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人环游世界:不看风景看人心

2013-06-20三十三

知音海外版 2013年5期

三十三

35岁的盲人按摩师曹晟康一直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不会外语的他怀揣4000多元,用24天穿越了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四国。其间,他曾两天没吃一顿饭、跌进深沟,也曾发高烧不退、命悬一线,但最终,他“看”到了心中的世界。2012年年底,曹晟康暂别欧洲之旅,回国接受媒体采访,他说,尽管我看不到这个世界,但我要让这个世界看到我。他的经历像一部现实版的励志大片,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跌宕人生

曹晟康1977年出生于安徽淮北一个小县城,8岁时的一场车祸导致他的眼球完全萎缩,曹晟康顶多能隐约看到一点强光。最开始时,曹晟康还适应不了这种暗无天日的世界,曾经极度自卑消沉过。他不愿意踏出房门一步,甚至不愿意听见城市的嘈杂和鸟儿的啾唧,脑海中任何对往事场景的联想,都会让他感觉到现实的黑暗,这让他沉重到痛不欲生。

为了能在黑暗的世界里生存,他必须要练习自己的其他感官,把它们发展成为第二双眼睛。他花了很长时间才能感觉到人民币上的水印。慢慢地,他又能依靠手指读些盲文了。这点滴的成功给了他很大的自信。

也许骨子里天生就有一股冒险的激情,曹晟康总想去感受远方世界。1996年,曹晟康靠着一根盲杖开始摸索着“走四方”。汽车的喇叭声、喧闹的市井声、火车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都让他兴奋不已。他辗转着到贵州去学按摩,打算中间多走几个城市。可就在这行走中,他经历过好几次命悬一线的危险:他在宁波睡天桥时,曾被人用刀抵住腰部抢劫;他在东莞被人骗走,被以100元的价格“卖”给一个包工头,逃跑未遂遭一顿暴打后,不得不跪在老板面前,以一张残疾人证求得自由……

但他还是不想放弃他的游走,这世间有残暴恶毒的声音,就有美丽善良的交响乐。婴儿那响亮的充满希望的啼哭,十字路口有轻柔善意的搀扶和提醒,有小朋友送给他一块美滋滋的棉花糖……这些都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他的心田。

在2001年时,他耐不住心中的那份闯荡江湖的冲动,一个人来到了北京一家按摩店打工。

在刚来北京的那几天,正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那一夜,他被游行队伍和人潮挟裹着,一路跟着奔走呼喊。周围的人挥舞着国旗,高喊“中国万岁”“中国万岁”!这是曹晟康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的盛况,他被这种气氛感染得热血沸腾,忍不住用男高音放声高歌起来。一个念头也从心里突然迸发出来:我要参加2008年的残奥会!

说干就干,冲动下的曹晟康用盲杖探索着来到了北京市体育大学,终于问到了一名田径教练的姓名。他直接上许滨教练这里毛遂自荐。许滨是著名跳远运动员,曾多次获得全国冠军。看着一个从没有经历过系统训练却有如此勇气的按摩师,许滨决定义务帮助曹晟康训练。

有一次曹晟康来训练,头上竟流着血,许滨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曹晟康在路上不小心撞上了路边的公交站牌。但有时候付出却和收获不成正比,曹晟康先后训练了跳远、短跑,可最后发现,在这些方面他没有世界级的优势。最后他开始练柔道,可惜的是伤越练越多。最不幸运的是,就在奥运会集训前夕他不慎将左侧肋骨摔断,他无比遗憾地与2008年残奥会擦肩而过。

虽没能参加残奥会,但运动让他获得了自信,也帮助曹晟康最终走出了失明后的压抑。这之后,他做了一个让正常人吃惊的新举动,他打算借助他的盲杖、耳朵、手指,去游遍全世界。

精彩旅程

他要出去旅行时,已经是北京一家按摩店的老板了,已经存了20多万了,这些钱足够他在北京交个楼盘的首付的。可现在,他需要结束这家店,把按摩店的生意转让给别人。这立即惹得朋友和父母的不理解,直骂他“疯了”!父亲说:“你走一步路比别人走一里路还难,你连交叉路口是红灯还是绿灯都不知道,你再遇到人把你卖了,或者把你器官卖了,你让我们做父母的怎么活啊!”母亲也苦口婆心:“儿子啊,旅游图的是看风景,你又看不见风景,哪儿都是黑乎乎一片,你就在家里老实安分点儿吧!”

可曹晟康极坚决,他认为美好的事物不一定用眼睛看,用耳朵、用心也能捕捉到。他先是去三亚学习帆板,他竟是第一个盲人参与此项运动的。当他能在海上“跑”起来,听海浪的拍击,还有风声掠过耳际,感受浪潮的颠簸起伏,那种感觉,他觉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之后,他又先后到过青海、西藏、新疆。还记得,经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拉萨,忍受48小时的头疼欲裂,可是到达大昭寺,听见僧众念经朝圣的声音时,他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世界变得无以言说的宽阔博大,神圣美妙。

2010年之后,他开始了出国游,其实在这之前,他的经济已经不充足了,但他会在旅途中提出帮助人按摩来换饭费、车费、住宿费。这次出国,他仅带着不超过1万元积蓄。其实在国内,虽困难重重,但他总可以用语言跟别人沟通,请别人帮助。可在国外,看不见路,又不会外语,遇到的困难真是难以想象。

在第一站泰国时,他最艰难。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哪里吃饭,这对于健全人来说一目了然的事情,可对于曹晟康来说却是个巨大的挑战。

他用仅有的一丁点英语问了好多人,他们告诉他往南方向。可是,南在哪里呀?有人拉着他的手和盲杖,往那边指,顺着这个路往这边走,然后就说Yes、Yes、Yes,这边拐弯,他们说No、No、No。

曹晟康有时站在路边搭车,他伸出大拇指,说着几个蹩脚的英语单词,希望有汽车能载他。可危险对他来说如影随形,呼啸着驶近的汽车,好像分分钟能把他辗压在车轮下。他有时会不自觉地向后退去。有一次,他一脚蹬空了,一头栽下去,连人带包都滚下深沟去了。幸亏下面没有水,不是很深,否则就摔死了。

他经常竖着耳朵,站在熙攘嘈杂的人群当中,寻找亲切的汉语。突然,他找到了,就好像黑暗中的一缕光,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上有一叶希望的小舟。曹晟康认为否极之后总会泰来,最糟糕之后,总有好运气。他总能碰到华人、华侨给他指引和帮助。

但是走完东南亚之后,他发现能遇上中国人或华侨的机会就少了。在曹晟康来到了印度后,他站在路边,一听到汽车的声音就伸出大拇指,说着孟加比、孟加比。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听到有一辆汽车停了下来,从车上走下来一个人,是位女士,曹晟康不知道这位女士在说什么,但这个女人硬要拉着曹晟康上自己的车。

其实曹晟康是会柔道的,他完全可以把这个女人摔趴下,但他很好奇,这女人到底要对他做什么!坐在汽车上一会儿后,那个女士终于把车停了下来,原来她把曹晟康拉到了另外一个车站,帮他买了一张车票后递给曹晟康,说是孟加比。曹晟康要给她钱,她没要,曹晟康要给她做按摩,她也Thank you,不用做。那一刻曹晟康突然觉得,也许善良的人之间,语言不通也并不是什么障碍呢!

曹晟康来到了澳大利亚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诸葛亮式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小白,是一个比利时人。由于小白曾经在中国留学过,所以他能说不错的汉语。

小白送给他一个锦囊妙计。这锦囊妙计是一叠名片大小的白纸片,每一张上面都写着几句英文,是曹晟康在搭车或者找旅店时最经常用到的。比如:“我想去××宾馆,地点是××,请搭车带我去那儿,然后帮我预订一个便宜的房间。”小白把这些纸片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放好,用钉书钉钉在一起,曹晟康要用到哪张纸片就翻到哪一页,这让曹晟康后面的旅行变得顺利容易了很多。

但是,有一种情况是曹晟康和小白都没有想到的。曹晟康发高烧了,很烫,走起路来腿都打颤。可这纸片上没写生病买药等事宜,曹晟康又犯难起来。

可是绝地总能逢生,他突然在宾馆的大厅听到有个女孩子在叫:“大哥,你还认识我吗?”曹晟康晕乎乎地说:“你是谁呀?你是中国人?”女孩儿说:“咱们泰国金边的时候,我还帮你搭车。”

曹晟康恍然大悟,原来她竟然是曾经帮助过他的一个台湾女孩子——雅丽。有人曾经说过,热爱在路上行走的人总会再次相见。这次,雅丽又为曹晟康买了退烧药。

当曹晟康病好之后,他觉得自己身体的每一个汗毛孔,都被澳大利亚温暖的空气充盈着,耳中是清脆的百鸟啼鸣,蜜蜂的轻唱,树叶婆娑的低语,鼻子中尽是清新的泥土香、花香、树香。当走近海边,海风调皮地摩着他的肌肤对他表示欢迎,那生机勃勃的咸腥一下子充斥着他的嗅觉,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在沙滩上拍打着他的腿,海水既冰凉又温暖。当他把手伸进海里,居然有小鱼和螃蟹相继到他手心里游玩嬉耍。

虽然看不见,但曹晟康能想象这蓝天、碧海、白云、椰林,以及放松又休闲的人们,他觉得自己已经融进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崭新世界

曹晟康喜欢照相,但他不是用视觉去捕捉风景,而是用感觉。他能感觉到光线照射到脸上,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能闻到空气中花儿的芬芳,当他觉得幸福欢快时,他就把照相机放在离自己一臂长的地上,或者将它举过头顶,然后按下快门。之后,他会根据拍下的照片,请人帮忙讲解以期弄明白自己感受到的、想象到的到底和真实有多大距离。

不过有时候距离还真大呢!比如他在土耳其,他拍摄了很多幅“蓝色清真寺”的图片,他想象中的清真寺是蓝色的。回国后他才知道,却原来那清真寺不光只有蓝色,它的内墙壁全部用蓝、白两色磁砖装饰,外边是两百六十扇彩色玻璃,当光线射到彩色玻璃上,又反射在蓝色的瓷砖上,白天时就会金蓝交灿,美得令人屏息。夜晚时就会放出奇幻迷离的色彩,显得旖旎万分。

凭借着好奇心和灵感拍摄,曹晟康的“盲人摄影”给正常人提供了一种新奇的体验世界的视角。除了喜欢摄影,曹晟康还喜欢录音。除了录下自己的心路历程,他还录外界的声音。比如都市有都市的声音,像各式各样机器所产生的噪音,从修马路的钻地声到家里电冰箱压缩机的马达声,那杂乱交织的声响听起来,就像刺耳却又逼人前进的鼓点,让人感觉恐慌压抑。而大自然的声音呢,当曹晟康在乡间录下的大自然与动物的声音时,虽然那些生物们各唱各的调,但却没有不和谐的感觉,显得那么自然悦耳。

他还喜欢录人的声音。虽然各个国家的语言不同,但是透过那纷繁的语言音节音调的外表,你却能感受到声音后面的情感,比如笑声与哭声、生气的声音与高兴的声音、狂喜的声音与悲伤的声音、期待的声音与沮丧的声音、热情的声音与冷漠的声音、诚恳的声音与虚伪的声音……

2012年底,曹晟康回国了,他的旅途经历、体验、照片和录音立即引起了各界媒体的兴趣,甚至CCTV9还专门对他做了采访。曹晟康的行为也逐渐得到了家人的理解,他坚定了下一年再出国去旅行的想法。不过此时的他,再不用资金担心了,不仅有人赞助,还有电视台的全程陪同拍摄呢。

曹晟康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生活在黑暗的盲人,都有勇气有热情去旅行,去体验这多彩缤纷的世界,那么作为正常人,又有什么借口说做不到呢!

编辑 刘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