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给药途径补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分析

2013-07-07陈光权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6期
关键词:补铁性贫血血透

陈光权

(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 620010)

不同给药途径补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分析

陈光权

(眉山市中医医院,四川 眉山 620010)

目的对不同给药途径补铁对肾性贫血的疗效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口服铁组与静脉铁组,分别采取口服与静脉的方式对铁进行补充,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及血清铁蛋白(SF)水平进行监测。结果静脉铁组Hct及Hb水平提升幅度高于口服铁组,且TAST及SF水平提升显著高于治疗之前,并与口服铁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口服铁组后期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有所增加,而静脉铁组随着Hb和Het水平的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得以减少。结论静脉应用右旋糖酐铁的效果安全、有效,可促使肾性贫血的良好改善,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

贫血;血液透析;红细胞生成素

我院于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对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不同给药途径的补铁方式对肾性贫血进行了治疗,证实了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的有效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维持性血透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45.5岁。入选标准:患者血透稳定超过3个月,连续三次血红蛋白浓度<85g/L;血清铁蛋白浓度100~500µg/L;无系统性红斑狼疮、骨髓瘤、风湿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的贫血,无恶性肿瘤、感染且3个月内无手术史;无铝中毒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清C反应蛋白<10mg/L;血压控制<140/90mmHg。根据患者的意愿将42例患者分为静脉铁组(21例)与口服铁组(21例),经不同给药途径进行治疗。

1.2 方法

1.2.1 用药方法

口服铁组: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口服2片,每日3次,观察时间12周。静脉铁组:右旋糖酐铁(科莫非)100mg在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稀释,透析后2h借助透析器的静脉端利用输液泵缓慢注射,时间30min,每周2次,治疗5周后改为100mg/2周,12周后结束。第一次使用右旋糖酐铁,首先15min内输完25mg用量作以试验,1h后无过敏反应发生可在30min内输完其余用量。

1.2.2 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调整

两组患者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设置初始用量为100~150IU/(kg·周),给予静脉或皮下注射,每4周时间里,依据Hct、Hb化验结果对药物用量进行调整,每次药物用量的增加或减少为原来药物用量的20%~30%,以促使贫血治疗靶目标的维持(Hct:0.3~0.33;Hb:100~110g/L)。

1.3 观察指标

对用药前后4、8、12周的Hct及Hb水平和8、12周的TsAT及SF水平进行监测,同时对两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进行记录,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卡方检验组间计数资料,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液学和铁代谢指标变化

治疗4周,两组患者的Hct及Hb水平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8、12周,静脉铁组患者Hct及Hb水平有所提升,且静脉铁组Hct及Hb水平提升幅度高于口服铁组,具体情况见表1。口服铁组患者TAST及SF水平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改变效果不显著,静脉铁组患者TAST及SF水平显著增加,显著高于治疗前的TAST及SF水平,且与口服铁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Hct及Hb水平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TAST及SF水平变化比较

2.2 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4周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8、12周后,两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变化产生较大差异,具体见表3。此外,口服铁组患者治疗后期逐渐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促使了Hb和Het目标值的达成;而静脉铁组患者治疗后期随着Hb和Het水平的升高,逐步减少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量。

表3 两组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变化对比(IU/周)

2.3 不良反应

每月随访,未有ALT、AST等肝损害指标升高现象的出现。其中,口服铁组发生呕吐、腹痛、恶心和便秘的患者为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静脉铁组发生双下肢瘙痒的患者为1例,发生一过性血压降低的患者为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

3 讨 论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竭的并发症之一,应用促红素可以使肾性贫血得以有效改善[1]。铁作为红细胞生成的组成元素,其含量的缺乏对骨髓造血具有严重的影响,且会限制细胞代谢中酶及辅酶的合成,使各系统产生不良反应[2]。肾性贫血患者缺铁,进而加剧了贫血的严重程度,使促红细胞生成素效应受到影响。临床常用的反映铁代谢的指标为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前者代表机体储备铁,但同时也是一种急性反应相蛋白,后者代表可利用铁。绝对铁缺乏指血清铁蛋白<100 μg/L;功能性铁缺乏指血清铁蛋白正常,而TSAT<20%。对于肾性贫血患者而言,不管是绝对铁缺乏,还是功能性铁缺乏,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能够增加红细胞的生成,血红蛋白水平得以暂时增高,但转铁蛋白饱和度将会持续下降,可利用铁释放率降低,血红蛋白水平不能有效维持,甚至还有可能降低。对此,肾性贫血患者必须具备足够的铁含量,达到红细胞压积33%~36%、血红蛋白110~120 g/L的标准,通常口服铁剂维持铁储备效用较低,此时需要静脉补铁[3-4]。

本组病例中,静脉铁组Hb和Hct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有所增加,且口服铁组也有改善效果,但静脉铁组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Hb和Hct上升幅度存在较大差异,与红细胞生长周期相符,表明静脉、口服补铁均能改善贫血。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增加后,口服铁组Hb和Hct较治疗前有所上升,且达到了一定比例的贫血治疗靶目标,但相当数量的患者在贫血纠正中还不理想[5]。另外,静脉铁组ST和TAST水平增加较为明显,表明静脉铁剂补充储存铁、功能铁的效果较好。相比于胃肠道吸收效果欠佳的口服铁剂,静脉铁剂补充铁元素的效果更为突出,具有纠正肾性贫血的良好效用,且适用于血透患者。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知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静脉铁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大幅度下降,且两组患者药物用量的差异有所增大。由此可知,与口服铁相比,静脉铁改善贫血的效果更好,同时可促使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减少。此外,相关报告指出,应用右旋糖酐铁发生呼吸困难的急性过敏反应较为严重,发生率为7%左右。在本组病例中静脉铁组发生不良反应者为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口服铁组低。口服铁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现象也比较少,但医生容易忽视中等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次临床分析表明,琥珀酸亚铁的使用也会有不良反应的发生,需要在治疗之前,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充分考虑,合理采用静脉补铁可促使不良反应概率的降低,对血透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

本组研究结果证实了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的有效性,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减少具有积极的作用,可较好的改善贫血,以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此,肾性贫血纠正不理想且铁缺乏的患者可以首选静脉铁剂进行治疗,有助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减少。

[1] 章斌,粱馨芩,梁永正,等.慢性炎症状态对血透病人补铁治疗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4):302-304.

[2] 杨莉,王梅,潘缉圣,等.静脉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血透病人肾性贫血的随机及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2):85-89.

[3] 彭银燕,邝沛玲,黄红友.肾性贫血病人维持性血透中静脉补铁的治疗及相关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3(5):435-436.

[4] 袁群生,郑法雷,丁峰,等.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多中心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1):51-52.

[5] 倪兆慧,钱家麒,丁小强,等.蔗糖铁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3):143-148.

[6] 张建荣,耿燕秋,张承英,等.静脉补铁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07,6(3):156-157.

Differe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of Iron Supplementation on Renal Anemia Efficacy and Dosage of Erythropoietin Impact Analysis

CHEN Guang-quan
(Meishan TCM Hospital, Meishan 620010, China)

ObjectiveTo different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complement iron to renal anemia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 dosage were investigated.MethodsThe 42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divided into oral iron group and intravenous iron group, respectively take oral and intravenous to complement iron, and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hematocrit (Hct), hemoglobin (Hb), transferrin saturation (TsAT) and serum ferritin (SF) level monitoring.ResultsIntravenous iron group Hct and Hb level much higher than oral iron group, and TAST and SF leve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patients with oral iron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s the treatment the extension of time, the late oral iron group erythropoietin dosage increased, and intravenous iron group with Hb and Het leels, erythropoietin can reduce the dosage.ConclusionIntravenous application dextrose anhydride iron effect is safe, effective and renal anemia can make good improvement,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erythropoiet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emia; Hemodialysis; Erythropoietin

R459.5

B

1671-8194(2013)16-0009-03

猜你喜欢

补铁性贫血血透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孕期补铁 莫入误区
菠菜:我是假冒的补铁高手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策略对维持性血透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与分析
Effect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on postoperative weight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加味归芍六君子汤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大剂量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