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系统实现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

2013-07-31靳萍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11期
关键词:手术室精细化医师

靳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技术科,北京 100053

信息系统实现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

靳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技术科,北京 100053

本文通过充分和科学的论证,认为实现围手术期管理的信息化是完全可行的。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围手术期关键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手术室资源最优分配与最大利用效率,同时也为医院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医院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围手术期;医院信息系统;精细化管理;手术麻醉系统;抗菌药物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加之医疗设备的升级换代与医护人员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已成为评价现代化医院的标志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已成为医院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医院管理的精细化是实现现代化医院目标的重要途径[1]。医院手术室作为医院外科系统核心业务的主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门,而围手术期管理则是保证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阶段。如果信息系统能够将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并贯穿于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流程之中,则会给手术患者与医院的管理者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建立围手术期全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各环节与全院各相关系统整合,实现高度集成、信息共享、安全高效的闭环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根据卫生部服务监管司发布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 年版)》中关于“围手术期管理与手术分级管理”要求,提出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的方法。通过信息系统对全院外科系患者围手术期诊疗服务流程进行实时监控、互动督导的管理模式,由数量统计扩展到质量监控;由终末评价扩展到全程实时监控;由整体观测扩展到各个具体环节监控。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查找隐患、排除隐患提供可靠依据,促进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2]。

1 实现方法

1.1 围手术期关键工作流程电子化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流程图

1.2 手术分级管理

系统将手术分级管理分为3个层次:手术字典管理、手术级别管理和手术医师授权管理。其中手术字典选用国家卫生部医管司推广使用的 ICD9-CM3 手术操作字典,再根据医院具体情况进行扩展。而手术级别管理、手术医师授权管理是由医务处负责定期考核认定后由专人维护字典。3种管理互相制约,共同规范临床使用行为。

1.2.1 手术级别管理

手术级别设定为特大、大、中、小,如何界定哪一级则由医务处及手术科室共同协商,由专人维护手术字典。医师在开手术申请单或进行最终的手术信息确认时,只要录入手术名称(必须用标准字典录入),系统会自动调出相应的手术级别且不允许修改。例如:“阑尾切除术”在手术字典中为“中”级别手术,临床医师就不能人为修改为“大”或“特大”。

1.2.2 手术医师授权管理

系统增加手术医师授权字典维护,每一种手术名称可对应多位授权医师的工号。例如:血管外科的“下腔静脉隔膜切除术”,血管外科只有9名医师被授权做此手术,当医师开手术申请单时系统会自动判断手术名称与主刀医师的关联关系,如果属于越权手术,系统会弹出提示框:“该医师无此手术授权”。为避免对临床实际情况的影响,系统只提醒但不做强行限制。手术完成后手术信息确认提交时系统同样会自动判断手术名称与主刀医师的关联关系。每月会为医务处提供越权手术人员名单,以便科室有甄别地进行指导教育。

1.3 抗菌药物管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分为病区和手术室两部分。

1.3.1 病区管理

首先信息系统在人事字典中需维护每位医师的处方权,规范医师的开医嘱权限。例如:高级别的抗菌药就只有副主任医师一级的才有权限开具,其他医师开越权处方时,系统会提示并强制不能保存该医嘱。开医嘱同时还需选择是预防用药还是治疗用药,如果是预防用药必须选择是否为手术预防用药,如果选择手术预防用药,还得选择是否是I类切口。如此层层把关,最终达到规范使用抗菌药的目的。

根据手术室安全管理要求,术中用药一律不允许从科室带入手术室。因此医师在开手术申请单时必须提前录入术中用抗菌药物,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手术室实时查询并提前备药。

1.3.2 手术室管理

手术室护士术前给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系统在计费同时会自动判断其中是否有规定的手术室专用抗菌药物,如果有,系统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提示护士填写实际用药时间及剂量(此项为必填)。与此同时,系统还会将此抗菌药物自动提取到电子麻醉记录单中。

1.4 毒麻药物管理

在人事字典中专门维护了毒麻药处方权限,只有取得毒麻药证书的医师才有权开具毒麻药医嘱,并要求开毒麻药处方同时必须录入用药的原因。

1.5 围手术期各种质控表单电子化

在参考WHO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基础上,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编写了电子版手术安全核查表和手术风险评估表,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患者麻醉手术前、皮肤切开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分别进入三方核查系统进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和风险评估表中各项目的确认[3]。三方人员在反复核对、确定手术患者各方面信息后,打印出电子表单并由三方人员手工签字认可,避免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另外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围麻醉期访视单、术后镇痛观察表、自体血回收记录表等全部实行电子化填写并打印,便于医疗数据共享及统计分析。

1.6 手术相关时间点记录

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需实时填写手术相关时间点。系统根据麻醉方式来判断各时间点的录入,其中“局部麻醉”因为不需要麻醉医师参与,手术护士只需填写患者入室、医师入室、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患者出室这几个时间点。其他麻醉方式的手术需要麻醉医师参与,麻醉医师还必须填写可以麻醉、麻醉开始、可以手术、手术开始、手术结束、麻醉结束、麻醉插管、麻醉拔管时间,这些时间点可自动从电子麻醉记录单中获取。虽然手术确认时信息比较多,但为医政部门今后在质控分析与管理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基础。

1.7 手术室与ICU之间信息及时沟通

有些手术结束后患者需直接进入 ICU 进行监护治疗,为了便于 ICU 护士提前了解情况,医师在开手术申请时需选择患者术后是否进入 ICU,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表,ICU的护士在护士工作站就可及时了解到需进入该病区的术后患者情况,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施行的手术等,便于提前准备,做好接收工作。

2 结果讨论

2.1 促进手术室资源合理分配

通过前期各字典的维护与相关环节的数据准备,为后期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丰富资源,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我院新建10个术间,需要对全院的手术室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如何分配才能保证手术室最大的合理性的利用,之前管理部门没有一个定量的数据作为考量依据。现在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对手术相关数据的动态掌握和静态分析就可得出一个具体化的依据,为决策提供了支持。我院按手术级别分类统计了 2012 年全年中心手术室手术台数和各科手术总台数,并分别统计了麻醉准备总时间、手术准备总时间、手术总时间、麻醉总时间、复苏总时间等,可以清晰各科手术的台数、时间点等情况。再通过各科室手术台数及相关数据与中心手术室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清楚地量化各手术科室的手术情况。通过比较,对于那些手术量大、手术时间比较短的科室可以给予更多的手术资源;而对于拖台、手术量不饱满的科室适当减少手术室分配。这样,经过量化后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价,可提出最优的新手术室的资源分配方案。用数据说话,有理有据,达到各方面满意。

2.2 促进手术室精细化管理

缩短首台手术在手术室的等待时间是一个高效率的手术室应有的特性,同时也是影响手术室利用率的重要因素,更是有效利用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的基础[3-4]。以前,医务处、护理部经常要定期到手术室督查各手术间的开台情况,查看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师是否按时到岗。现在有了手术相关时间点质控数据,管理部门通过分析各科9点前手术开台数、9点后开台数、护士入室晚于 7:50 手术台数、麻醉师入室晚于 8:00 手术台数、手术医师入室晚于 8:15 手术台数等数据,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督导科室工作,并且将这些指标作为科室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5]。通过近 1 年的有针对性督导,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未及时到岗率由之前的 70% 降低到 20%,大部分手术科室的手术医师及时到岗率也有了显著提高,缩短了接台手术空余时间,这样既提高了手术室的运转效率,也加快了外科病房床位的周转,手术室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

2.3 实现手术状态实时监控[6]

手术麻醉系统提供手术状态的实时监控功能。系统按已安排台次顺序显示每台手术的具体情况,包括手术患者、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医师、护士、麻醉医师,各个手术关键时间点,管理部门通过登录特定网站即可实时查看。这其中包括医院当天共提交多少手术申请(包括门诊患者、急诊患者、住院患者)、手术室已安排多少手术、目前已完成多少手术和还有多少手术在等待中等。同时,管理人员还可点击进入各个手术间,查看手术具体情况,可一目了然看到每台手术当前进行状态,便于管理者实时了解手术室情况。

3 总结

随着信息化在医院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以及医院等级评审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通过局域网和计算机技术对围手术期安全质量采用智能自动环节质控,辅以专家在线实时环节监控,及时采集、储存、分析、处理围手术期流程各环节监控点所产生的数据,迅速反馈到各执行操作部门,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查隐患提供可靠依据,促进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7-9]。管理部门与科室之间、医生与护士之间、外科科室与麻醉科之间、手术室与 ICU 之间,坚持并充分发挥 “用数据说话”这一原则,使各个质控环节实现数据共享与相互约束,并避免交接过程中信息丢失、沟通不畅的现象发生,是通过信息系统最终实现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最终目标。由于信息化系统介入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并可实时记录,方便了查询,不但高效且精准,将之前的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使手术室资源得到了最优分配与最大的利用效率。

[1] 张勇.浅谈医院评审对医院档案规范化管理的促进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89-2190.

[2] 樊宏,胡剑超,阳红.手术安全质量信息化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3):326-328.

[3] 何贤君,黄月霞,沈杰,等.应用六西格玛方法提高首台择期手术开始的准时率[J].护士进修杂志,2009,(20):1840.

[4] 宋亚军,何亦红,范荣林.应用TPS方法缩短首台择期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的等待时间[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2):35-37.

[5] 黄立峰,唐碧云.作业流程重组及信息化在手术室接台手术管理中的运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大会资料[C].2012:103-107.

[6] 靳萍,高山.手术申请与排班系统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12, 33(8):42-44.

[7] 杨双英,朱四海.手术麻醉外围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5):72-74.

[8] 刘宇静,王丹.手术室麻醉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J].中国医学装备,2011,(8):7-11.

[9] 程庆春,张树海.麻醉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0,(4):34-35.

Applic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to Realize Fine Management of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JIN P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Xuanw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3, China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of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s proven to be feasible by ample and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s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information system for electronization of the crucial perioperative workflow not only enhances the work efficiency, advances the optimized allocation and maximum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operative room, but also provides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ine management of the hospital, which is a guarantee for modernization of the hospital.

perioperative perio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fine management; anesthesia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ti-bacterial drugs management

R197.324;R61

C

10.3969/j.issn.1674-1633.2013.11.025

1674-1633(2013)11-0073-03

2013-03-28

作者邮箱:jinping@medmail.com.cn

猜你喜欢

手术室精细化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