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楹联学概论(连载三)

2013-06-12□谷向阳

对联 2013年6期
关键词:联语体裁楹联

楹联文体的出现,以其独特的功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凡是别的文学形式所能担负的任务,它都要一试锋芒,大显身手;凡是别的文体承担不了的任务,它却能任劳任怨,当仁不让。这就是楹联的独特魅力所在。

第二节 楹联的本质

三、楹联文体说

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很多文学体裁,它们体式不同,功用各殊,千姿百态,异彩纷呈。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串珠引络,争艳斗奇,文体代兴,各领风骚。

而蔚为大观的楹联是什么性质的文体?古往今来,尤其楹联复兴的今天,成为学者、联人们讨论的话题。古今联家关于楹联性质的观点概括如下。

(一)“小道”说

庄俞选录的《应用联语粹编·序》:“联语,小道也,然社会应酬,文人雅士都用之,其声价亦高于一般礼品百倍。”把楹联称为“小道”,即楹联是不甚重要的学说、技艺而已。

(二)附庸说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为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学者,他还工于诗词楹联,是位撰联高手,更是一位集宋词联的大家,对楹联作过理论研究,可是他对楹联的总体评价却是贬抑的。1924年12月3日他在北京《晨报》纪念增刊上发表的《苦痛中的小玩意儿》一文中说:“楹联起自宋后,在骈俪文中,原不过是附庸之附庸。”

(三)“诗余”说

郭立志《曾文正公联语辑录序》:“联语亦诗余也。”这种认识是把楹联看做了诗的变体,是由诗发展衍生而来。

(四)“小品”说

陈方庸《楹联新话·廨署》:“薛慰农先生咸同间为吾浙名太守,文章经济,固称卓绝,即所撰联语小品,亦脍炙人口。”《楹联新话·故事》中说:“古今诗词丛话,刊行于世者最多,独联话则除梁章钜《楹联丛话》外,不概见。殆以联为小品,无当学问耶。实则应酬往来,亦社会上需要之一种也。”

(五)“游戏”说

文怀沙先生说:“对联本身是一种游戏,以此娱乐而已,而上升为艺术则需要追求思想性。”认为楹联只是一种雕虫小技,只是一种语言文字游戏。当然作者原意并非如此简单,但这种观点很有普遍性。

(六)“偶文”“骈体文”说

上个世纪20年代向义在《六碑龛贵山联语·论联杂缀》中称:“楹联虽起源晚近,实出偶文之绪余,亦君子所弗弃也。”“联语中五、七字者,诗体也。四、六字者,四六体也。四字者,箴铭体也。长短句之不论声律者,散文体也。其论声律者,骈文体也。”胡君复《古今联语汇选初集》序:“联语者,论其性质特对偶文之余绪。”原金陵大学教授刘麟生把楹联写进《中国骈文史》,列为第十一章,标题是:骈文之支流余裔——联语。

(七)俗文学说

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等人编著的《中国俗文学概论》中,把楹联作为俗文学的一部分编入其中一个章节。

(八)“变体诗”说

不少人认为“楹联是骈体文、律诗派出来的一种文体,称之为‘变体诗’。有人说楹联称为“诗中之诗”、“两行诗”。张伯驹《素月楼联话》自序中说:“因汉字之独特构造,我国诗歌自然由古乐府发展到律诗,而对联即律诗中之腹联也。”《辞海》名之曰:楹联是“诗词的演变”。

(九)“综合性文体”说

岳阳人李澄宇曾任湖南省政府秘书,中国大学国文教授,晚年寓居长沙,著有《未晚楼联话》,对楹联所论较广泛。他认为“联有若经者,有若史者,有若文者,有若诗者,有若词与曲者,有若莲花落者,相料裁衣,是在作者。”他认为从语言使用方式来说,楹联具有多种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征。今人赵龙生在这方面的认识与李澄宇的观点异曲同工,而且升华了,定性了。他在《三言两语话对联》中说:“对联的语言风格,既同于诗(包括古体、近体及词曲),亦可同于文 (包括骈体、散行),尚可亦诗亦文,一炉并冶。”说到文体,他认为楹联身上呈现出多元交错、异质同体的特征,“合诗文于一体,萃众美于两行。”对联是混血儿,即“边缘文体”。“所谓‘边缘文体’,即综合性文体,具有高度的包容性与开放性。长联是以诗句、词句、曲句、文句以及语体等多种语言,组合而成的立体化文体。”

(十)文学体式说

楹联是一种文学体式、文学形式,这种观点由来已久,曲莹生在《宋代楹联辑要》中写道:“降及后蜀,文化孽乳,人文颇盛,君臣又雅好文学,遂以余力,攻研此途,演变之迹,灼然可睹。……楹联文学,于兹遂以萌芽。”作者很自觉地把楹联看成了文学作品。彭作桢在《古今联语汇选再补》自序中称:“楹联亦文学之支流。”他对楹联进行了定性分析,把楹联定位为“文学之支流”,即文学形式之一。

楹联的体制和归属引起如此众多的不同观点和看法,这充分说明了楹联虽是两行文字,其本质相当复杂。同时还说明楹联的归属尚无定论,其定位仍是悬而未决。但以上的种种观点和认识,都从不同的侧面客观地道出了楹联的某些特征。归纳以上的认识,不外乎三种观点:楹联是游戏文体,楹联是实用文体,楹联是文学体裁。道出了楹联“文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全部内涵。

四、楹联——独立的文体

楹联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它以独特的形式,独特的风格、独特的格律、独特的功能自立于文学之林。楹联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从广义上说是通过艺术手段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一种社会文化。

楹联的直接前身是对偶,它吸收了历代多种文体中的优秀成分,而逐步形成了与诗、词、曲、赋等并驾齐驱的独立文体。它似诗非诗,似文非文,上下对仗,既对又联,相反相成,成为矛盾均衡的对称文学。比之诗词,它有独特的属性和格律,它从来就不是诗词或其他文体的附庸。

对仗是楹联最基本的体裁要素,对仗就是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汉赋骈体文运用对偶笔法,因而出现萌芽状态的对联。东汉孔融经常吟诵的“座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就是独立使用的对仗句;西晋文学家陆云与荀隐的应对清谈“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鸣鹤”就是在“勿作常语”的要求下单独运用的对仗句;南北朝时期刘孝绰及其三妹刘令娴的两副对仗句,不仅语皆骈丽,而且题之于门,更是起到楹联独特作用。从起源上说,楹联起源于诗文中的对仗句,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形式规则。因此楹联已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绝不是律诗和骈文的“附庸”。

楹联文体的出现,以其独特的功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凡是别的文学形式所能担负的任务,它都要一试锋芒,大显身手;凡是别的文体承担不了的任务,它却能任劳任怨,当仁不让。这就是楹联的独特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联语体裁楹联
《俄罗斯的形象
——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评介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孔府的年节楹联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体裁好
切瓜分客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