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东苑立交快速化改造总体方案设想

2013-06-29沈菲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3年2期
关键词:环城南路快速路

沈菲君

(宁波市通途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000)

0 前言

目前,宁波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持续发展(以城市空间持续扩张、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为主要特征),城市交通面临着交通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出行距离不断增加及出行方式机动化发展等多重矛盾,同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又促使人们对出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交通矛盾日益突出。构建立体化、连续快捷的交通系统是解决大城市交通出行矛盾、支持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因此,近年来为了支持城市空间拓展,缓解交通供需矛盾,宁波市上马了轨道1号线、轨道2号线、机场快速路、北环快速路、环城南路快速路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宁波市已全面进入了以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为代表的立体化“双快”交通体系的建设时期。

快速路常见型式有:地面快速路+辅道,高架快速路+辅道,堑式(地道)快速路+辅道。因此,城市快速路相交节点除了承担快速路之间交通转换功能外,还应承担地面辅道系统中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交通转换。宁波市东苑立交即是快速路相交节点的典型。现状东苑立交为主干路2层苜蓿叶式互通,环城南路设跨线桥上跨世纪大道,双向8车道规模(含2条辅助车道),2006年建成通车,主要承担了环城南路、世纪大道及宁波东收费站之间机动车及慢行系统的沟通。随着环城南路、世纪大道主线高架快速路的建设,现状东苑立交急需同步快速化改造以满足其交通功能需求(见图 1)。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位置

图1 东苑立交区域现状图

东苑立交是中心城快速路网规划“四横五纵五连”中世纪大道与环城南路两快速路之间转换的枢纽型互通立交,是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经宁波东收费站与市区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是中心城重要的对外出入口(工程位置图详见图2)。

图2 工程位置示意图

1.2 问题提出

环城南路(机场路—东苑立交)工程目前已按快速路标准建设,原计划沧海路东侧落地(近期过渡方案),计划2013年底建成通车。同时,根据世纪大道、环城南路东延工程规划,两条快速路均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辅道”形式(见图3)。按相交道路的规划定位,现状东苑立交实质为地面辅道间苜蓿式互通,受其交通通行能力的限制,远期无论其型式、通行能力均不能满足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求,必须扩容改造,同时沧海路至东苑立交间道路改造急须跟进。因此,为了适应宁波市快速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宁波市对外交通环境,更好地与环城南路衔接,避免远期废弃工程及二次施工影响,促进鄞州新区、东部新城及宁波中心区联动发展,现状东苑立交节点改造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图3 相关衔接道路建设(或规划)示意图

2 总体方案构思

2.1 方案理念

改造方案应坚持“人·交通·环境·和谐”的原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快速路建设与居民日常出行、沿线环境的关系。

总体方案应重点处理东苑立交节点三大转换交通:城市快速路间交通转换(环城南路与世纪大道)、地面辅道系统间的交通转换及城市对外交通转换(与杭甬高速衔接、与甬台温高速衔接)。因此,该工程提出“分系统·分层·分流”的设计理念。

(1)分系统:保留现状东苑立交,供环城南路、世纪大道地面辅道系统转换使用,新建快速系统立交。

(2)分层:环城南路快速路不要在沧海路东侧落地,继续以高架形式向东延伸,跨过现状东苑立交。为便于交通诱导,两系统在不同层次。

(3)分流:新增快速路与甬台温高速直接沟通的匝道,分流现状宁波东收费站交通压力。地面辅道系统利用现状收费站进入高速公路系统。

2.2 功能定位

东苑立交位于宁波市中心城快速路“内环线:北环快速路—机场快速路—环城南路—世纪大道”的东南角。其环城南路—世纪大道环向交通转换特点突出(见图4)。

图4 立交节点功能定位示意图

东苑立交功能定位为:枢纽型互通式立交(含既有东苑立交、新建上层互通立交)。

(1)新建(上层)互通立交是环城南路、世纪大道、世纪大道南延伸快速路之间交通转换的枢纽,是环城南路、世纪大道连接甬台温高速的门户(远期预留)。

(2)现状东苑立交(下层)是环城南路地面道路、世纪大道地面道路的转换枢纽,是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的进出门户。

2.3 交通量预测及分析

根据立交节点方案,经动态分配得到互通立交2034年预测交通流量(见图5)。该立交节点上层互通环向交通转换明显,其交通流量流向有如下特点:

第一层次为环城南路直行方向(EW匝道、WE匝道)、世纪大道直行方向(NS匝道、NS匝道)及环城南路(西向)与世纪大道(北向)的转向交通(WN匝道、NW匝道);

第二层次为环城南路(东向)与世纪大道(北向)转向交通(EN匝道、NE匝道);

第三层次为环城南路与甬台温方向转向交通(ES匝道、SE匝道、WS匝道、SW匝道)。

图5 2034年预测交通量及交通分析示意图(单位:pcu/h)

3 总体方案设计

3.1 主要技术标准及建设条件

(1)道路等级及设计车速

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高速公路,V=120 km/h;

世纪大道高架、环城南路高架、世纪大道南延伸:城市快速路,V=80 km/h;

平行、立交匝道:V≥50 km/h(环向立交匝道:V=60 km/h);

地面辅道:城市主干路,V=50 km/h。

(2)周围建设环境

现状东苑立交西北、东南象限为居住用地,环境景观要求高;东北、西南象限主要为商业用地,交通吸引量大,立交区还有控制建筑(省高速管养单位)。

现状环城南路跨线桥双幅布置,两桥之间净宽3.5 m,无法在两桥之间布置25.5 m高架桥立柱(见图 6)。

现状立交区现状管线多而复杂,北侧管线较多,但离现在跨线桥较远;两跨线桥中间有DN1000雨水管,埋深4 m左右;南侧管线较多,且紧贴现状跨线桥,依次为污水管(DN1200)、给水管(DN1200)、信息管,对桥梁立墩布置影响非常大(见图 7)。

3.2 立交总体方案

(1)总体布局

图6 环城南路跨线桥现状

图7 现状东苑立交区管线实景

在现状东苑立交上新建4层枢纽互通立交,新建互通立交与现状东苑立交构成6层上下分离、功能独立的枢纽型互通立交;环城南路主线采用整体式,位于现状跨线桥的北侧;设计预留南北向直行高架桥(NS、SN),实现世纪大道快速路南延伸至鄞州大道,并设置4个转向匝道实现节点全互通功能(见图8)。

保留现状东苑立交,供地面辅道系统使用;现状环城南路北侧增加行人跨线桥1座,进一步完善立交区的慢行交通系统。

(2)主线分合流分析

a.环向转换交通特点明显,立交区世纪大道南北向交通流占基本路段40%左右,立交区SN匝道、NS匝道采用单向2车道规模。

b.互通立交区WN匝道、NW匝道按主线分合流考虑,设计车速60 km/h,车道平衡原则为2+2=3(车道)。

图8 东苑立交总体布置图

c.环城南路主线及世纪大道主线,南延伸主线SN匝道、NS匝道设计车速80 km/h,其余匝道设计车速50 km/h。

(3)立交层次布置

地面层:世纪大道地面辅道;第二层:现状东苑立交的环城南路跨线桥;第三层:SW匝道、ES匝道;第四层:环城南路高架主线、NW右转匝道、EN右转匝道;第五层:NS直行匝道、NE左转匝道;第六层:SN直行匝道、WN左转匝道。

(4)新建互通立交高架结构离世纪花园的最小距离大于36 m,离世纪宜家的最小距离42 m,离世纪东苑的最小距离40 m,尽量减少了高架对小区的影响。

(5)方案优点

a.交通功能完善,立交形态与交通主流向相适应;

b.近远期实施结合好,方案适应性强;

c.立交占地省,较好地控制了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且立交形态优美(见图9)。

图9 东苑立交快速化改造效果图

4 近期实施计划

该工程计划拟按三期实施。鉴于世纪大道(东苑立交-北环快速路)快速路工程尚未立项,世纪大道快速路南延伸工程方案尚存不确定因素,并考虑到工程投资规模,因此建议近期先启动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约9.2亿元。

(1)一期工程(计划2013年2月底启动)

环城南路高架向东实施至海晏路接平行匝道落地(长约1.9 km),地面道路东侧至福庆路以西(长约2.3 km)与现状道路顺接;西侧接原环城南路快速路路桥分界点以及互通立交匝道(东苑立交区部分)。

(2)二期工程(纳入世纪大道快速路工程)

世纪大道高架向北实施至兴宁路接平行匝道落地(长约0.98 km)。

(3)三期工程(纳入世纪大道南延伸工程)

互通立交向南甬台温高速预留衔接部分,至宁波东收费站。

5 结语

立交是路网交通转换的枢纽。城市快速路环线转角处立交与普通的互通立交设计相比有其特殊的交通特点。其总体方案应坚持分层、分系统的设计理念,保证快速路系统、辅道系统(含机动车及慢行交通系统)各自交通转换的相互独立,同时快速路系统应体现出环路转向交通的重要性。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和路网规划结构进行分析,合理确定立交的功能定位,并采取与之相匹配的规模、形态和技术标准,是该类立交方案设计成败的关键。

猜你喜欢

环城南路快速路
治理一条河 幸福一座城
浙江省金华市环城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环城旅行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
基于LS-SVM的快速路入口匝道预测控制
横截沟在子牙河南路下穿西站北广场地道中的应用
城市快速路主路与辅路间出入口设计探讨
宁波市环城西路公交专用道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