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陵文化第一村”
——渼陂村——江西又现古楹联村

2013-07-13邹宗德

对联 2013年13期
关键词:联语吉安楹联

● 邹宗德

渼陂村是国家第二批公布的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渼陂,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占地约一平方公里,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村里有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保存完好的有367栋,其中祠堂7座,书院5座,牌坊3座。

江西吉安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而且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在历代科举考试中,这里出过16个状元,2998个进士。解缙、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等文学大家都出自这里。吉安古称庐陵,庐陵府不但考取天下第一多的进士和数量众多的状元,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笔者的祖先就是从吉安迁到邵阳的,因此吉安也算是我的祖籍地。最近,井冈山大学的李争光教授告诉我说吉安有一个古楹联村,邀请我去看看。于是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坐了8个小时的汽车来到我向往已久的吉安。在吉安市青原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张斌局长、文化馆廖黎明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这个保存了80多副对联的古楹联村——渼陂村。

渼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AAAA级风景区,位于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古村始建于南宋初年,占地约一平方公里,距今已有800 余年的历史。现有600户人家。规模宏大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保存完好的有367栋,其中祠堂7座,书院5座,牌坊3座。村庄布局错落有致,山抱水环,八卦巷道,卵石路面,村内有28口水塘,取二十八星宿之意。数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绘、楹联、牌匾、雕屏,无不隐含了庐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情趣,闪烁着庐陵文化的熠熠风采,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1930年,在这个村里召开了中共历史上重要的“二七”会议,如今旧址仍存。还有红四军的军部,毛泽东、朱德和曾山的旧居。共和国名将梁兴初、梁必业、梁仁芥将军,也都是渼陂村人。

村里最大的建筑是永慕堂,也是楹联最集中的地方。永慕堂是梁氏总祠,翘角飞檐,镂花斗拱,红石檐柱,每根石柱高达数米,四面皆刻有楹联,共有25副,书法隽美,可谓楹柱林立,蔚为壮观。其大门联曰:

宝柱擎天,鳌头直顶乾坤秀;

文星焕斗,凤羽高腾日月辉。

祠内楹联大多嵌有“永慕”二字,嵌格不一,但以鹤顶格最多,可见梁氏先祖对于嵌字联情有独钟:

永昭先德,匪惟彝鼎是施,便算显扬宗祖;

慕仰前徽,岂俟庸鼓有斁,始可交通神明。

永垂不朽,虽非立德立功,宗祖诒谋昭奕祀;

慕仰维殷,恍然如闻如见,春秋俎豆报深恩。

联语主要是讲如何敬奉先人、报答祖宗的。有些对联则是重点告诫子孙后代如何为人处事的,如:

世事让三分天空地阔;

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

可谓和蔼可亲的教诲。

岁月莫蹉跎,要永朝永夕讲让型仁,才算佳子弟;

箕裘思绍述,惟慕祖慕宗象贤崇德,克敦大本原。

还有的联语是从村落环境入笔的:

肇基于斯,喜紫瑶左峙,芗城侧横,本地名山钟灵秀;

发祥有自,看渼水南来,王江北绕,中流砥柱汇渊源。

永锡多福,天之眷顾,必仁人孝子;

慕仰高山,志所向往,在理学忠臣。

求志堂为轩公祠,祠堂有联语12副,联中一般嵌入“求志”二字,嵌格不一。联语大多宣扬伦理纲常和仁义道德,也是刻在高大的方石柱上,书法遒劲有力,亦颇具规模,煞是气派。如:

求在我者也,我备万物;

志于仁而已,仁绕四端。

虽然平仄欠谐,但联意颇佳。

工师已求大木,喜朴斲既勤,栋宇重新瞻日月;

父老有志肯堂,幸似续妣祖,规模依旧壮风云。

其气势颇如如祠堂昂轩之态。当然,联语中也有乖律者,如:

求名求利,但求无愧社稷;

志大志远,立志有功黎民。

求志堂的堂前照壁上也有一副对联,由于是写在粉壁上的,颜色已暗,但阴刻线条还比较容易辨析:

墙高却能窥宗庙之美;

地广尽堪容驷马之车。

洪庆堂为本公祠,祠内有楹联2副,皆嵌入“洪庆”二字:

探洪大祖功,潜德未彰,将相岂有种耶;

绵庆泽后嗣,彝伦攸叙,孝弟其为本与。

洪维宗祖,以有量训后人才大不如量大;

庆兹子孙,能守正撑世界修身即是正身。

孝友堂有楹联7副,与其他祠堂相比,这里的联语字数要少一些,如:

江州教授第;

渼陂翰苑家。

运转鸿钧新气象;

人遵诗礼旧家风。

有一副写景联,将村落的美景和盘托出:

高山列锦屏,笔峰耸翠层层秀;

渼陂古村,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古典的明清建筑群、璀璨的明清雕刻艺术等,是江西省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长河环玉带,渼水波回叠叠文。

恰好是对这个庐陵文化第一村的真实写照。

翰林第门楼为梁家璋所建,是他受恩赐翰林的纪念建筑。共有楹联5副,都是墨书在大门的柱子和两侧的墙壁上。其正柱联曰:

集思广益,光第前贤资擘画;

东作西成,辉生比屋庆起穰。

明新书院门前有一联,以“明新”冠首:

2.10.4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精密称取香叶木素对照品10 mg,转移至10 mL量瓶中。加入约6 mL乙腈进行超声,放置至室温后定容。进一步用乙腈稀释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 μg/mL的内标溶液。取“2.1.2”项下对照品储备液,进一步用乙腈稀释配制成3 000、1 500、750、300、30 ng/mL的系列对照品溶液。

明月宫中,欣攀桂子;

新春雨后,好看杏花。

金榜题名之乐、读书之乐溢于言表,激励学子奋进。

名教乐地为旧书斋,1929年,毛泽东曾居住此处。墙壁上有联曰:

万里风云三尺剑;

一庭花草半床书。

联语的中间是一幅画,一条头向下的大鲤鱼。画的上方也就是对联横批处是“名教乐地”四字。毛泽东对这副联非常喜欢,后来把它挂到了中南海的住处。

古槐第牌坊也有2副楹联,联语的水平一般。古民居建筑中室内外则颇多深刻哲理、深宏教化之联语,如:

栽培方寸道之源。

歌高门第须为善;

要好儿孙必读书。

艺林厚植诗书种;

玉树荣开富贵花。

怀仁义以事父母;

蓄道德而能文章。

千古丝纶分国事;

九重雨露滴天香。

村里有一棵千年古樟被称为“连理樟”,看似两棵树根紧密相连的樟树,相互依偎,根枝交错,村民称为“夫妻树”。

鱼游墨沼蘋风暖;

燕入书林杏雨浓。

人具四端仁义礼智;

名垂千载道德文章。

作天地间不可少之人;

为伦类中所当行之事。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当然,更多的居室联语则因风雨而剥蚀,因年代久远而损毁湮灭了。不过,在时间浸淫之后,渼陂还能留下这么多的联语,已经是对我们楹联文化的眷顾了。尽管这些联语中还存在一些不合律的作品,但它正是楹联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真实记录,是楹联界的珍贵文物,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渼陂古楹联村是我继发现湖南武冈浪石、新田龙家大院之后的又一个古楹联村,心情十分高兴,特为之题联曰:

方塘几十口,排成八卦图形,雨雨风风,总是乡村意境,悠悠流韵,门前浣洗诗情,但观文化庐陵,真乃美轮美奂;

偶句百多行,讲述千年故事,平平仄仄,无非天地和声,郁郁渼陂,庭内蕴藏典雅,细辨楹联面貌,依然古色古香。

猜你喜欢

联语吉安楹联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孔府的年节楹联
一副特别的画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切瓜分客
妈妈,我回来了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爱管闲事的强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