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德国法兰克福

2013-07-18邢有密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法兰克福德国垃圾

邢有密

栏目主持:邵庆义 王梦琪

2010年秋,我有幸获得“以工代学”培训机会,前往到法兰克福。短暂的3 个月时间,繁忙的工作之余,对德国的风土人情进行了近距离的观察与体验,管中窥豹,虽难免以偏概全,却也是亲身感受。

法兰克福全名为美因河畔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是德国重要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位于黑森州的美因河北岸,是黑森州的第一大城市及德国第五大城市。在德停留期间,对交通和环保感触颇深,对德国人的工作生活方式也颇感兴趣。

德国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法兰克福国际机场是欧洲的门户,德国的铁路网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网之一。铁道连接着所有大城市和几乎所有小城市,对于较远距离来讲,城间高速(IC 或ICE,相当于国内的动车)是最快和最舒适的交通工具,近距离火车为城市加快(SE)、区间加快(RE)和地区列车(RB),坐火车旅行在德国是很便利的,从德铁网站或车站自助设备上可以很方便查询到详细信息线路信息以及订票出票,输入目的地,可以查询打印出多种换乘方案,注明车次、候车站台、时间等信息,而且是一票到底,无需签转。都说德国人的严谨近乎苛刻,火车运行也不例外,也是严格遵守时刻表,精确到分钟,很少发生晚点的情况,因此,即使要几经辗转才能到达目的地,只要遵守着“在指定的时间指定的站台搭上正停靠的列车”,中转乘车时间间隔甚至可以仅预留10 分钟,即使语言不通,一般也无需担心转车错误、脱节、延误的,一路对照列车时刻表就能判断目前所在区间、站点。

德国城市拥有密集的轨道交通和巴士线路,如法兰克福市内地铁包括线路较直基本东西、南北走向Ubahn 线路稍弯曲延至远郊Sbahn共近20 条线路,且这些线路都是较长贯穿整个城市主要街区及近郊,在市中心地铁总站附近有多个交汇站点,呈螺旋状排列,故而换乘非常方便,基本一次换乘可以到达市内大部分地区,而且很多时候无需移步在同一站台就可以换乘了,这说明线路设计非常先进和人性化。市内交通地铁和巴士车票通用,分区定价,在一个区域内只要出行方向一致(即从出发点到目的地不走回头路),一票到底,中途换乘交通工具也无需重新购票。月票中有个很有趣的一个细节,在晚上7 点至早上8 点及周末,1 张月票除本人使用外还可以免费携带1 个大人或2 个小孩乘坐,可能是考虑到这个时段携家人出行的较多吧。此外,无论是火车、地铁、巴士还是轮船,内部都留有放自行车的专用空间,以便于骑车短途接驳。

德铁不但有发达网络布局、便捷的订票服务而且还有灵活的票价机制,虽然票价已经很低廉,通过买各种打折卡或提早几天订票等方式还经常能拿到2~5 折的票价。

德国的公路交通更是举世闻名,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且有些路段不限最高速度,路况、车况加上交通有序,在高速上速度很容易就可以跑到200km 以上。欧洲其他国家高速有些有收费但也低廉,有的整年仅40 欧元,几可忽略不计。

与完善的交通设施相比较,德国交通文明程度更是叹为观止,车辆各行其道,抢道、压线、闯红灯、乱停放等我们司空见惯的行为很难遇到,而且,与国内不同的是,德国有斑马线的地方就不设红绿灯,行人有绝对优先权,车辆靠近到斑马线,遇有行人,绝对会早早地减速、停车,等待、礼让并示意行人先过。

德国崇尚自然环保,即使是首都柏林,在国会大厦上登高眺望,视野内也是郁郁葱葱,貌似淹没在森林中,到处是高大乔木,绿化程度叹为观止。城市建设以中小城市群为主,绿化良好,街道整洁,很多城市规模只相当于国内的县城或小城镇,步行可以游览城市的主要景点。市政厅、广场、教堂是每个城市必备的三大件,城市充满文化气息,建筑极具特色,摩天大楼或现代化气息很浓的建筑占比较少。如法兰克福虽为德国第五大城市,欧洲最高的十座建筑有八座在法兰克福,但现代化建筑大部分也仅布局于少数商务中心区,法兰克福的城市规模其实并不大,只相当于国内的二三线城市规模,市区内大部分地方建筑高度一般都不高,风格也是倾向古典。法兰克福市内那种4 车道以上的大道并不多,很多道路名称都是“XX 大街”,道路狭窄可想而知,故设置了很多单行道,而且奇怪的是有些2 车道单行道中间还划出一个狭窄的自行车专用道,但由于良好的交通文明,各行其道,车速依然可以很快。

德国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绿化是见缝插针,城市中不但鸽群随处可见,即使地铁站内也是三五成群,闲庭信步,而且公园或河水中野鸭、天鹅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鸟类种类繁多,在法兰克福工作期间,每天办公室窗外大树上都有松鼠在嬉闹,日落时分,野兔就在绿地上灌木丛中成群出没觅食,在居民区野生动物也不少见,不经意间就能发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绿化率高的一个影响是经常是落叶缤纷,秋天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但清洁工平时进行清扫时一般仅打扫大路上的落叶,其他地方如草坪上的都保留原样,让其自然腐化,只是间隔落一段时间清理一下,避免落叶厚度影响底下植物生长了。

德国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处理规定,垃圾分为塑料包装垃圾、有机垃圾及报纸等纸夹类垃圾。垃圾都是分门别类的摆放在楼房庭院门口的各种颜色的垃圾桶中,部分地区垃圾桶分为3 种颜色:黄色、黑色和绿色,但是也有些地区却分为更细的4 类,增加了一个棕色桶。

黄色桶是装塑料等轻型的包装:如塑料袋、塑料盒等轻型包装,所谓轻型的包装是指上面有绿色点(Gruener Punkt)标识的包装,标有绿色点标识的包装应该丢在黄色垃圾桶中,因此不是所有的塑料都可以投入黄色桶的;黑色桶是有机垃圾:日常生活中,所制造的垃圾大部分都算是有机垃圾。例如,食物的残馀和菜叶等;绿色桶是回收报纸纸张等纸制品的;棕色桶是自然垃圾,包括果皮,食物残渣,食物下脚料等可以自然分解的垃圾。

以上不同种类的垃圾回收间隔不尽相同,环卫人员按类别设定不同的回收间隔,如生活垃圾是每天回收,其他类别的有的是按周有的是按月上门回收一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人做垃圾分类是非常细致的,不仅将能降解的东西回收到一起,并且不是将所有的东西放到一起让他们直到他们变质。从小小的细节上反映出德国人的文化习惯、环保观念。

以上分类我在德生活几个月也还经常没搞对,但德国对垃圾分类处理的执行不仅仅是个口号或号召,还有经济手段进行导向,在超市购买矿泉水、啤酒、听装饮料等使用有回收价值容器的商品,都会被收取每个25cent 到1 欧元不等的容器押金,而普通的矿泉水每瓶才10~20cent,而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还会被处以罚款,在找不到事主的情况下,罚金会由垃圾桶所属大楼的所有住户分摊,违规者会被邻居谴责,因此入乡随俗,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大部分旅德华人也能养成将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德国是世界饮酒大国,酒类年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德国啤酒在全世界享有盛名,销量居世界首位。但在德国逗留期间,我对葡萄酒的印象更为深刻,德国的气候条件很适合葡萄的生长,全国葡萄种植面积非常广,车行路上,道路两旁经常能看到漫山遍野的葡萄树,上等的葡萄酿造出优质的名酒。曾拜访德国葡萄酒的主产区——莱茵河上有“酒城”之称的吕德斯海姆(RUDESHEIM),小城的一切都是小巧而精致的——只有葡萄园是大片大片的,葡萄园随着季节的变幻而改变颜色,风光如画的村庄掩映在葡萄园中,在教堂和城堡的周围,很多私人酒窖都向游人开放,让其品尝各种葡萄酒。

德国国民素质较高,大部分人英语沟通能力也较强,德国很重视教育,从一个身边小案例中我体会颇深,有个外派员工就收到学区校长的律师信,要求解释子女办理了居留签证却不在德国入学问题,从法律上确定未成年人享有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和履行入学义务,而且从出生到18岁享有政府免费提供的生活费补助。

德国工作时间灵活,实行弹性工作制,没有打卡等,每天上满规定的时间久可以下班,德国人民享受名目繁多的带薪假期工而且每月享有一天无理由请假权利,工作严谨但不死板,一般公司从周一工作到周五下午2 点,每到周五下午街道上就摆满各色摊点,主要销售酒类与食品,很多人端着一杯葡萄酒,或坐或站,享受闲暇。德国人工作休闲两不误,德国一般商店的营业时间是周一至周五,早上9:00 到下午6:00,周六营业时间更会缩短,而周日绝大部分的商业设施都停业。

短短3 个月,收获良多,也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亮点,德国人的严谨、勤奋、友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人文、环保、交通等方面的成绩很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猜你喜欢

法兰克福德国垃圾
法兰克福的罗马广场
德国豹2号
垃圾去哪了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倒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2017法兰克福车展
“梦梦”“娇庆”德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