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弦“乐”事

2013-07-05云海陈玉梅康永君

读者欣赏 2013年1期
关键词:蔡邕野牛黄帝

文/云海 陈玉梅 图/康永君

管弦“乐”事

文/云海 陈玉梅 图/康永君

烧焦了尾巴的琴

东汉名人蔡邕曾任左中郎将,为人正直,对于不好的现象总是对汉灵帝直言相谏,常常让灵帝不高兴。灵帝身边的小人趁机进谗言说蔡邕目无皇上,骄傲自大。蔡邕自知随时有被陷害的危险,于是逃出了京城,来到远远的吴地,隐居了起来。

蔡邕爱好音乐,他本人也通晓音律,精通古典,在演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也逃不过他的耳朵。蔡邕尤擅弹琴,对琴很有研究,关于琴的选材、制作、调音,都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从京城逃出来的时候,他舍弃了很多财物,就是一直舍不得丢下那把心爱的琴,将它带在身边,细加呵护。

在吴地,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陷害的悲愤,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忽然,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抬头竖起耳朵细细听了几秒钟,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灶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灼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做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

蔡邕的手被烧伤了,他丝毫不觉得疼,惊喜地在桐木上又吹又摸。好在抢救及时,桐木还很完整,蔡邕就将它买了下来,然后精雕细刻,费尽心血,终于将这块桐木做成了一张琴。这张琴弹奏起来音色美妙绝伦,盖世无双。

这把琴流传下来,成了世间罕有的珍宝,因为它的琴尾被烧焦了,人们叫它“焦尾琴”。后世有联曰:“灵帝无珠走良将,焦桐有幸裁名琴。”

吹裂了的笛子

唐朝开元年间,长安城出了个独步当时的吹笛名手,名叫李谟。他自幼从父学笛,才智聪敏,渐露锋芒。他不仅能掌握各种吹笛的复杂技巧,还有惊人的记忆乐曲的能力。爱好音乐的唐玄宗得知李谟才能突出,把他召进宫廷教坊,当了乐师。

李谟在宫廷笛艺大进,得到了“天下第一笛”的称号。安史之乱爆发后,李谟在混乱中流落到江东越州(现浙江绍兴)。某日,越州刺史皇甫政邀请了一些人到镜湖泛舟赏月,特请李谟吹笛助兴。

镜湖岸边两间破旧的茅草屋里,住着一位身穿布衣、沉默寡言、罕与人来往的独孤老人。他听说晚上有赏月活动,于是就划一叶小舟到场凑热闹。

清风徐来,月淡云轻。大家边赏月边谈笑,可是突然黑云遮月,湖水波澜陡生,船也有些晃动,大家正在遗憾和惊慌之时,李谟笛声骤起,优美的笛声把大家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说来也怪,好像他的笛声就像神灵一般,驱散了黑云,飓风也随之平息,大家无不为李谟吹笛的高超技艺叫好,有人甚至说:“钧天之乐不过如是耳!”

可独孤老人却很平静地坐在那里,没有任何表示,大家认为他可能听不懂,也就没加理会。李谟笛声又起,吹了一曲又一曲,引起大家一阵又一阵的掌声。独孤老人仍是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听着那些笛曲。李谟看出了老人的不同凡响,于是主动向独孤老人打了招呼,并征求老人对他吹奏的意见。老人说:“你的吹奏技艺确实很不一般,但艺术是无止境的,你不应该仅为刚才大家的掌声陶醉,你演奏的曲目和技术毕竟还有些粗俗和浅薄。”

李谟听了这些话,开始有些不舒服,但觉得老人说得有道理,肯定也是个吹笛高手,于是谦恭地施了一礼说:“请老丈指教!”老人让李谟吹《凉州曲》,李谟应声而吹。刚一结束,老人就问李谟,亲友或老师中是不是有龟兹人?这一问让李谟大惊,因为他的老师正是龟兹人,于是问老人:“您是怎样知道的?”老人回答:“你的笛声中有一种边夷之声,同时你把《凉州曲》的第十二段吹到《水调》上去了。”

老人这一番言语着实让大伙大吃一惊,也让李谟深感佩服,于是恳请老人亲自吹上一曲,随手递上自己的笛子。老人说:“ 你的这种笛子只能吹一些里弄小曲,吹《凉州曲》一类大曲就难以使用啦。”李谟递上自己的笛囊让老人挑选,老人抽了一支说:“这支稍好些,但吹到入破处仍会破裂。”老人神态自若地吹奏起来,笛音一出,清凉激越,声发入云,好像湖水也掀起波澜。李谟听得如痴如醉,敬佩得五体投地。吹到第十二段时老人向李谟指出他刚才误入《水调》的地方,李谟茅塞顿开,一再致谢。老人继续吹下去,刚进入入破的地方,笛子就应声而裂。老人又从怀中取出自己的笛子才把全曲吹完,然后,把笛子赠送给李谟,李谟百般感激。

皇甫政也觉得独孤老人的光临和精彩演奏给泛舟赏月增加了光彩,一再向独孤老人致谢。独孤老人向大家挥了一下手,飘然而去。

翌日,李谟和众生前往茅屋拜访老人,可到了那里已经人去屋空,老人去了哪里,再也没人知道。

传说中的夔皮鼓

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也被广泛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要由鼓声作引导。

常先是黄帝身边的大臣,发明了许多狩猎工具。有一天,他捕杀了一头野牛,顺手把剥下的牛皮搭在身边的一个空木墩上,时间一长,常先自己都忘了。谁知野牛皮经过长时间的暴晒收缩起来,把木墩裹得紧紧的。不久后,一个叫贾齐的年轻人无意拍了裹着野牛皮的木墩一下,咚咚咚的声响把常先吓了一跳,这种震撼的响声启发了常先。他暗自觉得这个东西应该很有用,就选了一棵木质较好的空心树,做成圆形,把鹿皮和野羊皮蒙在两头,用一只手就可以拿动,又让造字专家仓颉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鼓”。哪知鹿皮和野羊皮都不结实,用劲一敲就破了,只好改用野牛皮。但野牛生性凶猛,捕捉十分困难,那段时间刚好都没捉到野牛。怎样才能搞到野牛皮呢?绞尽脑汁的常先躺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

玉帝派来给黄帝送兵书的九天玄女刚好经过,她一下子就知道了常先的烦恼,灵机一动,托梦给常先。在梦里,她告诉常先:东海有座流波山,住着一种名叫夔的怪兽,形状如牛,却无角,有一足。不但身子大得出奇,而且出现时海上不是刮风就是下雨。还有一种雷兽,整天在海里无忧无虑,喜欢仰面躺卧,以爪击腹为乐,每拍一下肚皮,就响起一声巨雷。九天玄女还告诉他,用夔牛皮蒙鼓,用雷兽的骨作为鼓槌,敲起来能地动山摇,威力无穷。

常先醒来觉得这个梦非同小可,赶紧告诉了黄帝。黄帝听了也怦然心动,立即命令应龙、大鸿选派几个水性好而且勇猛的人去擒夔牛、杀雷兽。50天后,80面夔皮鼓和160根雷兽骨槌诞生了。用雷兽鼓槌来敲打夔皮鼓,发出的声音500里以内震耳欲聋。

在涿鹿之战中,黄帝依照玄女兵法训练部队,部署十八路人马,摆下埋伏阵。黄帝站在阵中央的山坡顶端,身后战鼓手肃立于夔皮鼓侧。等蚩尤的军队悉数进入包围圈,黄帝命令擂鼓。雷兽骨槌、夔皮鼓果然不同凡响,三通鼓罢,三苗之民面无人色;六通鼓罢,魑魅魍魉魂飞魄散;九通鼓结束,就连本来“铜头啖石”且能“飞空走险”的蚩尤都不能行走。这个时候,获得压倒性优势的黄帝军队趁着鼓声发动总攻,一举把蚩尤消灭在涿鹿之野。

状元的琵琶

大唐是一个盛产天才的时代,王维9岁能文,17岁就写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21岁便考中状元,算是科考时代难得的一帆风顺的读书人。《集异记》有大量关于他的记载。由于当时的试卷是不糊名的,科举前每位考生都忙着个人的扬名大计,王维也不例外。少年就才名远播,又精于音律的王维在成名之路上显然得天独厚,不久就得到了玄宗四弟岐王的垂青,考个进士已经不在话下,但王维的目标不止于此,他要为状元奋斗。

听说名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也是一位知名才子,并且走通了玄宗最宠爱的妹妹玉真公主的门路,公主还写了个便条给京兆府的主考官,让他取张九皋为京兆选拔考试的“解头”(也就是后来的解元)。王维立马坐不住了,因为唐代的解元和明清不同,京兆府推荐的头十名在省试,也就是尚书省主持的进士考试中一般不会被黜落,而且解元还常常被定为省市的第一名—状元,试问谁不想争?

于是,王维求岐王设法打通关节,帮他争取京兆解元。岐王自家知自家事,他是绝对没有妹妹在他皇帝三哥那里说得上话的,想着解铃还须系铃人,便告诉王维:“公主已将解头许了人,她的威势比我大,不可正面相争。不过,我还是尽量为你想办法。你将你平日写的诗拣清越的抄录十来首,再创作一支凄婉的琵琶曲,并练习精熟,5天后来见我。”王维按照吩咐精心准备了一番,如期而至。岐王先是命人锦衣华服地把王维好好打扮了一番,然后又让他手持琵琶,俨然一个盛装的乐师,另叫上几个乐师、歌女,便一起来到了公主府。

觥筹交错怎能无丝竹助兴?岐王殷勤地唤出一班乐师、歌女,冒牌乐手王维甫一登场,青春年少、风流倜傥的形象就吸引住了公主的眼球。公主忙问岐王:“那是个什么人?”见公主如此“配合”,岐王一语概之:“深通音律之人。”马上吊起了公主妹妹的胃口,便命王维单独奏上一首新曲。

王维深深地一鞠躬,然后倾心地演奏起琵琶来。一曲弹罢,果然引得四座动容,公主更是惊喜,这名乐师这么有才华,直接问:“这是什么曲调?”王维恭敬却平静地回答:“《郁轮袍》。”这是新作,公主闻所未闻,更觉欢喜。岐王赶紧顺水推舟:“这可是一位书生,不仅精通音律,写起诗来也是无人能及的。”公主闻罢,更加兴趣盎然起来,连问:“你有带你的诗作吗?”王维点点头,马上把准备好的诗卷呈上去。匆匆翻阅,公主愈发惊叹起来:“这都是我平常最喜欢诵读的,居然不是古人旧作,竟是你写的吗?”立刻让王维换上了书生装,坐到了首席。王维举止儒雅,谈吐风趣,让满座的贵族大为心折。

接下来的事情,不言而喻,玉真公主很开心,王维成功地挤掉张九皋而当上了解头,紧接着又在第二年春天的省试中被点成状元。虽然这样的做法在后世饱受诟病,但在唐代特定的科考背景下倒也无可厚非。

至于那把状元琵琶,我们虽已不知道它叫什么,但能在王维人生的精彩时刻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在史书上被记下一笔,在乐技精湛的王维手中奏出让满座王公贵族如痴如醉的曲调,已算是琵琶生涯里最辉煌的时刻了。

猜你喜欢

蔡邕野牛黄帝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野牛和野驴
狮子与野牛
蔡邕听琴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倒屣欣逢迎
两头野牛
蔡文姬辨琴
黄帝是个养生大师
蔡邕:“艺不压身”忽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