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少林武术在大金店村的传承

2013-07-12刘定乾

少林与太极 2013年6期
关键词:拳师金店少林

文/刘定乾

大金店村位于登封市区西南,距市区十二公里,自古以来为交通、商业、军事重镇,新中国成立前后有“登封的小上海”之称。大金店村因距天下名刹少林寺很近,自古以来民风彪悍,习武的人很多,现在有些老拳师家里还放有祖传的兵器。如王全顺老拳师家就珍藏有一把祖传的明朝宝剑,还珍藏有一对王堂董玉乾家祖传几代的操镰。但大金店成为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则是上世纪的事情,上世纪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一代武术宗师李根生在大金店地区设了四大拳场,义务传授少林武术,大金店村东门和南馆才开始大规模练武。四大拳场除大金店村之外,还有书堂沟、雷村、文村等。大金店镇传统少林武术因每年组织的民间活动“闹节气”而日益兴盛,走向强大。

一、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形成渊源

上世纪三十年代,大金店爱好武术的雷金柱、雷书秀、王同秀、李金秀等人投李根生大师学艺,李根生大师晚上就来大金店义务授徒。当时豫西地区民风不正,一些青年人不走正道,赌博、吸大烟、打架等让父母颇为头疼,父母们就把孩子送进拳场练武,希望有个管教。另外,大金店人们敬奉火神爷,灯节前后都要出社娱神,以前大金店的社火是高抬故事,即把一个大椅子绑在两根长杆上,椅子上焊一铁架子,铁架子上站一个穿戏服的人,由四个人抬着行进娱乐。这是文社。大金店人嫌不太喜庆,也想改一改社,于是村里的青年人就都拜李根生老师为师,将社改成了猩猩怪社,当时叫国术社。因一种热情和爱好,因戒赌和戒烟的需要,再加上改社的因素和为了娱乐健身,大金店遂成为武术重镇。

当年,东门拳场最先设在雷金柱家,后来移到了王森科(王会林之子)家。南拐拳场最先在碾道院,后来移到了尚小学家。村人要想入拳场学武,一般都要履行入场仪式,即拜师仪式。老师坐在挪挪爷神像前,想入场的人事先准备好供食,并在黄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上香后点燃黄表,先给挪挪爷磕头,然后再给老师磕头,这就是所谓的“办身子”。村人在办身子时还要跪在挪挪爷像前明誓:第一,一定要学好武艺;第二,学会拳棍刀枪和法言咒语,不传于外人,即不传于不在拳场的人;第三,学拳后不以艺欺负人、打人,只用于健身、防身;第四,学拳后坚决不奸淫盗窃,不赌博、不吸烟、不串门子(即混女人)。不然,死于灵官老爷钢鞭之下,死于乱箭刀枪之下,最轻也要双眼挤瞎。如果发现谁赌博了,只要进到拳场,众人就将其按倒在地,扒掉裤子用棍子痛打一顿。拜师仪式后就可入场练武了。每天晚上入场后,先给挪挪爷磕头,然后活动身子,人到齐上香后,李根生老师就开始手把手地认真传授,教每一个人正确的“出、收、挡”等一招一势。人们陆陆续续来到拳场,以一个钟头为限,迟到者要受罚。

二、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的传承情况和著名拳师

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的传承情况较其他“拳窝”复杂一些,主要体现在南拐,李根生大师先在南拐传拳,而南拐拳师第二代及其以后则基本上传的是少林寺释德根大师的拳法,中间还夹杂有南拐人李金重在外地学的少林系拳法。东门则主要传承的是李根生大师拳法,后来有少数人也随释德根学了一些套路,但李派特色更为明显。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到了第四代传人后,又有人到少林寺、骆驼崖学了一些拳术。因东门和南拐现在同属金东村,所以下文一般不再细分为东门和南拐。总起来说,大金店掀起过三次习武高潮,第一次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李根生大师传拳时,第二次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释德根大师传拳时,第三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进保老师在学校普及武术时。

图1 大金店村少林武术传承谱系及著名拳师

第四代拳师中一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体委李丙寅老师要求普及少林武术时,郑进保老师在大金店中心校教出的徒弟,其他的多是在村中的老拳师训练猩猩怪社时培养出来的。当时,全县有三个少林武术普及示范点,除大金店外,还有雷村和背阴坡村。第四代传人现在大多都执教于各大武术馆校,如张书森在少林寺武僧队当教练,张铁印在少林寺南院武术学院当教练。

三、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的套路和器械

李根生大师在大金店传授的拳法套路主要有大洪拳、小洪拳(少林母拳)、炮拳、七星拳、大通臂拳、小通臂拳、梅花拳、六合拳、二人对打炮拳、对打拳(耳把六合拳)等,器械主要有大刀、双刀、绳鞭、流星锤、七节鞭、十三枪、对花枪、单刀穿枪、双刀穿枪、梢子棍穿枪、双梢子棍穿枪、单拐穿枪、双拐穿枪、操镰穿枪等。李根生老师还单独传给了安振喜母亲一套识字拳。小通臂拳被视为秘技,绝不传于没“办身子”不在拳场的人,如果正在演练时,有外人到场,就立即停止。

释德根大师传了梅花拳、朝阳拳、罗汉拳等,器械传了梅花单刀、梅花双刀、单刀破枪、大刀破枪、大刀破剑、三套环破枪等。据说少林寺素喜大师还在大金店传了一把心意把。释德根大师还将李根生大师传授的八步十三枪改为二十四明枪,传授于王全顺老拳师。

除能准确说出由谁传授外,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中还有春秋大刀、双梢子棍、齐眉棍(富贵不断头)、剑、锤、锏、大镰、操镰、单拐、双拐、钢鞭、九节鞭、护手钩、单匕首、双匕首、三节鞭、单拐对杆、双拐对杆、大镰对杆、三节鞭对棍、白手夺刀、锏对杆、锤对杆、扎子穿枪等。令人称绝的是,还有三人对练项目,如单刀破双枪、一人破二苗(枪)、三杆枪(三人对打)等。甚为可惜的是,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中的器械套路现在已经失传近半。

在大金店的拳师中,雷文章的对手戏(拿手戏,即最擅长的)是小洪拳、大洪拳、梅花拳、单操镰、拐子穿枪、大通臂拳等,雷金怀的对手戏是小炮拳和大通臂拳,雷金柱的对手戏是大镰穿枪、单操镰、梅花拳和六合拳,雷木的对手戏是单拐和六合拳,李金秀的对手戏是六合拳,崔光照和耿滴流的对手戏是春秋大刀,王全顺的对手戏是二十四明枪(由八步十三枪改编而来)、拐子穿枪、单花枪,王万寿的对手戏是软兵器,此外还有王新田的对花枪,雷金汉、崔同治的大镰穿杆,王洪的小洪拳、炮捶和单拐,王占敏的大通臂、梅花拳、三路炮捶,常海明的太祖长拳、双绳镖。

四、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的特点和影响

大金店的传统少林武术因李根生大师和释德根大师传授,可以说颇得传统少林武术之真传。其主要特点是:一、小架多;二、拳打一条线;三、曲而不曲,直而不直;四、节奏快,动作紧凑;五、每套拳收势都是五花坐山势;六、对练都是三十六势。从形式上讲,在四大拳场中,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还有人多势众、器械套路多、练拳季节性强(主要是冬天)、流传下来的拳谚多等特点。现在,在大金店流传拳谚还有很多,如“会捶(拳)不会捶,三百六十回”,“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剑不过顶”,“够不够,三十六”,“打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六耳不传法(即三个人同时在场时都不传法)”,“会拳不能用拳”,“少林拳一条线,不曲不弯走直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成家什(器械)就”,“熟能生巧,巧能而变”,“学会小洪拳,到哪都吃饭”,“站如钉,动如风,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当村不识当村货,外地和尚会念经”,“拳打千遍而不厌”等。

当然,大金店镇传统少林武术最能显示其规模和影响的,还是在每年正月闹节气之时。大金店东门和南拐都组织有猩猩怪社,主要娱乐项目就是武术表演。大金店镇周围的村庄互相邀请或勾社,大金店的社也就不断到各村去串演。正月初七是大金店东门会和陈家门会,正月初九是文村会,正月初十是安庙会,正月十二是毕家村会,正月十三是大金店南拐、北拐和南店会,正月十四是雷村会和梅村会,正月十五是王上会,正月十六是大金店西门会,正月十七是书堂沟会,正月二十二是寺庄会,正月二十三和二十九是东金店会,正月二十五是高马会。各村会期时,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都会应邀或还社到场助兴。可惜的是,现在随着人们娱乐方式多样化,各村的社火的声势都远远不及二十年前,这对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的传播也产生了不少消极影响。现在,登封市文联正在推动、开展的民间文化遗产工程,如能对大金店人们有一定的启发,那么大金店传统少林武术就有望振兴,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拳师金店少林
金店失窃案
三千金店
三千金店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三千金店
拳师和西瓜皮
拳师
张少林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