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Web服务安全性评估

2013-07-07段友祥赵德明

关键词:信息熵漏洞权重

段友祥,赵德明

(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多维度Web服务安全性评估

段友祥,赵德明

(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

安全性已经成为Web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增加Web服务安全评估中心扩展现有基本Web服务架构提出一个新的模型,并基于安全属性SoS(security of service)和用户偏好对Web服务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根据用户偏好修改安全属性的权重,并在提高服务选择的准确度和可用性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Web服务;安全属性;多属性决策理论;信息熵;用户偏好

随着Web服务发展的日新月异,其面临的安全性威胁日益增大,应用特性造成的未知漏洞也在不断增多,急需对其安全程度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Web服务安全涵盖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对用户的认证、授权、事务的审计、服务的可用性、所交换的消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请求或消息的不可否认性等方面。当前国外对Web服务安全问题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制定Web服务安全性规范及对应规范的实现[1-3]。国内对Web服务安全性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对各种安全协议的使用、检测程序应用漏洞[4]、用传统信息安全评估标准对Web服务进行安全评估[5-6]。包永堂等[7-8]构建了基于Soap注册和安全令牌代理的Web服务安全模型,给出了一种量化SoS(security of service)值和安全等级的方法[8]。由于国内外对Web服务安全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制定和实现Web服务安全协议、开发Web服务漏洞扫描工具以及分析和跟踪Web服务安全性规范方面,而对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估安全的研究比较缺乏,对Web服务安全性进行测试和评估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笔者通过增加Web服务安全评估中心扩展现有基本Web服务架构提出一个新的模型,并基于安全属性SoS和用户偏好对Web服务进行安全性评估。

1 Web服务安全评估总体架构

1.1 基于基本Web服务架构的安全评估模型

Web服务基本架构中有三个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服务客户和服务代理。首先在合适的平台或代理(Proxy)上创建一个Web服务应用并生成对应的WSDL文档,服务提供者基于这个平台发布一个WS(Web Service,Web服务)。接着,服务细节被发送到Proxy以存储在服务数据库中。调用服务的客户向代理注册,然后在Proxy的资源库中用UDDI检索服务,检索符合用户需求的Web服务。最后通过SOAP调用该服务。

通过对Web服务安全性相关技术的分析,研究已有的Web服务安全性测试和评估的方法,结合端到端Web服务通信过程,从三个角度对Web服务安全进行评估。

(1)偏好安全:面向Web服务请求方,反映用户对安全性的偏好。根据Web服务的安全特性,设计一个合理的安全需求问卷,主要包括认证、授权、审计、完整性、可用性、机密性、不可否认性和服务器安全程度,通过网页的形式获得。

(2)协议安全:主要针对Web服务的部分安全性协议。针对国际上普遍采用XML Signature、XML Encryption以及WS-security技术,通过分析Web服务的头文件,确定该Web服务使用哪些安全协议,判断是否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

(3)发送安全:主要针对服务发送端漏洞存在的情况,反映服务发送安全程度,包括传统的与Web应用相同的漏洞以及Web服务特用的漏洞。前一种漏洞通过扫描工具扫描获得;后一种漏洞则使用前面问卷调查方式获取的特有漏洞结果;最后,针对两种漏洞的存在情况,以风险值的方式给出安全值,为用户选择Web服务提供参考。

因此,Web服务基础架构应该提供一种使用户信任已发布服务安全的机制。于是,在已有Web服务架构的基础上,扩展出一个安全评估中心来完成Web服务安全评估,形成一个基于基本Web服务架构的WS安全评估模型,如图1所示。按照服务安全评估数据的处理过程,可将安全评估中心分为三个部分: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安全评估。

图1 Web服务安全评估架构Fig.1 Architecture of Web security evaluation

1.2 数据收集

Web服务的松散耦合性、平台无关性等特点决定了数据收集会面临很多困难,所以能否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安全评估数据是安全评估过程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监视器负责监测部署在网络上的可选服务以确保其可访问性和可用性,并动态地收集服务实际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以获取所有与网络环境有关的SoS属性、服务器端的Web服务特定漏洞以及应用端的与传统Web应用相同的漏洞等数据。

请求处理器是面向用户的模块,该模块主要负责接收用户的反馈,包括用户对各个安全属性的要求,并为用户配置系统参数和偏好提供接口。

1.3 Web服务安全数据处理

当系统获得及时、准确和完整的Web服务安全评估数据之后,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利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初步服务筛选,把不可用或不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过滤掉。同时,把服务器端获得的协议及发送安全数据按照一定的原则处理,给出每个Web服务的安全属性值,为最后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系统参数分析器获得请求处理器提交的Web服务安全评估数据后,利用多属性决策理论分析请求处理模块提交的参数并提交至计算模块,计算模块利用这些结果进行服务的筛选。

权重算法引擎在接收到用户的参数和偏好配置数据后,会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处理各个用户偏好,将结果发送至计算模块。

数据接收模块主要是处理监视器获得的服务器端安全数据,包括对Web服务采用的安全协议以及服务器的安全程度的计算,并将这些数据提交到SoS知识库,为计算模块进行安全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1.4 Web服务安全评估

经过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之后,安全评估中心利用系统参数分析器和权重算法引擎处理后的数据,依据安全评估算法对可选服务进行评估,最终选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Web服务。

计算模块是安全评估中心的关键部分,包含所有数据计算和SoS评估结果。首先,从SoS知识库获得Web服务的安全数据,同时从权重算法引擎获得用户的偏好权重;然后,利用多属性理论中的信息熵方法对可选Web服务进行排序,并将安全评估结果存储到SoS知识库。

SoS知识库是该架构的存储中心。SoS信息管理器控制和管理SoS知识库和UDDI注册中心之间数据转换。当用户使用Web服务时,可以通过UDDI注册中心查询到该Web服务的安全评估值。这样既不需要另外的软件安装和操作,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能方便快捷地选出适合自己安全需求的Web服务。

2 基于用户偏好和SoS属性的安全评估

2.1 偏好权重的计算

偏好(preference)是价值比较的一种直觉。即把A与B就哪一个能给人的某方面提供更大满足的意义进行考察时,可判断A优于(Φ)B或B优于(Φ)A,或两者无差(~)的一种直觉。同类简单对象总是可偏好的,即人对于它们所能提供自己的某种需要上的满足,总能通过感官或心理上的直觉比较出来:A(Φ)B,或B(Φ)A,或A~B。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处理用户偏好,以修正安全评估的主观权重,使安全评估结果尽可能精确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和偏好。

根据偏好的定义可知,所有偏好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唯一的二元关系。该定义是构造一对判断矩阵A的基础,这样偏好权重算法能更容易利用偏好结构。偏好权重是服务安全评估的主观权重,用来修正信息熵方法计算出的客观比重。基于判断决策者的判断、偏好模型的定义利用AHP方法设计了偏好权重算法,流程图见图2。

图2 计算偏好权重流程图Fig.2 Flow-chart of calculating preference weight

该算法首先利用用户对SoS属性的重要性偏好组成决策矩阵;然后计算该决策矩阵以获得其最大特征值和相应正规化后的特征向量;最后,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用户偏好的确定形式,即n维向量PW。

2.2 Web服务安全性评估

决策矩阵是对多属性决策问题进行建模的一种方法[9]。本文中将Web服务安全评估看作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可以定义其决策矩阵S如下:

假设有一组WS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但其中安全性属性不同,表示为S(S={s1,s2,s3,…,sm}),用n个SoS属性Q(Q={q1,q2,q3,…,qn})评估Web服务安全,可以得到矩阵S。其中元素vij表示服务si中SoS属性qj的值。根据上面定义,矩阵S就是基于SoS属性Web服务安全评估的决策矩阵。

根据信息熵的方法,将决策矩阵S作为计算SoS属性信息熵的输入,利用如下方程进行计算[10]:

式中,k为常量lnm,m表示可选服务的数量;Ej表示SoS属性qj的熵。对任意j,当所有Ej都相等时,Ei= 1/n,E(E1,E2,E3,…,En)最大。

可以根据信息熵直观地计算每个SoS属性的权重,也可以利用偏好权重修改这些属性的客观权重[11]。最后,通过矩阵S和修改后的权重计算各个可选服务的安全值。为了使用户选取最匹配的服务,修改后的安全评估公式计算如下:

式中,v′ij为正规化的vij值;Li为Web服务si的安全评估值。所有候选服务的评估值可表示为L(L1, L2,L3,…,Lm)。

基于信息熵方法的Web服务安全评估算法描述见图3。

如果用户不提供他们的偏好,则该算法以系统提供的SoS属性客观权重计算安全值。最后基于权重,对可选服务进行排序。

信息熵方法基于矩阵S各列值的不同而输出客观权重,这些客观权重是与用户偏好和需求独立的。如果矩阵各列的差距很大,相应的Web服务安全属性的客观权重也会较高,反之亦然。当然,利用信息熵方法计算单个服务的客观权重是没有意义的。

图3 安全评估流程图Fig.3 Flow-chart of security evaluation

3 试验分析

为了证明信息熵理论的客观性,体现客观权重与各个Web服务安全属性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偏好对客观权重产生的影响,定义变量Δdj表示各个可选Web服务每个安全属性之间的差距。

其中n维向量Smax的每个元素代表S′[m][n]中每列的最大值。

由于Web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参考其他文献中的方法将安全属性和用户的安全偏好数据采用在不同区间内随机产生,用户的安全参数限制也随机产生[1]。获得数据之后,运行文中模型的关键算法——基于SoS属性和用户偏好的安全评估,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实验时,选择查询服务作为安全评估的实例。如表1所示,有10个查询Web服务,基于8个方面对Web服务安全进行评估,分别是服务端的风险值(q1)、认证(q2)、机密性(q3)、完整性(q4)、可用性(q5)、授权(q6)、审计(q7)以及不可否认性(q8)等。

以表1的数据为依据,利用信息熵方法计算各个SoS属性的客观权重W;利用公式(3)计算Δd,结果如图4所示。

与客观权重趋势一致,该结果也证实了信息熵评估方法是基于Web服务安全属性差异的水平进行的评估。因此,所提方法可以加速可选Web服务的分离和区别。

图4同时也反映了用户对机密性(q3)比较敏感的影响,评估值为(0.1574,0.0913,0.0675, 0.078 2,0.090 7,0.069 3,0.141 9,0.070 8, 0.1416,0.0913)。利用对机密性敏感的用户的偏好权重修正后的机密性权重(W*)有较大提高,其他SoS属性的权重变化不大。可选服务根据评估值排序的结果为(s1,s7,s9,s2,s10,s5,s4,s8, s6,s3)。

表1 查询服务的SoS属性Table 1 SoS attributes values of query Web services

图4 机密性偏好对客观权重产生的影响Fig.4 Objective weight modification effect based on confidentiality

从图5可以看出,该评价模型的可用率远远高于传统Web服务模型。这是因为以前的模型没有测量候选服务可用性和可访问性的机制。在假设用户随机从候选服务中选择服务的情况下,由于采取了基于用户偏好参数的服务筛选,所以服务选择的可用率和准确率都显著提高。

图5 可用率和准确率Fig.5 Availability ratio and precision ratio

4 结束语

结合Web服务的特殊性,将多属性决策理论引入Web服务安全评估。对现有Web服务基本模型进行了扩展,增加了安全评估中心来完成评估。首先,利用多属性决策理论中的信息熵方法计算出安全属性的客观比重;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用户对各个可选服务的偏好比重,同时利用该比重修改客观比重,使修正后的比重更符合用户安全需求。通过试验验证,改进后的模型在用户选择服务的准确率和可用率上都有一定提高。

[1] CAO Jiu-xin,HUANG Jing-yu,WANG Guo-jin,et al. QoS and preference based Web service evaluation approach:proc of the ICGCCı09[C].Lanzhou,China: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9:420-426.

[2] ROBERT A,van Engelen,ZHANG Wei.An overview and evaluation of Web services security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s:proc of the ICWSı07,Marriott Salt Lake City Downtown[C].Salt Lake City,Utah,USA:IEEE Computer Society,2008:137-144.

[3] CHEN S,ZIC J,TANG K,et al.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modeling of Web services security:proc of the ICWS ı07,Marriott Salt Lake City Downtown[C].Salt Lake City,Utah,USA:IEEE Computer Society,2007:431-438.

[4] 钟鸣.Web服务安全技术研究与实现[D].北京:国防

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4.

ZHONG Ming.Web services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research[D]Beijing:Graduate School,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

[5] 杨阔朝.安全漏洞的统一描述及研究应用[D].北京: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2005. YANG Kuo-zhao.A unified description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the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D].Beijing: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

[6] 代丹.基于Web的安全测评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

DAI Dan.Web-based security assessment technology research[D].Chongqing: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2006.

[7] 包永堂.Web Services安全技术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09. BAO Yong-tang.Web services security research[D].

Dongying: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2009.

[8] 高扬.基于漏洞测试的Web服务安全性测评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2010.

GAO Yang.Web services security evaluation study based on the vulnerability testing[D].Dongying: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2010.

[9] 徐玖平,吴巍.多属性决策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5-50.

[10] BOUYSSOU D,MARCHANT T,PIRLOT M,et al.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odel:a critical perspective [M].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0: 77-80.

[11] VINCKE P,COLOMI A,ROY B,et al.A MCDA aide multi criteria ala decision-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iding[J].The European Commission Joim Research Center,2001,10(3):343-354.

(编辑 修荣荣)

Multiple dimension security assessment of Web service

DUAN You-xiang,ZHAO De-mi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 266580,China)

Security of Web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in quality of service.A new model was developed by adding security evaluation center to expand the existing Web service model,and the security of Web services was evaluated based on security attributes and userıs preferenc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odel can set the security attributes according to user preference weights,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availability of service selection.

Web service;security attribution;multiple-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theory;information entropy;user preferences

TP 393

A

1673-5005(2013)04-0181-05

10.3969/j.issn.1673-5005.2013.04.031

2012-10-2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09GM0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0CX04040A)

段友祥(1964-),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与服务计算、数据库及信息系统。E-mail:yxduan@upc.edu.cn。

猜你喜欢

信息熵漏洞权重
漏洞
基于信息熵可信度的测试点选择方法研究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权重常思“浮名轻”
基于selenium的SQL注入漏洞检测方法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信息熵赋权法优化哮喘方醇提工艺
一种基于信息熵的雷达动态自适应选择跟踪方法
漏洞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