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尽享美的体验

2013-06-25马艳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6期
关键词:美感美的情感

马艳

进入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正朝着日益向好的方向发展,新课堂标准也明确提出了一些更为实际和实用的标准。其中,《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与美感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美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美感能力的培养,才能促进语文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文章不是无情物,听说读写总关情。然而,有些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下受功利心的驱使,教学凸现了知识与技能而凹陷了情感,把气韵灵动的作品肢解成毫无生息的碎片,而不讲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思,犹如把鱼从水中捞出来摆到桌面上供大家观赏,丧失了语言文字的那份鲜活,那份灵气,那份韵味。结果是台上教师津津有味,台下学生昏昏欲睡。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关注语文的人文性,把美感引进语文课堂,在美与情构筑的天地里让学生尽享语文的魅力。

一、什么是美感教育?

所谓美感教育,是指与美的感受紧密结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它的目的在于促成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美的能力。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也说:“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美感教育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对促进智育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美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创造力的提高。一言蔽之,美感教育可以全面影响人的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高中语文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依托。因此,语文教师注重美感教学显得格外重要。

二、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教材中有无尽的“美”的宝藏,体现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科学美、技术美的文章随处可见。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课文除了丰富的知识因素外,还包含浓烈的情感教育,无不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真可谓“得天独厚”。语文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美”展示在学生面前,启发他们去领略、去追求。如《荷塘月色》、《荷花淀》等课文,无不充满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教学中,教师可根据美的特点,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学生展开作品描绘的生动画面,帮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在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与学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感知美、热爱美。《听潮》这篇优美的散文,通过描绘生动美丽的画面,表现出了海的性格。学生从未见过真的大海,但电视上看到过、书本中体会过。教师便可以结合电视上的画面,引导学生去领略大海的风情,诱导学生把身心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使他们心有所感,情有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美的感受。

同时,要能更深刻地感悟这种美,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就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朱自清语)。通过美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以及想象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而感悟作品美的意境。朗读就应该像鲁迅先生《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的描写的寿镜吾老先生那样投入,那样忘我,以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例如教学李白《蜀道难》一文,授课时倾听名家范读,开篇一声“噫歔欷,危乎高哉!”,一下子就将学生拉入到高亢辽远,路途艰难的情景之中,然后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跟读、试读,再配以多媒体图像,就会把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俱佳的艺术氛围。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其情,领着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情感上的美的享受。

三、让学生欣赏美

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创造美的美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针对不同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散文诗歌欣赏注重优美语言所创造的或深沉或悲愤或激昂或婉伤的情感意境,而议论文、说明文除注重语言的严密性外,也应理解课文严谨的结构:议论文或递进或并列的结构,说明文或逻辑或时间或空间的说明顺序。授课时教师要梳理清楚文章的结构情感脉络,设计好板书,让学生从中感知作者匠心独运的构思,领悟文章美的结构,进而进一步指导写作实践并强化学生的美感体验。学生的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主体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反应,需要感知、想像、情感、思维等心理能力的积极地参与和协同作用,因而审美体验将不仅获得令人愉快的审美经验,而且可以直接锻炼学生的各种心智能力。品读精美文段,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美、体验美,甚至通过想像和联想来创造美。语文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有史铁生、海伦等对生命的敬仰和感悟,也有李阅微独守心灵那一片天地的“空中楼阁”;有苏轼高歌“大江东去”“明月而长终”的豪迈旷达,也有李清照“独上西楼”“人比黄花瘦”的凄美忧伤。语文教学就是通过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的整合,调动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自我的审美意境,进而取得美感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和强化美感教育是一个必须而又不轻松的工作。语文教师通过“追求美的教学”,给学生以美的影响、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趣味,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层次,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保持对教学的激情,注重授课时语言的优美度,并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下功夫,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中学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猜你喜欢

美感美的情感
打破平衡
几何映射
情感
秋冬的暗黑浪漫
台上
美的校 美的人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自然美感的桌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