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探讨——以四川省大竹县双溪乡新村建设规划为例

2013-06-29张志超甘雨萍任雅薇

四川建筑 2013年4期
关键词:双溪金星新村

张志超,甘雨萍,任雅薇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1 双溪乡概况

双溪乡位于大竹县东部,铜锣山东麓,四周与观音镇、白坝乡、周家镇、朝阳乡、新生乡接壤,距县城20 km。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486 人,农业户数4479 户。幅员面积达32 km2,耕地面积14572 亩(980 hm2),森林总幅员面积46467 亩(3010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6702亩(447 hm2),森林覆盖率14.42%(图1)。

图1 双溪乡在大竹县区位关系

双溪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较为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达315 d。气候适宜水稻、玉米、小麦、红苕、高梁、黄花、柑桔、花生等多种粮经作物种植,且产量颇丰。

乡域地貌形态均属丘陵地带,境内深浅山丘绵延起伏,间以平坝相嵌,乡域内的竹溪河横穿东西,东柳河纵贯南北,白塘水库、石板沟水库、大堰水库等3 口小型水库点缀在全乡的南、中、北部,43 口堰塘星罗棋布,众多溪流交织补充,自然风光优美。双溪乡乡域地形丰富多变,具有低山丘陵、河谷、平坝等多种地形地貌,在四川省新村建设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图2)。

图2 双溪乡综合现状

2 规划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

双溪乡大部分村庄街道布局凌乱,道路等级低,路面状况较差,道路网不成系统。人车混流,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金星村的整体形象。以街为市,沿街摆摊设点经营现象严重。城乡市政设施尚未完善,环卫设施系统不完善等。

2.2 聚居环境较差

乡域村庄内公共绿地、防灾避难及游乐休憩场所匮乏,街道绿化差。缺乏必要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风格未能体现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现状农民居住用地分散,用地不集约,人均居住建筑用地面积较大,建筑质量较差。

2.3 新村规划滞后

在目前的情形下,缺乏比较成熟的新村建设经验,虽然各地新村规划导则陆续出台,但仅停留在试行阶段,没有强制性法律法规相制约,从而使得规划工作出现漏洞。

2.4 法律、法规、规范缺位

《城市规划法》规范的是城市的规划,而城市是指建制镇以上的城镇,对农村而言,没有对应的法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也是针对设市城市制定的,所有的规划理论也是将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就规划设计规范而言,除《村镇标准》等极少的规范外,基本上没有关于农村的[1]。

3 规划实例分析

双溪乡全乡共辖8个行政村,其中具有丘陵,平坝等多种地形地貌,现状聚居模式也各有不同。本文根据双溪乡新村建设中具有代表性的新村聚居点进行分析探讨,基于现状及规划对现阶段新村建设提出建设性建议。

3.1 双溪乡金星村建设规划实例

3.1.1 金星村现状

金星村位于双溪乡东南部,东与观音镇接壤,南与三青村毗邻,西面为朝阳村,北方为普照村。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双溪乡镇场到金星村的村道。村域总人口1817 人,622 户(图3)。

图3 金星村在双溪乡的区位

金星村规划区域外围景观条件较好,深浅丘陵绵延起伏,间以平坝相嵌,有耕地、林地、果园等,土壤肥沃,物产丰富,植被茂密,空气清新,环境怡人。规划区内部主要为水田,稻田及荒草地,整体人居环境较为良好。金星村内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村委会,村民活动中心,医疗站,垃圾收集点等。但幼儿园、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缺乏。金星村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染,由于目前缺少环卫设施,生活、生产垃圾得不到有效地处理。

3.1.2 金星村规划建设分析

在规划中,重点注意了外部环境的景观渗透,利用山体及水体的自然景观在规划区外围形成了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生态屏障,并建设有游步道通向周围山体、水体,从而形成环境优美宜人的外部景观效果。

金星村内部布局形态顺应地块格局,以院落围合为主要设计手法,以塑造农宅院落围合空间为核心,以车行道路为联系纽带,辅以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娱乐广场和游园等,从整体上形成宜人的居住尺度,打造出和谐的人居环境。布局中房屋的错落形成围合式空间,但对建筑的可识别性和特色风貌上的设计和打造略显不足(图4)。

图4 金星村建设规划总平面图

规划区南部设有取水点,水源为地表水,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新村点内采用暗沟沿主要道路收集雨水。村民日常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收集排入集中的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但在规划中对化粪池的位置和规模没有进行明确的表示。新村化粪池的选址需避开人群密集区,公共活动频繁区。尽量避免设置在入口处或视线交点处。应选择较为隐蔽且地势较低处,以便尽量减小其对新村风貌的影响。

新村规划以两层带院式住宅为主,传承以院落建筑为其主要居住方式的川东民居的特色。院子以青瓦白墙为主,采用瓦坡屋顶,既突出了中国传统式的民居风格,又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既就地取材,又丰富了建筑造型。增加阳台,形成小坡顶,方管栏杆,避免了立面呆板重复的通病。规划区风貌应按低山风貌区的要求,因山就势,建筑群体轮廓线宜顺山地起伏,形成自然的波浪式轮廓线,使建筑与山体浑然一体。保留已有乔木,使其对新村自然掩映(图5)。

图5 金星村建设规划鸟瞰图

3.2 双溪乡三青村建设规划实例

3.2.1 三青村现状

三青村位于双溪乡东南角,东与观音镇接壤,南与白坝乡接壤,西面朝阳村,北方金星村。对外交通主要是双溪乡镇场到三青村的村道。村域总人口2257 人,744 户。

在城市扩张的大背景下,部分乡村聚落消失,在此基础上许多的新建新村改变了乡村景观格局和田园风貌;部分地段乡村人口外迁严重,导致人口总量减少,老龄化加剧。乡村景观活力不足,呈现荒芜,衰败趋向。城郊型与农业型新村反差增加,城郊村变化巨大、活力强与城市密切,山区村长期不变、活力下降。

三青村位于双溪乡东南角,外环境以山体为主,具有良好的山体景观,其西北部和东南部均有低山,形成了具有山体环绕的农村风貌格局,农田依山势呈点片状分布,形成了良好的景观风貌。内环境中,三青村现状聚居模式呈现出散居型的特点,由于地形和农田分布的限制,导致村庄布局较为零散(图6)。

图6 三青村在双溪乡的区位

3.2.2 三青村规划建设分析

根据三青村经济发展水平,居住特点和资源优势,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处理好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改造与新建的关系,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建设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注重近期建设的时序性,使新村建设规模和标准同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与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的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理安排住宅和各项设施的建设布局,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源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村容村貌整治。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环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图7)。

图7 三青村建设规划总平面图

由于三青村处于山地间较为平缓之处,因此在其外环境打造中便拥有良好的山体景观优势,整体布局呈带状分布,依地势灵活布局,未呈现出明显的团块状布局模式(图8)。

图8 三青村建设规划鸟瞰图

比较三青村和金星村的规划建设可以看出,三青村的规划布局呈分散式,主要依托道路来发展新村,通过村道向两旁延伸形成新村干路,围绕干路进行房屋的摆布,这种布局特点有利于形成较为多变的沿街景观,可视范围较广,但对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的配置有一定的难度。

4 反思与探讨

新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对现状研判,制定综合建设分区新村规划策略、建设发展思路,总结出适合于当地的发展模式,通过实行差异化的技术管理政策,体现出新村建设发展的差异性,从而防止新村建设照搬照抄,千篇一律[2]。同时我们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还能充分保证广大乡村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系统得到很好的保护,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3]。在四川省的新村建设中,不应只停留于风貌性的表面工作,而应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文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从而根据实情规划适合村民居住,带动产业发展,完善景观风貌的有特色有深度的新农村聚居点。

[1]蔡绍田.新农村规划探讨[J].四川建筑,2006,26(z1):8-9,12

[2]楚松平.县域新村建设规划探讨[J].小城镇建设,2011(7):55-59

[3]陈小亮.“反规划”理论在西部地区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J].小城镇建设,2007(5):32-34

猜你喜欢

双溪金星新村
多彩双溪 润泽童年
中国画《林涧·新村》
第六章 飞向金星
第六章 飞向金星
第六章 飞向金星
金星探测“黑科技”来啦
武陵春·春晚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