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理论及其对财政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

2013-07-11

财政监督 2013年6期
关键词:作风财政群众

●罗 俊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在这个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从理论上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建党学说体系达到了完备和成熟。这一理论,不仅在完备党的建设方面居功至伟,而且也成为指导各项工作的理论利器。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借鉴和运用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对于完善财政文化内涵、推进财政文化建设、推动财政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理论的具体阐释

(一)强调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必须突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阻碍

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理论是指“反映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实践斗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实践是指“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共产党成立24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许多因素会阻碍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其中主要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我们党的发展和进步,是从同一切违反这个真理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起来的。”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是正确解决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如何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呢?《论联合政府》一文指明了方向,即坚持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问题的方法。所谓客观地看问题,就是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情况就反映什么情况。所谓全面地看问题,就是要详细了解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把握事物多方面联系,倾听各种不同意见。所谓本质地看问题,就是要看到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只有坚持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问题,才能避免犯主观片面的毛病,使主观真正符合客观。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同志结合自己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及解放区和国统区等情况的详细了解,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特点和我党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充分估计了形势发展的两种可能性和两种前途,进而对形势发展的总趋势和主流作出准确判断。这既是理论密切联系实践所产生的一个伟大成果,又是毛泽东同志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成功范例之一。

(二)理解“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要义在于“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

《论联合政府》对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作风也进行了论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在这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和“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两个重要的着力点。

毛泽东同志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证:一是从共产党革命实践的成功经验来分析,指出“二十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而且还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毛泽东同志运用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处理我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并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进而又发展成为群众路线,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新发展。二是明确指出命令主义和尾巴主义是严重妨碍我们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联系的主要障碍。“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群众的自愿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通过对以上分析,毛泽东同志得出一个重要结论 “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三)把握“自我批评作风”的关键在于“正确”、“认真”

《论联合政府》中写到,“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是我们共产党人一直以来对待自己思想、对待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所采取的根本态度。但在当时我党领导的军队数量大幅增长、解放区面积日益扩大、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不少同志滋生了骄傲情绪,以前谦虚谨慎的态度被一些“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腐蚀了,在自我批评的问题上不那么认真了,于是党内出现了敷衍的自我批评的现象,它表现为批评别人怕得罪人,批评自己又怕妨碍自己的发展,权衡这两个方面,还是自我批评的成本小,因而敷衍地自我批评。要战胜它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这就是开展“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把这种批评和自我批评比做洗脸和清扫房子的灰尘一样,应当经常不断地打扫和洗涤。他指出:“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综上所述,党的“三大作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从不同角度在根本上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三大作风”的主体和核心,失去了这一条就失去了党的宗旨,就不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指导思想和灵魂,“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联系群众的方法和桥梁。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二、三大作风理论对当前财政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三大作风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必须发扬光大。当下,重温《论联合政府》一文,借鉴并运用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对建设和谐社会财政文化、搞好财政部门自身建设和提高财政部门执政理财能力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创新财政工作的方式方法,研究解决财政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根本保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要大兴学习理论之风,要紧密联系近几年来的工作实际和思想作风实际,有的放矢地学习理论,无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都必须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著作,同时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主客观世界问题的能力,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近些年来我们共产党人相继开展的“三讲”教育、“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等都是在新的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益探索。

我国财政体制发生了重大转变,正逐步从以高度集中统包大揽为主要特征的全能型财政向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主的公共财政转变。为适应这一重大形势的变化,我们应当以党的三大作风理论为指导,大力推进财政文化建设,实现公共财政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我们应当立足于财政经济理论,结合财政工作实际,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开展财政文化建设作为推进财政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体鲜明的财政文化建设活动,积极探索具有部门特色道德财政文化建设模式,力争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财政人的应尽之力,这些举措将大力提升财政工作水平、实现财政文化与财政管理有机融合。

(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夯实财政工作的群众基础

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的事业获得成功的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要坚定地相信群众,紧紧地依靠群众,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问题,实际上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财政工作作为国家的重要职能活动,密切联系群众意味着财政部门及财政工作者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财政工作要始终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财政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根本宗旨就是要在财政干部中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坚持“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的理念,从职业责任和职业素质要求等方面坚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财政部门中弘扬奉公守法、廉洁理财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促进财政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推动财政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促进财政工作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保持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正确且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法宝,是党内重要的防错纠错机制,也是一个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过程。它以自我批评为主,既包括对自己的批评,又包括批评别人与接受别人批评,相互批评是自我批评的深化和发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如果抓不住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关键环节,还是以虚对虚,不触动思想,不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问题,还会助长新的形式主义,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严重丧失。认真地自我批评与反省、真诚接受他人的批评是广大党建工作者所必须持有的态度。

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推进财政工作的民主化和法治化,首先要大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财政文化建设是财政部门自身建设的一部分,它为财政工作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推动财政工作可持续发展。财政文化建设涉及财政自身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财政文化的建设,将财政部门的自身建设融入先进文化的内容,有助于提高财政部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可以大力提高整个财政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提升财政部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其次,要为财政工作努力营造一个适于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推进财政工作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社会舆论环境,勇于接受广大群众的批评。再次,要认认真真地学习专业财经知识,切实掌握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后,相互批评要实事求是,讲究批评艺术,绝不允许乱扣帽子、乱打棍子。

总之,维护公正正义和财政部门的清正廉明是建设和谐社会财政文化的最高追求和最高表率。转型期的公共财政建设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多方面考验,机遇和挑战并存。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就是要求财政职能向积极提供公共商品、公共服务方面转变,由“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服务型”财政转变。这些改革不仅要求转变我们财政工作的职能和财政工作的方法,而且也要求财政工作者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作相应的转变。新形势下,财政工作必须适应新变化,借鉴和运用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坚持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根本,建设具有时代特色和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财政文化,大力推进公共财政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凸显公共财政支出安排以人为本的精神,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努力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猜你喜欢

作风财政群众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