认证合格的监测单位进行环境监测。根据本工程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可由现有的监测部门负责环境管理和监测。现阶段应立即着手进行场区环境本底值的测试调查工作。

(1)场区环境质量监测。为确保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本场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

(2)监测机构和监督人员。场区根据工程需要可由现有的环保机构负责环境管理和监测,并配备专职环保监督员,负责填埋区乃至全厂的环境质量管理。

2.5 水土保持

污泥填埋场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将改变建设区的原有地貌,破坏项目区地表植被,扰动地表,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因此根据国家有关水土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坚持水土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护措施来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2.5.1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本设计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2.5.1.1 项目建设区:指工程征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包括填埋库区等施工建设区。

2.5.1.2 直接影响区:除项目建设区以外,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范围,包括填埋覆盖土源取土场、倾倒弃渣及被施工扰动的区域。

2.5.2水土保持措施

本工程对水土的影响主要是工程施工期间的土地占用、临时修筑的运输道路、施工材料的堆放、施工弃土堆放等占用或破坏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另外施工过程中形成的高挖方或填方边坡如处理不当会造成塌方,引起水土流失;施工弃土土质松散,易被降雨和地表径流水冲刷流失,若处置和管理不善,易引起水土流失、淤塞沟渠和河道。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2.5.2.1 工程措施。对于渗滤液调节池及填埋库区在场地平整过程中的多余土石方,堆放场地设置在填埋库区周边,多余土方用于填埋区覆盖。市区内的建筑垃圾(经筛选后的细土)有计划、有选择地运行,作为覆盖土的补充材料。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区取土后的场地采取坑凹回填,对取土后形成的开挖边坡采取浆砌石护坡等措施。

2.5.2.2 植被措施。在填埋区周边,种植草皮及各种乔木、小灌木。对覆盖土源取土场开挖形成的高陡岩面以及不易采取工程措施处理的边坡,设计布置攀缘植物,防止裸露岩面快速风化,美化环境;对取土场平面进行整治后,设置绿化带种植果林,既美化环境,又创造经济效益。对各种填方和挖方形成的低缓边坡和其它小于土壤自然稳定坡角(30度)、且受到扰动的边坡采取草皮护坡处理。在填埋场周边设置绿化带,填埋场封场后场顶种植植被绿化。

3 结语

污泥处置不仅是我国环境治理工作面临的重大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接受的考验。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及其最佳处置途径——资源化利用,共同寻求经济上可支撑的可持续性发展技术。这种技术在处置污泥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嬴的目的,而且造福子孙后代,利国利民。

猜你喜欢

福安市填埋场滤液
多功能区固废填埋场建设案例分析
长填龄渗滤液MBR+NF组合工艺各处理单元的DOM化学多样性
新型GCL复合垂直防渗技术及其在填埋场的应用
某渗滤液收集池底部防渗层鼓包的分析与治理
进水pH对MBR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的影响
爱心托起希望 助学点亮梦想——福安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构建特色学生资助之路
福安市水蜜桃褐腐病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福安市穆阳镇上榜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公示名单
福建·福安“富贵红”红桔质优畅销
DTR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