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州工业文化精神及其弘扬对策

2013-07-23关景灵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贺州传承

[摘 要]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充分认识先进文化对工业化的重要作用,大力发掘贺州的工业文化底蕴,把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生产力、竞争力和创造力,推动贺州工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贺州;工业文明;传承

[作者简介] 关景灵,广西贺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经济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循环经济、资源环境经济,广西 贺州,542899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3-0006-0002

一、曾经辉煌的贺州工业

贺州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早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为巩固南疆在这里设置了临贺县。公元226年,孙权始置临贺郡,隋朝改置贺州,2002年11月,地级贺州市成立。其之所以取“贺”为名,是因为这一带盛产优质锡。明代《天工开物》载:“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产锡最盛而得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称:“贺,锡也。方术家谓锡为贺,盖锡以临贺出者为美也。”种种史实表明:贺州的城市发展史与贺州工业发展密不可分。

贺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等60多种,储量大、品种优、易于开采加工。所以,自古以来,贺州的矿业一直十分发达。贺州所产的精锡被誉为“八步响锡”并被列为朝廷贡品。1954年10月,采自贺州市钟山县红花镇的中国第一块铀矿石被命名为核工业的“开业之石”。

丰富的自然资源,精湛的冶炼技术,为贺州现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广西政府在现贺州市市区附近设官矿局,为原平桂矿务局的前身。1938年,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与广西省政府合资组建平桂矿务局,广西现代工业由此而萌芽。贺州可谓是广西现代工业的“摇篮”。

贺州还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建于1938年原平桂矿务局下属的西湾电厂是当时广西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也是广西第一家现代化的发电厂。始建于1943年的光明水电站是广西第一座水力发电站。1995年,贺州经国家验收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地区。目前,贺州建成了以合面狮电厂、昭平电厂、龟石电厂和中胜火电厂等骨干电厂和100多个小水电站构成的地方电网,是广西地级市唯一的独立电网,拥有上市电力企业——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贺州市属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土地肥沃,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原属贺州的曾为世界规模最大的脂松香生产企业——梧州松脂厂,建于1946年,是中国第一家蒸汽法脂松香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家出口松香的松脂厂,其产量曾占世界总产量的8%。

尽管贺州工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贺州的工业增长速度相对减缓,经济综合实力长期徘徊在广西的末端。为改变这一现状,贺州市委提出以实施“工业立贺、富民强市”战略为重点,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探索出一条贺州崛起的新路子。

二、推动贺州工业再创辉煌的贺州工业精神

工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工业文明的传承。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贺州工业发展的历史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加上不少工业企业在历史变迁中逐渐消失,贺州工业发展历程慢慢地被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为加速贺州工业化进程,必须深入挖掘贺州工业文化底蕴,传承贺州工业精神,弘扬贺州工业文化,使工业文化真正成为贺州工业发展的精神黏合剂,成为贺州工业发展的强大思想能源和精神动力。

(一)挖掘贺州工业文化底蕴

纵观贺州历史,我们发现:贺州自古就因盛产锡矿而得名,因工业发达而被设为古代郡县所在地。贺州的锡产量曾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原平桂矿务局是建国后广西工业的支柱,曾为全广西工矿、冶炼、化工、煤炭、机械制造等工业企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被誉为“广西工业的摇篮”。贺州发展的历史和贺州工业的发展起伏浑然不可分割。

一个地区,同一个民族一样,若忘记自己的过去,忽略自己的特色,也就失去了创新的根基和发展的动力。尽管贺州曾有过辉煌的工业文明,但在近代,由于种种原因,贺州的工业发展出现了停滞,贺州的工业文化出现了断层。

当今社会,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发举足轻重。面对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的现状,我们必须按照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要求,在加快推进贺州工业发展的同时,深入研究贺州工业发展史,深刻挖掘贺州工业文化底蕴,以工业文化的发展壮大来推动贺州工业再上新台阶。

(二)传承贺州工业精神

贺州工业发展史凝结着贺州人民艰苦卓绝、勇于创造的工业精神。这种精神将为贺州工业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贺州的各个企业曾先后涌现大批劳动模范,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推动贺州在国家贫弱的时代挺起了钢筋铁骨的胸膛。这些精神共同凝聚成贺州工业文化的精髓,铸起贺州工业辉煌的脊梁。这种精神更是今天贺州打造广西新兴工业城市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们使贺州工业文化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是贺州工业文化形成的人文基础。

要传承贺州工业文化,就要充分挖掘贺州各个不同时期的劳动者的工业精神。尽管时代发生了变化,但是,对祖国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真理的渴求、对理想的执着都集中表现为“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执着进取的创新精神”,不仅支撑起贺州人民的人生信念和生命价值,也滋养了一方水土一方人。正是这种精神,孕育出贺州工业文化的灵魂。

因此,我们在打造“贺州精神”时,必须把贺州的工业精神融入其中。通过对贺州工业精神进行深度挖掘与传承,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来概括,把工业精神凝聚在城市工业文化之中,成为贺州精神中最富于生命力的音符,成为贺州振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三、弘扬贺州工业文化的对策

(一)筹建贺州工业文化展区展馆

为弘扬贺州工业文化,可以在城市中心景观地带建设雕塑群,展示《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贺州古代先进的锡矿开采、冶炼技术,各种文献所记录的关于贺州地名的由来,让世人了解贺州,重新认识贺州的工业发展历史。

在贺州规划展览馆建成后,可设一个工业展厅,全面系统地介绍贺州古代先进的锡矿开采、冶炼技术,贺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所涌现的劳动模范,贺州当前的工业成就,贺州工业的发展方向,全面展示贺州工业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为使展览馆内展品更为全面丰富、更具时代特征,可面向社会征集有关贺州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物品,内容可包括各个时期的老式工作服、安全帽、工作证、工资单、票证、获奖证书以及各种文件、书籍和照片、唱片等声像资料,原汁原味、真实全面地再现贺州工业发展的原貌,还原贺州工人生产生活场景。

建于1938年原平桂矿务局下属的西湾电厂是当时广西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也是广西第一家现代化的发电厂。其生产机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1938年生产的发电机虽然已失去生产价值,但可作为贺州工业发展的见证,存放在展览馆中。类似的生产设备也可保护挖掘。

(二)保护和合理地开发利用贺州工业文化遗产

目前,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正在逐步成为公众和政府关注的话题,寻找工业文化遗产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已成为衡量政府眼光的又一条标准。国内外不少地区已开始加快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步伐。如:无锡市利用茂新面粉厂建立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沈阳铁西区把原铸造厂车间改建成为沈阳铸造博物馆。

贺州有 2123 年的建城史,也有105年的近现代工业发展史。贺州200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留下了不少内涵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不但具有历史、科研等方面的价值,而且具有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意义。它们记录着贺州的时代变迁,是贺州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见证,是镌刻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名片。其贮存的贺州曾经繁华的记忆,使得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钢铁机器、单调厂房、高炉,也不再是非人格化的技术,而是一部反映贺州近代工业的活教科书。这些机器、厂房已经具有了历史、文化、技术的生命特征,扎根在我们城市的某一处空间,慢慢变成贺州的人文肌理。它们记录了贺州人民工作和生活的点滴,凝聚了人们对过去的集体回忆,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认同感。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成为贺州人民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生活的一部分,可触可感。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可谓善待社会历史资源、改善城市空间环境、保持城市生机魅力与原真印记的科学文明之举,也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体现。要传承贺州工业文化,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思想,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开展工业文化遗产的调查考证,探讨其界定标准和保护策略,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再开发、再利用”。可以借鉴上海、无锡、沈阳等地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绩和经验,用尊重、保护、改造、更新和再利用的态度,积极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景点,对部分老企业的旧厂房、专家楼、工人住宿区等加以保护性改造利用,可在工矿遗址设立露天或室内博物馆、纪念馆,由原厂工人担任导游,展示生产工艺流程,活化工业遗产,传承工业文明。

猜你喜欢

贺州传承
贺州学院设计学院李鸿光作品选
邹燕作品选
浅析隔断门
浅析隔断门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白希:打好科学发展的经济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