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昌地震台站工作新模式*

2013-06-23陈学芬赵天霞徐沁宁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1期
关键词:测震前兆西昌

陈学芬 王 松 赵 晶 赵天霞 徐沁宁

(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中心站,四川西昌615000)

西昌地震台站工作新模式*

陈学芬 王 松 赵 晶 赵天霞 徐沁宁

(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中心站,四川西昌615000)

主要介绍了数字化改造以后西昌地震中心站成立的西昌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以高度集成的工作模式打破了地震台的基本概念,以一种全新的模式组台成网进行数据处理、仪器维护和信息交换。该数据中心以集中、高效、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台站管理取得新成效。

数据中心;台站;新模式

引言

西昌地震中心站始建于1970年,是四川省地震局具有独立法人的下属事业单位,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主要负责辖区内的震情监视、分析预报、资料收集、上报和交换工作;参与辖区内破坏性地震现场考察;承担所辖台站观测质量评比、台站优化改造和仪器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等工作。西昌地震中心站原有西昌水化综合台、小庙形变综合台、西昌地磁台、冕宁地震台、盐源地震台、昭觉地震台、西昌遥测地震台网7个国家级和省级有人值守模拟观测台站。“九五”、“十五”数字化改造以后,西昌遥测台网10个子台全部数字化,其他有人值守模拟观测台站新增数字化观测仪器20套,新建无人值守观测台点10个。这些观测台点分布在凉山州各个县市,测项涉及测震、形变、电磁、地下流体4大学科。2008年西昌地震中心站结合区域数据中心工作模式和地震台站工作模式,创新成立了西昌数据中心,将小庙形变综合台以外的所有台点的数字化测项收集到西昌数据中心进行统一处理。西昌数据中心打破了地震台的概念,组台成网,用集成的方式完成了地震台站工作模式的转变。

1 高度集成的工作模式

西昌数据中心现由一个数字化测震台网和15个前兆数字化台站组成。数字化测震台网有10个数字测震子台,10个子台以网的方式分布在凉山州测区范围内。15个数字化前兆台站有5个是有人值守台,10个是无人值守台。共有32套仪器,45个测项在进行形变、电磁、地下流体3大前兆学科的观测。15个台站分布在凉山州13个县市,测区范围覆盖凉山州70%的面积,最远的台点距数据中心300km。台点分布详见图1。

1.1 工作空间的集成

10个数字化测震子台信号和15个数字化前兆台站的观测数据经由CDMA或光纤直连在数据中心机房汇集。数据处理人员在中心机房统一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中心的工作机房有63m2,按功能分区为:测震数据处理区、前兆数据处理区、信息网络与维修工作区。测震服务器和前兆信息节点服务器等系统设备用玻璃隔墙与工作区分开。机房平面示意图见图2。

图1 凉山州地震监测台点分布图

图2 西昌数据中心机房平面示意图

1.2 仪器设备的集成

西昌数据中心机房内的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由专人管理维护。测震台网的仪器设备和前兆台站的仪器设备由维修组人员统一管理调配使用。测点仪器出现故障由维修组人员调用备用仪器更换,或使用备用零部件维修。仪器设备的统一管理与使用突破了单台仪器单独使用的常规模式,合理安排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大减少了仪器的缺测率,缩短了仪器维修周期,提高了仪器运行率,保障了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3 人员的集成

西昌数据中心将辖区内几乎所有的数字化测项收集到中心统一进行数据处理,大大减少了工作人员配备。工作人员集中工作,更便于人员的管理。以前单台两人的基本配置,在数据中心的工作模式下被彻底颠覆。西昌数据中心现有6人进行数字测震台网的数据处理工作,包括地震速报、地震编目、地震观测报告等数据产品的制作与报送。前兆数据处理人员现有6名,不分学科,统一进行所有前兆数据的数据处理、数据产品的制作与报送、资料整理与备份工作。仪器维修人员现有4名,负责所有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仪器的检查标定工作。

1.4 技术系统的集成

西昌数据中心前兆技术系统由观测设备、传输信道及台站数据中心构成。传输信道及数据中心依附于已建成的四川省地震前兆台网。台站内所有数字化观测仪器通过网络方式接入台站网络平台,整体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地震观测技术系统,实行统一监控、数据汇集与处理。依托四川地震前兆台站信息节点网络平台,基于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响应四川省地震观测网络的整体接入。西昌地震前兆台站信道依附于四川地震信息网络系统,通过网络信道,将观测设备、台站和前兆台网部相互连接,构成统一的地震前兆观测网络。信道按功能分为主信道和接续信道两类。主信道为区域中心到信息节点信道的干线信道。接续信道为专业设备接入信息节点的信道,实施中使用了网线接入、光纤接入、CDMA无线接入等方式。接入距离较近的使用网线直接接入;接入距离大于100m的使用单模光纤专线延伸接入。前兆无人值守台站使用CDMA/VPDN信道接入。西昌数据中心前兆技术系统网络拓扑图如图3所示,数据管理模式如图4所示。

2 以台组网的工作模式

西昌数字化测震台网由以前的模拟测震台网改造而成,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的区域测震台网,监测范围和监测精度都有详细规定,这里不再细述。

图3 技术系统网络拓扑图

图4 数据管理模式图

在15个前兆观测台站中,有7个台站8套仪器进行的是地磁观测,7个磁通门观测台站形成一个地磁观测台阵。最东的美姑测点至最西的木里测点距离400多千米,7个台站基本覆盖凉山州大半测区范围,这给地磁场区域观测与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可使用多台模式进行数据对比处理,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在数据使用中,成网分布的数据明显优于单台数据。

15个前兆观测台站中,还有6个台站18套仪器在进行地下流体观测。测项范围含地下流体学科观测所有主测项。有水位观测4个、水温观测6个、气氡观测3个、气汞观测2个、气氦观测1个、气象三要素辅助观测3个。测点分布东至昭觉县,西至盐源泸沽湖,井孔布设在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大凉山断裂、盐源弧型断裂等凉山州主要断裂带上。6个流体观测点组成测区内地下流体观测网,这在地震前兆信息捕捉、资料对比使用、数据准确处理、异常对比分析中起到积极有利的作用。

在以后的工作中,西昌数据中心更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和国家局各个研究所的合作,建成形变观测网,进一步完善流体观测网和电磁观测网,使其在地震预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3 西昌数据中心的运行

2008年西昌数据中心成立至今,中心完成了工作人员配置;工作人员培训上岗;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备用仪器的购置;台站电源改造等工作。数据中心的运行已进入健康良性发展。西昌中心站筹集资金购置了多台备用仪器和大量常用设备的零部件,以供维修人员及时更换和维修故障仪器,保障了观测仪器的运行率。维修组研制了太阳能充电控制器,对数字化台站供电电源全部进行了改造,保证了台站的供电问题,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仪器遭雷击的问题。2011年观测仪器遭雷击事件已降为0起,极大提高了观测数据连续率。大量的保障工作已见成效,仪器维修人员到台点处理仪器故障的次数已从2008年的87次降至2011年的26次,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保证了监测仪器的正常工作和数据产出的连续,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了可靠连续的数据。数据中心产出的观测资料在参加国家局资料评比和省局资料评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8年和2011年流体观测资料参加国家局资料评比各获3个前三名。2008年至2011年参加四川省局观测资料评比成绩突出,多次获得省局评比前三名。

4 新模式下的新要求

全新的工作模式对数据中心的管理和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西昌数据中心兼有区域数据中心的功能,又具有台站的具体功能,这就要求对它的管理不同于对一般台站的管理,要从全局的观念对其进行系统管理。人员工作安排,维修人员及时响应故障安排,出台车辆安排,备用仪器设备零部件购置等,都是从全局出发统筹部署。

数据中心的成立对人员的要求是最高的,数据中心工作人员要求具备较高的素质。西昌数据中心处理的全部是数字化产品,所有工作均面对计算机和服务器完成。首先要求工作人员必需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软件安装使用能力,基本的服务器网络知识。其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测震数据组工作人员要具备测震学知识;前兆数据处理人员要求掌握前兆观测基础理论,严格按照各学科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资料报送。仪器维修人员要具备维修电子设备的能力,要对每一套观测仪器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了如指掌,按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标定与日常维护。为了与时俱进,工作人员还要参加国家局、学科组、或省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断提业务能力。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技术过硬、基础知识够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5 结束语

西昌地震中心站采用的数据中心模式是台站数字化改造以后新型的台站工作方式,采用集中人员、集成设备的方式进行台站运行管理。数据中心工作模式明显优于单台工作模式。随着地震台站数字化改造的不断深入,运用数据中心模式进行数据化台站管理,尤其是无人值守台站的管理是科学的,值得推广!

(作者电子信箱:陈学芬:921gezi@163.com)

New operating mode of Xichang seismic station

Chen Xuefen,Wang Song,Zhao Jing,Zhao Tianxia,Xu Qinning
(Xichang Earthquake Central St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Xichang 615000,China)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Xichang data center which is established after earthquake center comple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The traditional basic concept on the seismic station is broken since the data center works with a highly integrated mode in which the data processing,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are performed with a complete new mode.New achievements are made due to the concentrate,efficient and systemic operation mode of the station management.

data center;station;new operating mode

P315.78;

A;

10.3969/j.issn.0235-4975.2013.01.007

2012-05-08;

2012-06-27。

猜你喜欢

测震前兆西昌
基于信号精度分析的高速铁路沿线测震井地震动力反应研究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钟祥台测震观测质量影响浅析
西昌月
哪些现象是地震前兆
测震波形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风云四号运低西昌本月中旬择机发射
辽宁省地震速报质量评比软件
右肝区不适或疼痛是肝癌表现的前兆吗
腾冲地电场震前的前兆异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