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要善用教材 让教材走进生活

2013-06-06丁崇华

现代教育信息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材生活语文

丁崇华

传统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教材的讲解,增加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功利主义的侵袭和应试教育的挤压下,形成了"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禁锢了教者的思想,不敢超越教材,教材成为教学的依赖。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只要有可能成为考核学生学习成绩的,都灌输给学生。相反,那些很有实用价值、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但不可能在考试时遇到、无法用分值来衡量教学效果的内容则成为选学内容,抑或不讲,抑或略讲。这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大相径庭。

教材是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我们教学素材的参考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理论平台,是教育科研人员以及教学一线的工作人员根据少年儿童身心特点、凭借自己多年教学经验编写而成,有着很强的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所以,教材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依赖于教材,被教材的编排思想和内容束缚住手脚。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组合教材、运用教材,让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1.教材是生活的再现

教材中编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是平时的生活场景经过作者的笔,利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是情感的再体验,意识的再强化。其意义在于把已有的认知、体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再付诸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基础。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情景教育的提出者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景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根据教材创设一个学生学习的情景,把学生带进教材,让他们融入其中,与教材同喜同悲,同欢同乐。让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寓寄在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教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随着感情的迁移过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生活是教材的延伸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但知识的渊博不仅仅在于此。生活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宝库。教材只是语文教学的介质,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应该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师生应该利用各自的生活实践,共同合作,共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每堂课应该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例如:下雨了,有些学生老是往窗外看,老师让学生到室外去"疯",不过有个条件:得带着任务,用心去观察。同班老师的小孩没人带,课间跑到教室找妈妈,快上课了,小孩赖着不肯走,教师索性让学生写观察作文《小妹来到我们班》。班主任在班上放了一本本子,取名《心灵网吧》,让学生们按照网络规则,用网名来写公开的悄悄话,老师叫"大江东流",学生们则叫"小酷妹""小侦探"等等,把许多不便言说的东西都写在本子上。教师把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片段、场景、细节,充分加以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命活动。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其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材,拓展教材运用的领域,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整合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构建一个开放丰富的业务学习的世界,要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开发学习资源。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适合于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做到让业务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教材生活语文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