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五七干校”的故事

2013-07-11吴本务

上海采风月刊 2013年11期
关键词:草棚干校辣酱

文/吴本务

别以为“五七干校”是培养干部的学校,恰恰相反,是整治“走资派”改造“臭老九”的场所,是十年动乱的畸形产物。40年过去,阶级斗争的喧嚣已渐渐淡化,荒唐岁月的荒唐故事也只成笑谈,但静下心来深深反思,许多人和事却久久挥之不去……

草棚、牛棚与羊棚

电影厂是十年动乱重灾区,“黑线盘踞、毒草丛生、知识分子成堆、牛鬼蛇神肆虐”,理所当然被统统赶到一个叫柘林的海滩荒地,白手起家建干校。由“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双重领导与管教,劳动、改造、搞运动一样不可少。部队编制,一个厂子一个营,一个部门一个连,一个小组一个班,车间工人与编导演创作人员混搭,便于知识分子与工农结合接受再教育。我所在的美术部门是三连,住一排十几间的大草棚,导演部门与照明车间混搭,演员剧团与置景车间混搭,还有其他各种混搭,住的全是一律式草棚。草棚由各连抽调的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组成尖刀连搭建,他们拍过电影,但不懂建筑,会写作、会摄影、会作曲,却从未造过房子,居然能把草棚搭得像模像样,简直是奇迹。

草棚多半是大统铺,几十人如沙丁鱼挤在罐头里。我住的是上铺,当时年轻,上上下下还行,蚊帐一围,呼呼大睡,因为整天不是劳动、学习两报一刊社论,就是斗来斗去开批判会,所以同事室友很少谈心交流。一个脸盆内放毛巾、牙刷、肥皂、洗漱杯,这就是唯一的个人空间,当然更谈不上保护隐私。睡前洗脚洗屁股挺麻烦,且尴尬,各人躲在阴暗角落里洗,还必须轮流值班,以防陌生人推开草棚门闯进。有一回紧急集合发布重要新闻,喇叭一响,大伙来不及洗毕就提着裤衩排队立正。如此蜗居却苦了我连的“哑巴”——“哑巴”是绘景师,干活默默无言,为人老老实实,下放干校不久就得了泌尿绝症,天天晚上拉肚撒尿,从上铺爬下十几次,茅房又离得远,蹲坑不习惯,拉不出又尿不出,寒冬腊月来回奔波活受罪,最终死在瑞金医院的手术台上。临终前我们去探望他,没见着人影,只与他那可怜的姐姐说了几句伤心话。

说起伤心事还有一例,战友兼同学小×,好不容易恋爱成家,新婚燕尔就夫妻分离,蜜月只能在干校草棚单相思,想新娘想得神经衰弱,一到半夜,草棚里鼾声大作,梦话连篇,统铺翻身的“嘎啦”声、出门解手的“吱呀”声像唱山歌似的,怎能叫他不失眠。天色渐亮,他耷拉脑袋哭鼻子,还得扛起锄头出工去。好几次遇上强台风,那真叫急煞人,草棚怎抵挡得住海边的11级大风,于是紧急集合全部一级备战状态,沙袋防水,泥墙加固,绳索扎紧。即便如此,还是有草棚被掀翻了屋顶。一到晚上,草棚最闹猛的是开各种会:毛选学习会、防修批修会、很斗私字一闪念会、传达最新指示会,目的就是一个,彻底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于是,人人心甘情愿地唱“是我错”。我也不例外,“我拍过大毒草《舞台姐妹》,成了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吹鼓手,错!”“我欣赏《不夜城》,未觉察不法资本家的罪恶,错!”“我崇拜三名三高,身在文艺黑线的大染缸而不能自拔,错!”“我斗争不力,改造不够,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不紧,更是错上加错!”唱完“是我错”,相互检讨一番,才算过完一天。

牛棚,顾名思义是牛鬼蛇神呆的地方,这一称谓很宽泛,叛徒特务走资派、地富反坏右黑五类、反动权威、黑线人物、国民党残渣余孽……好像均属此列。原本牛棚设在厂内,搬到干校仍独立门户,严督看管严厉自不必说,一开批斗会他们准是活靶子,不过,活靶子如走马灯般常变常新,一会儿揪出个潜伏特务;一会儿深挖出一个大叛徒;一会儿是死老虎,一会儿又变成活老虎;一会儿明明是你的上司却变成历史反革命,一会儿明明是你的同事却成了现行反革命,变来变去看得人眼花缭乱。好在干校时红卫兵造反派已销声匿迹,文斗天天有,武斗没发生过,非正常死亡倒见过几回。

牛棚前的那条人工河,有个被称“神童”的青年作曲,因反“四人帮”受审查,投河自尽,由于河水太浅未成。有个车间工人不知何故跳河自杀身亡,还有河对岸的出版干校也出了几个冤枉鬼。不过,印象最深的是著名导演顾而已的死。他也是“牛棚”一族,有一天,莫名其妙地被隔离到了我们草棚的工具间,据说是为了追查防扩散黑材料。当时一听到“防扩散”,汗毛都会竖起,什么黑材料呢?无非就是一些他、赵丹、郑君里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江青相互往来的文字、照片而已。当时的江青叫蓝苹,二三流演员,同事往来本属平常,可在文革中是要命的事,肯定是顾而已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上吊而亡。否则,这位运筹帷幄于摄影棚,呼风唤雨于外景地的导演怎会魂断工具间?那天清晨,我们出工拿工具,打开门一见惨状,吓得目瞪口呆,至今记忆犹存,常常提及,总要沉默片刻,表示悼念。

“羊棚”比“牛棚”低一档次,历史有疑点的、祖宗三代查下来出身有问题的,均属“羊棚”棚友,不少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专家都尝过当“羊”的滋味。不过,重点是“一打三反”的对象,“打”什么“反”什么已经记不得,总之是抓“现行”,什么“5·16”分子,什么“偷听敌台”,什么“记反动日记”,都成了进“羊棚”的罪状。有的喜欢音乐,听了“美国之音”,进了“羊棚”;有的流露对“四人帮”的不满情绪进了“羊棚”;有的不满“文革”现状,在日记中写“你斗我斗大家斗,男斗女斗人人斗,年年难过年年过,天天无聊天天聊”,被人揭发后也进了“羊棚”。有的“羊”属散养,可自由进出;有的“羊”则有专人看管,吃饭撒尿、外调训话都得有人跟着,算是干校一种奇特的人际关系。“羊”字取得很形象,你既要像“羊”般顺从听话,即老实交代,又要像“羊”般任人宰割,否则,升级到“牛棚”可不是闹着玩的。可不?当初已成名的演员杨××与后来才出名的导演宋×,就是因为不顺从不听话,才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被抓走的,几年后虽被平反,苦头却已吃足了。

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对我们住“草棚”的大多数,到干校除了搞运动,就是改造思想。要改造就必须脱胎换骨,“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是“五七干校”战士天天挂在嘴上的豪言壮语。到哪里“滚一身泥巴”?下田务农、挖河开渠、养猪放牛、烧炉烧砖都是改造臭老九的好去处,说得好听是“劳动锻炼”,实际上是“劳动惩罚”。单说种稻,从犁地翻土、挑秧插秧,到施肥浇水、挖沟开渠,再到割稻入仓,忙了“双抢”再战“三秋”,这一身泥巴就够你滚的。劳动本来是好事,可是把你打入另册,当作“臭老九”“黑六类”在别人的监视下劳动,那就是另一种味道了。譬如说,孙道临这个《不夜城》中的大资本家,剥削起家,养尊处优,不惩罚怎么行?去挑稻,扁担两边的箩筐装得越重越好,挑得大汗淋漓、腰杆直不起来更好,就是要让这些炮制毒草的三名三高威风扫地;向梅这个《女篮五号》中的娇滴滴姑娘,不改造怎么行?去插秧,让你弯弯腰练练筋骨,双脚泡在水里感受劳动人民的疾苦,即使被稻田里的蚂蝗叮咬也不敢吱声,否则一顶“资产阶级臭小姐”的帽子飞来,那就得在晚上的“斗私批修”会上作检讨;刘琼这个银幕上的公子哥儿富家少爷不吃点苦怎么行?去烧炉,这活儿可不好干,他身板硬朗,累点苦点扛得住,难熬的是必须天天凌晨三点起床,因为要供应全营的早上用水。有几次睡过了头,马上挨指导员的批评,如果再不行,有可能被上纲上线到“阶级斗争新动向”,这可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有位好心人为他借来只小闹钟,定时铃响,一骨碌起床,这才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金焰这个“电影皇帝”也被赶下龙椅来过一阵子干校,“皇帝”不脱胎换骨怎么行?他那时刚动过手术,干重活不行,无法滚泥巴,好在“皇上”的手艺不错,木工、钳工的活还能露一手,修修工具、装装铁搭、磨磨镰刀,干得累了抽支“勇士”烟。有人逗乐:“皇上不抽雪茄抽‘勇士’,这不是没了王法!”当年的“勇士”是最低廉的香烟,他也找乐,分发每人一支“勇士”,有人悄悄一句笑话:“谢主隆恩!”不料被人打了小报告,如此一来,“皇上”连“奴才”,统统被当作“封资修”的反面教材挨批。还有,张瑞芳这个《家》中的大户少奶奶,不接受再教育怎么行?去挑粪,脏活重活才能磨练人嘛!好在她演过“少奶奶”,也演过《李双双》《三八河边》中的农村妇女,几次下乡体验生活,干农活不在话下,于是,一副扁担两箩筐,她二话没说就拖鞋脱袜,赤足踩进猪圈,一锹一锹干得像模像样……

滚了一身泥巴后,“红心”又是怎样炼成的呢?天天读、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除此之外,最要紧的是“忆苦思甜”“自找苦吃”,忆旧社会的苦,诉文艺黑线的毒,思革命路线之甜,赞革命样板戏之经典。记忆深刻的是吃“忆苦饭”,吃的就是旧社会贫下中农吃的窝窝头,吃的时候必须集体行动,人人手捧两只窝窝头,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下口。工宣队带头,边吃边忆苦,大家才学着干,尽管难以下咽,但必须装扮成吃得香的感觉,表情则一副“阶级仇,民族恨”的样子。现在想来有点可笑,那时却是一本正经的“阶级教育”,事后整个文艺系统还出了本书《知识分子接受再教育一百例》。可能是我吃窝窝头吃出了感情,写了篇《忆苦饭》百里挑一被选中,登刊在这本书中。“自找苦吃”的例子是“拉练”。“拉练”即行军,人人背上行李铺盖,急行几十公里,快步小跑,高呼口号。时而快板伴唱,时而列队听军宣队训话,一副野战排的样子。看样板戏电影是干校的一件大事,其中《白毛女》《海港》就是上影抽调精兵强将拍成的,谁有幸被点将而上调拍戏,不仅可以离开干校,而且是一种殊荣,表明你已从“臭老九”变成了“基本教育好的知识分子”,已经脱离了文艺黑线“大染缸”,转黑为红,可以为革命样板戏尽心尽力了。大伙儿盼呀盼,终于盼到样板戏电影拍成,大会场拉起银幕,各营各连整队出发,每人手提一只自制的小木凳,正襟危坐,翘首以待,片子果然拍得精致,英雄人物高大全,艺术手法三突出,扮相造型、唱腔设计、场景气氛都让人大开眼界,连当时留在干校的老艺术家们都啧啧称奇。也许,一颗“红心”就是这样炼成的。

辣酱、衣架与芦花鞋

4年干校生活,有苦有悲有涩也有乐,苦中作乐。

一乐比辣酱。当年物资匮乏,以苦为荣。干校的劳动强度又大,半天下来,肚子咕咕叫,还未收工,心思早已飞到食堂。伙食虽然不咋地,但总有少量荤菜供应,故而喇叭声一响,像我们这群小伙子,早就准备百米冲刺,右手的筷子敲响左手的搪瓷饭碗,奔向食堂争先排队,为的就是抢买那块稀罕的大排或是诱人的咸带鱼。自带辣酱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每人每月休假四天,可贵的假期中重要任务就是带吃的,零食糕点炒麦粉,带得最多的是辣酱。因为辣酱成本低,方便带,而且可以当菜下饭吃,带足了吃一个月不成问题。因此草棚内的室友几乎人人回家炒辣酱,返校带辣酱。由于各家的配料不同,各人的口味又各异,因此带回的辣酱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你尝我的,我尝你的,都说别人的味道差,都夸自己的味道好。于是,举行辣酱比赛,赛前各人都作了充分准备。我休假先不回家,而是赶到淮海路的“全国土产商店”买郫县豆瓣,这是我事先就打听到这家的豆瓣酱质量最好,买回家就与母亲、阿姨、姐姐妹妹忙乎起来,有的拿出老家皖南的笋干,有的切“三阳”的宁波豆干,有的油氽花生米备用,我的秘方是加上家乡“毛豆腐”,炒出的辣酱就是一个“鲜”字。当我把瓶装的辣酱带回干校,一进草棚就见窗台上一溜儿全是辣酱,有宁波味的,绍兴味的,山东味的,苏州味的……各种形状的瓶子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煞是可爱。比赛开始,轮流品尝,一个圈子兜下来,我屈居亚军,冠军被睡在我下铺的编剧羽山夺去,他的辣酱是浓浓川味,以“重油、麻辣”取胜,仔细一打听,原来他在创作电影《平原游击队》时,就以炒辣酱闻名,辣酱炒了几十年,不夺冠才怪。

二乐做衣架。当年干校流行“八脚衣架”,就地取材,用废弃的竹头筒子劈成竹片,钻眼装钩再配上木衣夹子,不用一分钱,一只衣架就做成了。一只衣架可夹好多东西:毛巾袜子内衣内裤,经济实用,且一晾就干,一时间每幢草棚的场地上,拉起了铅丝,挂满了衣架,像挂灯笼似的多姿多彩,实为干校的一道亮丽风景。40年后我仍然保存了两只当年的衣架,小辈不知何物,我则当作“忆苦思甜”的纪念品。

三乐做芦花鞋。电影干校地处海边,芦苇遍地,芦花绽放,一到冬天北风吹雪花飘,感觉特别冷,于是,就地取材做芦花鞋。这种鞋不大容易做,需向当地农民请教,用芦苇编,用麻绳扎,外有芦花防风,内垫棉花御寒,十分管用。有打油诗为证:“毛毛绒绒芦花鞋,战天斗地不松懈,艰苦朴素好作风,暖你暖我暖心怀。”不过,芦花鞋也被我闹过笑话,那年头电影厂被砸烂,臭老九受歧视,我们这批年过三十的大学生、单身汉很多,找对象很难,月月耗在战天斗地的干校里,哪来时间谈恋爱?我每次休假回市区谈对象,人家一听“臭老九”就吓一跳,再一听身在干校不知何年何月调上来,连约会的时间都没有,连连摇头。有一回终于对上了,第一回上女友家的门,我兴冲冲提了“四件礼”去见未来的老丈人,出于好意,顺便提了一双刚编成的芦花鞋,当作艺术品孝敬老丈人,满以为能讨好受夸奖。哪料弄巧成拙出洋相,人家从未见过这玩意儿,一问究竟,我的身份处境穿帮,又一次告吹。在干校像我这样的单身汉很多,由于戒律多运动多管得又严,哪有心思谈情说爱,即使有也不敢,我们这批电影学校的毕业生,到这儿来学工学农学军,就是不学电影,只会大批判写大字报喊口号,只会炒辣酱做衣架与芦花鞋,就是不会拍电影,往后什么都干不了,恐怕连谈恋爱也学不会了。当然,这是玩笑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自然规律,但在干校没有恋爱的氛围,也没有约会的地方,这倒千真万确,除了草棚还是草棚,总不能在“牛棚”“羊棚”门前卿卿我我。找来找去,年轻人还是找到一个好区画过,到第二医学院、华东化工学院画过,到崇明农场五四农场画过,画得最多的宝像是《毛主席去安源》《毛主席接见红卫兵》。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到朱家角镇,镇政府、各公社各街道的宝像和语录牌我们全包了,当地领导十分重视,热情接待,住宿由房管所安排,餐饮由水产部门全包,所以睡得好吃得香,新鲜鱼虾当地特产尝了个遍,画起来特别有劲,大家的绘画基本功就是在画宝像时打下的,这对今后搞电影美术设计这一行大有益处。去处,那就是几里开外的海滩盐碱地。这里渺无人烟,辽阔幽静,赤足走在沙滩上,甜言蜜语由浪涛声伴奏,情人的心迹由月亮见证,“海枯石烂不变心”在这儿得到最形象化的佐证,一对对恋人在沙滩上留下的一串串脚印,如今虽然早已消失,但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因为,这是血色的浪漫,这是时代的印记。

四乐画宝像。我们连是美术连,人人都盼画宝像,画的当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像。谁被连长点到谁就是幸运儿,因为这是美差。一是可以离校到市区干活,当年宝像风行,几乎所有工厂乡村、大学校园、部队驻地都有大幅宝像可画,如果我们连全部出动,恐怕一辈子都画不完。二是可以天天回家吃饭睡觉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三是有机会介绍对象,有时间与女朋友碰头,更要紧的是,有地方约会谈情。当年虽然没有电影院咖啡厅,但公园还是可去的,尤其外滩那排防汛墙,少男少女你拥我挤便成了全市有名的“情人墙”。其实,画宝像也不是容易干的活,首先这是政治任务,来不得丁点差错,一笔一划一块色彩,都必须循规蹈矩,按原画比例放大,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我曾一个人单挑,到一个工宣队头头的钟表元件厂画宝像,画幅足有三层楼高,由人搭好脚手架,爬上爬下足足半个月,弹线画格子,依样打轮廓,挥笔上色彩,左手油画板,右手画笔,全神贯注,汗流浃背,一天10多小时画下来,腰酸背痛不必说,还要洗澡换衣去约会。记得有一次约会,地点就在厂子对面的中山公园,与恋人共坐长椅上,情话说着说着居然睡着了。后来,我与同学同事一起到隧道公司、警备

谨以此篇迟到的文字,反思那段难忘的岁月,怀念那些已经远去的“五七”校友。

猜你喜欢

草棚干校辣酱
辣酱
西华“五七”干校遗留档案文献的保护修复技术探析
夏日天堂
路口小吃店 [外一首]
天冷要盖房
四川辣酱靠啥俘获美国味蕾
曹文轩
难忘老父亲的干校逸事
就酱开始
全国总工会在河南罗山的“五七”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