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州市养老护理需求现状分析及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的探索

2013-06-09马文樵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泰州市护理员专业技能

马文樵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泰州市是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之一,根据泰州市民政局提供的数据,截止2011年底,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有10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21.2%,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6.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9.35%,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2.5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3%。从以上数据看,无论是老年人口的数量,还是高龄老年人口的比例均高于全国和江苏省平均水平,并且每年以3%的速度继续增加。如此庞大的需要养老人群,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还会涉及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养老护理员人数的严重不足和护理技能的缺乏,解决这一难题,任重而道远。新一代养老护理员不仅能完成生活照料,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一定的护理专业知识、护理专业技能、康复技能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取无疑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并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1 泰州市养老护理员的现状

在泰州市民政局和泰州市福利院的大力支持下,对泰州市目前从事养老护理员人员(共416人),逐一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项目及结果见表1。

表1 泰州市养老护理员现状调查表

通过该表不难看出,目前从业的养老护理员年龄偏大,大多数都在40岁以上,女性居多,从业时间短,职业素养差,文化水平较低。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仍占3.6%,初中占22.8%,高中占32.2%,大专及以上占41.3%,人员的来源渠道主要是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妇女,从业时间0~5年占75.5%,6~10年占11.3%,10年以上占12.7%;84%从业人员从未接受过培训,有上岗证书的不到1%,大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康复护理技能。他们的工作也极不稳定,在公立养老机构(养老院和社区养老站)还相对可以,但大多数也属于无编制。而居家养老护理员几乎都是经过中介机构介绍工作,仍然处于打零工阶段,随到随走。不仅养老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且对养老护理员本身而言也无任何保障。

2 目前泰州市养老护理需求现状

笔者随机对泰州市区一些不同收入、不同文化、不同职业的50岁以上人群今后养老方式进行了走访调查,结果大约有70%的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大约30%的人愿意选择社会机构养老(包括公立和私立的养老院),其中在选择养老层面上的要求,大约有80%以上的人愿意选择高一点的消费,尤其是对目前有稳定收入并且将来能享受退休工资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人员,90%以上都愿意选择高一点标准的养老机构,除了得到一般的生活照料,还能得到专业的护理、专业的康复功能训练以及心理上的安抚[1]。从养老场所上看,不仅需要舒适的居住场所,还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体育、娱乐场所。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和将来几十年养老护理需求应该与社会环境、个人收入、子女收入和家庭氛围有关。大体分为三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社会养老院(包括公立和私立的养老院)。不管选择哪一种养老方式,都会根据自己和子女的收入水平来选择不同水准的养老护理,这就需要我们制订长期的、持续稳定的、分批、分层次的培训计划和相应的培训模式。

3 养老护理员培训模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升,对自身和子女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社会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再只着眼于传统形式的突击式培训、发证、上岗,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不同的社会人群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模式[2]。但无论哪种模式,整体培训目标要着眼于:(1)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2)生活照料;(3)护理专业知识;(4)护理专业技能;(5)康复训练能力;(6)法律法规。培养对象要面向社会多种人群。

3.1 夜大式培训(培训时间约半年)

培训对象:目前从业的养老护理人员。这些人有足够的生活照料能力,部分人也稍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制订培训计划时,要侧重于对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康复训练能力的培训,将职业素养、人文修养和法律法规的培训融合于对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康复训练三者之中。在授课中教师可以在某项护理操作技能或某项康复技能训练示范的同时贯穿职业素养、人文修养和针对性的法律知识,这样对一些年长、文化水平低的受培训者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容易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养老护理员综合素质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讲述护理专业知识,同时做到培训课时上的合理分配。以培训100课时为例,60课时讲解护理专业知识,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争取做到事半功倍。26课时用来指导学员专业技能训练;10课时用于对老年人的康复训练技能的学习;4课时用来讲解生活照料及人文关怀。经过大约半年时间的夜大式培训,将理论和实践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受培训者通过参加国家初级和中级养老护理员考试获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等级证书,持证上岗。为了所学知识适应时代需求,每年应再抽出一定时间进行继续教育。

3.2 集中全日制培训(大约三个月时间)

培养对象:社会未有过从业经历,但是有意向从事本行业的人员。来源有两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针对这些既没有实际生活照料经验又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主张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过程密切结合,从课时分配上看,可以理论与实践各占1/2,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三个月的全程培训过程中再集中3-5天专门到有规模的养老机构进行现场实践。将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养、人文修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康复能力、法律法规融汇于养老护理的实践中,经过这样一个周期的培训,督促学员参加中、高级国家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资格证书持证上岗。上岗后每半年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集体业余强化训练。使大多数人获取高级养老护理员资格证书,少数人能获得养老护理员技师资格证书,社会认同感得到一定的提升。

3.3 养老护理员的学历教育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上述两种培训模式的养老护理员肯定仍然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是对一些高收入的退休老人,他们不仅经济条件优越,还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对养老护理员的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般生活照料、专业护理,更多的是来自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需求。甚至在养老护理员的仪表和形象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模式上不要墨守陈规,要与时俱进,如将现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模式逐渐转变为学历教育模式。可以考虑在政府的主导下,委托中高职卫生职业学校每年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招收初中应往届毕业生,制订全日制教学计划,从教学计划上可分为五大模块: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生活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康复训练。集中半年时间到正规有规模的养老机构实地强化训练,学习期满后可直接参加高级或技师考试,获得养老护理员上岗证书。

4 结语

不管哪一种培训模式,培训的宗旨都是为了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全社会今天和未来的养老事业提供人力保障。但是为了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发展和不断壮大,还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和监管,切实保障这支队伍的自身利益,尤其是基本工资,各种保险和福利待遇,使养老护理员安心工作无后顾之忧,才能使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1]谷巧月.术前宣教和心理安抚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10-11.

[2]殷瑾,马倩,徐梓皓.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农民培训模式和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2):60-70.

猜你喜欢

泰州市护理员专业技能
泰州市打造“五个过硬”的应急队伍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准执法“先手棋”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泰州市下好节后安全“先手棋”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