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2例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

2013-06-10贺小兵刘登均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髋部髓内内科

贺小兵,刘登均

由于高龄患者全身机能的衰退,并存内科基础疾病较多,因而对围手术期治疗提出更高要求。2006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共为12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对其治疗结果及围手术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122例,男性68例,女性54例;年龄60~96岁,平均79岁[60~69岁26例(A组),70~79岁47例(B组),80~89岁43例(C组),90岁以上6例(D组)];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52例(42.62%),股骨粗隆间骨折70例(57.38%)。术前合并内科常见疾病情况见表1。本组患者于骨折前均能够行走,生活自理或者部分自理。入院至手术时间为2~7d,平均4d。

表1 患者分组情况及合并内科疾病情况

2 治疗方法 经过常规术前检查、皮套牵引及控制并存疾病后,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患者骨质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案方式。A组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3例,空心钉2例,解剖钢板5例,近端髓内钉1例;B组全髋置换29例,半髋置换7例,空心钉4例,解剖钢板5例,近端髓内钉2例;C组全髋置换2例,半髋置换24例,空心钉5例,解剖钢板10例,近端髓内钉2例;D组半髋置换3例,解剖钢板3例。术后给予抗炎、抗凝、制酸、镇痛、补液及支持治疗。定期复查生化指标,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3 结果 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住院时间16~43d,平均21.5d。122例术后随访6~30周,平均14周。术后按黄公怡[1]髋关节功能评定:优74例,良26例,中14例,差8例;优良率为81.97%。不同年龄组的术后优良率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术后并发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经积极处理后治愈或好转。

表2 术后并发症的统计

讨 论

老年患者的生理功能衰退,重要脏器的应激能力低下,术前改善患者一般情况,严格监测电解质,适当控制及预防肺部感染,治疗内科疾病。

术后并发症及预防:(1)术后早期并发症:老年患者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失血等影响,易产生机体内环境及电解质紊乱,诱发基础疾病加重,术后应加强心电监护,吸氧,控制输液量,动态检测电解质、酸碱平衡,常规应用制酸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血管的硬化,易形成下肢血栓,可用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斯匹林、丹参等预防,还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物理方式促进静脉回流包括肢体气压、静脉充气泵等,同时嘱患者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加强足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术后早期渐进膝、髋关节活动。(3)药物预防感染: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偶有切口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引流和使用抗生素,若手术切口引流液增多、性质变化,及时送细菌培养+压敏实验。对于肺部和泌尿系感染预防主要采取鼓励患者深呼吸、翻身、咳痰,术后早期坐立和保持阴部清洁,鼓励自主排尿等。(4)预防骨质疏松:虽然导致老年髋部骨折的原因众多,但骨质疏松是关键因素。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应用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刺激剂、骨矿化刺激剂等3类药物,促进骨小梁结构的重建和修复。

术后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让患者迈向健康的有效手段。老年性患者由于术后疼痛等因素,经常拒绝早期功能锻炼,可酌情术后予以镇痛处理,敦促进行等长肌肉练习及足、踝关节主动运动,并渐进膝、髋关节活动。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和鼓励患者早日下地活动,早期离床是预防各种并发症最积极有效的方法。

[1] 黄公怡,文良元.转子间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0):637-640.

猜你喜欢

髋部髓内内科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高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髋部练习(中级篇)
逍遥散加味降低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效果观察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