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2013-06-05蒋志洲

质量与标准化 2013年6期
关键词:上海市公共服务标准化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上海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文/本刊记者 蒋志洲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已成为21世纪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手段,依托标准化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效率已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011~2015年战略规划》(草案)中“实现全球愿景的十个关键目标”之一就是:在标准制定中支持公共权力机构的需求,提高支持公共政策的标准价值,在公共政策中跟踪对国际标准的引用,进行案例研究,突出最佳实例,鼓励更广泛地采用标准。

创新机制建设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作为国家公共政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贯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不断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标准化方面摸索前行,并首先在机制建设中寻求创新与突破,在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于民等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为上海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上海市标准化工作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0年决策组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所,落户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希望用国际化视野审视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现状与未来,通过政策研究、制度设计、规范编制,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提高服务能级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这是上海市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工作的重大突破,也是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次创新。

近年来,国际大都市的战略定位对上海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目标。2013年,为了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本市公共服务与管理事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上海又成立了公共服务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市公共服务与管理标准的技术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国际研究、重要标准研究、共性方法研究等,结合地方实际,遵循急用先行原则,快速有序地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以满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要求。

10年探索硕果累累

实际上,早在10年之前,上海已经在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领域开展探索,成效显著。现在上海市民出行时只要带上一张薄薄的交通“一卡通”潇洒一挥,就可以告别找零的不便和尴尬。然而在享受便利的时候,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潇洒走一回”是通过统一的技术标准来实现的。标准化为上海市民带来的生活便利并不仅限于此,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水、电、燃气、电信、移动电话等公共事业账单,仅凭账单上的条码就可以通过便利店、超市、网络、手机、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方式快速完成缴费。

此外,上海还在市容环卫领域标准化体系研究、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等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领导下,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了7项世博会地方标准的研制工作,涉及信息安全系统、票务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不同领域,为世博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2011年,上海市颁布DB31/T 544-2011《行政审批业务手册编制指引》、DB31/T 545-2011《行政审批办事指南编制指引》两项上海市地方标准,市建设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等9个委办局依据该标准开展了98项审批事项的标准化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了上海行政审批效能提升。

打造城市人居新模式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上海追求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所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随着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发展,按照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的要求,上海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本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需要的、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的地方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服务工程,发挥标准化在加强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以及服务保障民生中的有效支撑作用;实施标准化示范工程,发挥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把标准化示范试点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领域拓展和深化,创造更具活力、魅力和高质量的城市人居新模式。

猜你喜欢

上海市公共服务标准化
公共服务
标准化简述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