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派魔术的独特魅力与发展之道

2013-06-28采编

上海采风月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海派杂技魔术师

采编/红 菱

舒 巧

周良铁

傅腾龙

陆林森

蓝 凡

刘明亚

上海是名副其实的“魔术重镇”,并以“海派魔术”闻名国内外。海派魔术诞生于中国近代的上海,后因影响力大,又扩展到长三角一带及更远的地方。海派魔术对上海乃至中国的现代魔术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把中国的魔术带进了现代艺术的舞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开创了魔术的新纪元。然而,新世纪以来,随着北京、广东魔术的迅猛发展,浙江、安徽省的快速赶超,海派魔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不小的困境。

近日,上海杂协和文学院以《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新书首发式为契机,举办了“海派魔术的传承与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在肯定新书的同时,纷纷就海派魔术的形成、特点,海派魔术的理论建设以及未来发展走向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海派魔术”的形成与发展

周良铁(上海杂协副主席、著名魔术师):海派杂技的概念应该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二届金狮奖在上海举办期间,以老团长王峰为首的领导班子正式定下来的。当时在南派、北派的争议中,王峰提出了海派的观念,其意义是重大的,也是非常睿智的。从此,与上海有关的杂技、魔术,纷纷举起海派的旗帜,用作品诠释着内涵与外延。我自认为是海派艺术的践行者,2010年,被授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魔术代表性传承人”称号。其实,我的实践都是在上海杂技团前辈的影响下进行的。从1980年—1987年,在魔术上我是学习阶段、舞台实践阶段。1987年—1999年,是我创作的黄金时期,在领导、同仁等的帮助支持下,创作了《魔术师的约会》《变脸》《百鸟朝凤》三个主要节目。之后,我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举办魔术大会上,使我比较全面地继承海派魔术、探索中国魔术的改革。

傅腾龙(著名魔术师):

魔术艺术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点,就是视觉艺术,不靠语言。因此,每当社会发生变革时,也就是中外交流比较频繁的时候,杂技、魔术总是当先。汉武帝时期,张骞带回两个外国魔术师;到了隋唐、两宋,是魔术频繁交流的时期。到了清朝末年,大体分为南北两派。海派魔术的特点、风格,决定于地域性。但要说明的是,海派魔术不仅指上海,应该包括长三角地区。海派魔术产生的原因在于:第一,鸦片战争以后,通商口岸打开,上海成了水陆交汇的大码头,各地优秀的艺术家、好的班子集中在上海。第二,一般来说,练把式的比较穷,搞魔术的比较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容易支撑魔术,容易有人玩魔术。上海水陆码头,集中了很多非常优秀的魔术师。满清末年中国艺人出国表演,同时外国魔术团体来到中国,一般首先到上海。

我认为“海派魔术”的形成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76年—1949年。1876年,英国魔术师瓦纳在上海圆明园路表演,这是清朝来的第一位魔术师。过去我们卖戏法是在街头巷尾进行表演,这些外国魔术团带来的是一个舞台镜框式的表演,里面形成了一种非常严格的模式,这种表演在当时整个上海是轰动甚至是疯狂的。瓦纳到中国表演之后引起了对魔术的观赏热潮。1894年,唐芸洲出版《鹅幻汇编》,书里面记载了很多外国的魔术,说明中国的魔术艺人已经掌握了这些节目。应该说,这是海派的开始。这个过程,持续了70年,一直到1949年。这当中,中外交流频繁,上海地区魔术大家涌现非常多,其中有三大家值得我们研究,即莫悟奇先生,张慧冲先生,吴恩奇先生。

第二个阶段:1949年—1979年,这个时期属于大浪淘沙时期,以前在上海有多如牛毛的班子,经过整顿后梳理了不少。那时候的魔术师已经不是单纯的模仿外来的节目,而是改造外来节目并融合自己的创造和特点。这时候魔术创作受到一定导向性的影响,首先剔除了封建迷信、刺激感官这类的节目,产生了很多专题魔术,摆脱了以前魔术一个节目连着一个没有变化的演出形式,不管这些主题表现如何,有的是标签式的,有的比较生硬,但朝着这个方向走,为中国魔术开辟了非常广阔的道路。

第三个阶段:1979年至今。1979年马克·威尔逊到中国来演出,全国兴起了魔术热。又适逢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海派魔术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期,海派魔术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三十年来整个文化界的思路也非常的活跃,海派魔术再次繁荣,创作出了很多具有清新气息、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优秀节目。

海派魔术的特有魅力

陆林森(传记作者):

我是一个喜欢魔术的看客,魔术带给我的不仅是感官上的刺激,也不仅是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而且更多的是新奇,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扑朔迷离感。正因为如此,魔术显示了迷人之处,似乎是有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着我和广大魔术观众,共同探寻一个新奇的、充满奇趣的世界。这个世界,真是太变幻莫测了。因为写作《一壶魔术半世功·周良铁》,使我有机会走近海上著名魔术师周良铁老师,走近海派魔术,并对海派魔术更多了些认识:

一、海派魔术具有浓郁的上海本土特色,无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张慧冲还是他的儿子张小冲,作为海派魔术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表演带有浓郁的上海特点、上海风格和上海痕迹。表演大气、华丽、典雅,给人感官上的强烈冲击和视觉享受。海派魔术是中国魔术的一脉,与北方魔术相比,海派魔术的舞台空间更大,演出更华丽。

二、海派魔术的平民化走向。海派魔术不是小众艺术,而是大众艺术。上世纪,除了舞台表演,大量魔术集中在工矿、企业和工人俱乐部,无论男女、不分老幼,百姓都喜欢观赏,说明海派魔术走的是一条本土化的平民路线。

三、海派魔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乃至中西贯通的特性,不仅体现了海派文化的艺术胸襟,也反映了海派文化的精气神。当年的《炮打真人》,就体现了海派魔术地不分南北、艺不分中西,兼容并蓄的特征。以周良铁为例,在20多年魔术表演中,他拜师学艺的名家大师、各地民间魔术艺人有六七十人,采各家之长,拓展了海派魔术的艺术触角。

四、海派魔术的传承关系和创新精神。海派魔术,虽然相比火红年代冷清了些,但并没有没落。事实上也不可能没落。相反,既有传承,也有创新。比如周良铁的《变脸》《魔术师的约会》等,堪称海派魔术创新之作。这一创新成果,证实海派魔术没有从民众的视野当中淡出,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傅腾龙:

海派魔术有以下这些特点:第一,具有海纳百川的精神、风格常新。这和海派魔术的环境是分不开的。周良铁师徒是海派魔术的主力军,他说别人是十年打十口井,我是十年打一口井。说明他在海派魔术中求新求变的一个过程。第二、海派魔术丰满厚重。如南派魔术的手法和北派不同,它是要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像莫非仙的风格看似普通,但引人入胜。像邓凤鸣的《束指自由》道具虽然一般,但她有满场飞的美誉,很会表演。还有像张慧冲的即兴演出,华特生的闪电魔术,邓文庆平易之中见精神的魔术等,都反映了海派魔术的富厚。第三,海派魔术注重艺术包装,如张慧冲的节目服装美轮美奂,在国内外取得很大的成功。海派魔术注重音乐、舞美并且道具制作非常精良,在很早之前就有编导了,在全国也是非常领先的。第四,基础扎实,业余队伍非常强大。为什么上海的群众基础非常好?上海注重文化,注重经验的总结,重视理论,上海出版了不少魔术书,单我们傅家,我统计了一下,我们家有15个人参与过魔术的写作,到现在出版了75本魔术杂技方面的著作,比较重要的一本是《中国杂技史》,这是中国第一本杂技史书。

蓝凡(上海杂协理事,文艺评论家):

魔术是一个外来词,我们翻译成魔术,在国外有几种含义,《哈利波特》中叫魔法。但是魔术作为一种艺术,翻译进来之后,在整个艺术当中是最为特殊的一种。有的时候,它作为游戏出现、作为娱乐出现,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理论参照的对象来研究,这是非常大的悖论。魔术非常普及,但理论关注度非常低。在所有艺术样式里面,只有魔术的理论是不成系统的。但实践和理论应是两手抓的,因为越平民化越容易误导。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魔术又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魔术越来越成为人类交际的手段,容易拉近关系。我认为,魔术最基本的属性是表演艺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魔术有自己的特点。戏曲的假戏真做是表演给你看的,杂技,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魔术就是告诉你,假的就是假的。我们只有知道了魔术自身的特性之后,才知道海派魔术的“海”字在什么地方。

和其他的表演艺术相比,魔术有四大特点:一是喜剧的形态。戏剧里有喜剧和悲剧,但魔术不可能有悲剧,就是喜剧形式。第二,魔术是依靠道具和人体相结合产生效果。第三,随意性。不管是舞台演出还是广场演出,它的表演场所可大可小,可内可外。第四,就是奇观效果。《哈利波特》《阿凡达》等,那是大场面,高科技数字化形成的,所以现在的奇观性、道具性也给魔术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国外有靠高技术进行魔术表演的。

海派魔术要成为地域性的流派,要成为一种表演学派,一定是在这四个方面形成自己的特性,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改革开放以后,只要是沿海城市都具备了这些特点。具体来说,第一,喜剧性,西方魔术喜剧性表现在幽默上,但是中国的魔术,更多是滑稽。解放前,海派魔术的喜剧性更多表现在噱头上。这种噱头、滑稽和幽默是不一样的分寸,不一样的表现形态。第二是道具的技艺,作为海派来说,借助于科学、经济文化的深厚基础,应该比其他的地方更多地吸收高科技。当然,也不能作假,像台湾魔术中人头落下来,是靠电影的剪辑。第三,表演场所随意性,也就是更平民。平民性深刻表现为海派艺术的特征。第四,奇观性,某种意义上表现为多种艺术的杂交,学习电影、电视等艺术。有了这四条,我们对海派魔术的界定会更加有理论性。

刘明亚(上海杂技团著名魔术师):

有些人会认为魔术可能都是一些嘴上的噱头或者什么,其实魔术里面可以分很多种类。比如像刘谦表演的,大部分是近景的魔术,有一些卖口的,包括北派魔术,也是卖口比较多一些。那么,海派魔术,卖口是其中一个,最主要还是舞台上的表演。还有一种是魔术里面的手法、技巧,这在行内来说是比较认可的。作为魔术师没有很过人的技巧,在行内有一些人是不会太尊重你的。

魔术不能落后于杂技

舒巧(著名舞蹈家):

其实我是杂技、魔术的忠实观众。像我这么大年纪,不管多烦恼,一看魔术就像小孩子一样,就会想十万个为什么。魔术使一个人进入非常纯真的境界。这十年来,舞蹈界很多的舞剧就是学杂技,柔术,绸吊都用了进去。没有搞清楚杂技是怎么回事,反正就学了,就是四流的杂技在台上摆弄,很惭愧。这也是杂技的魅力。原来我觉得,杂技和魔术是“一锅煮”的。分开之后,我觉得上海的发展,魔术不如杂技。现在魔术的节目没有杂技节目那么丰富、过瘾。杂技有一个晚会的总体结构,把小的节目弄得非常好,而且里面也有吸收舞蹈的部分,结构是完整的,音、舞、美结合得很好,节目丰富。我去美国时看过太阳马戏团的表演,觉得不如《时光之旅》好。希望魔术界能够再有新节目赶上杂技界。杂技是对人的身体技能的极限挑战,魔术是对想象力的极限挑战。我们有很多神话传说,《山海经》等等,比如女娲补天怎么补?我们也可以从这些中汲取营养,开拓我们的想象力。

傅腾龙:

海派魔术,过去为人诟病的一个是硬功夫不够,第二个就是卖口比较差。但是这个“不够”现在已经赶上去了。像刘明亚的京韵手彩达到了最高境界。王小燕的手彩也达到很高境界,获得了金牌。刘谦的脱口秀大家非常喜欢,我告诫儿子傅琰东,不要学刘谦,而是自己要有定位。他也说话,没有刘谦流利,但是很谦和,人家也很喜欢。

我感觉海派魔术是来自四方的,但是海派魔术也是随着交流、发展撒向四方。海派,是海纳百川之后再释放出去。我是60岁之后到北京去支援我儿子傅琰东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说我脱离海派。傅琰东在台上,大家也感觉他是上海的小孩。我们闯北京,也是经过了艰苦的磨炼。我从1995年开始上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后来一直与中央电视台结下了又爱又恨的关系,连傅琰东这次,我们是第八次上春晚。过去上春晚和现在不同,过去魔术作为一个品种让你演一演,现在把魔术当了重点。至于海派魔术未来的走向,我认为,只有“上海的”才能独特。要棋高一着,要坚持自己的风格。

猜你喜欢

海派杂技魔术师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高空杂技
空中杂技师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我的妆容魔术师
为“海派”正名
老鼠演杂技
魔术师
寻找魔术师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