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

2013-05-31陈碧舒彭凤韵梁群谭惠芹毛艳

当代医学 2013年17期
关键词:麻醉师主动脉瓣体外循环

陈碧舒 彭凤韵 梁群 谭惠芹 毛艳

体外循环手术是应用人工管道将大血管与人工心肺机相连,将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氧合,再经血泵将输回动脉系统,是一个复杂、高难度的治疗过程,术中对护理配合的要求也较高[1]。我院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实施优质的麻醉护理配合,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 年 2 月-2013 年 1 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 30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年龄分组。A组 165 例(男 88 例,女 77 例),年龄 18~70 岁,平均(48.64±10.43)岁,体重 50~75 kg,平均(64.42±7.57)kg;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47 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6 例,二尖瓣置换术 24 例,主动脉瓣置换术 33 例,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 7 例,法洛四联征矫治术 18 例。B组 135 例(男 74 例,女 61 例),年龄 5 个月~16 岁,平均(6.64±1.95)岁,体重 6~50 kg,平均(26.73±5.44)kg;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40 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32 例,二尖瓣置换术 18 例,主动脉瓣置换术 27 例,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 6 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 12 例。两组患者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麻醉前进行体外循环用品的准备,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选择不同的型号,包括氧合器、膜肺管道、滤器、动脉插管、静脉插管、心内吸引管、心外吸引管等。检查麻醉机工作性能,七氟烷或异氟烷是否加满,是否漏气,根据需要更换钠石灰。常规准备全麻用药和各种抢救药品等。根据患者身高、体重选择气管导管型号,根据年龄和手术需要准备双腔中心静脉包或三腔中心静脉包、压力传感器、穿刺针、漂浮导管、延长管等。未成年人按照年龄、体重准备小儿专用的呼吸皮囊、螺纹管、袖带、静脉包、穿刺针等[2]。

针对患者对疾病预后、手术创伤、麻醉风险等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关心、安慰患者,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麻醉和手术操作[3]。

术前提前到岗,再次检查用物、药品是否准备齐全。配合麻醉师进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熟练进行桡动脉、足背动脉或股动脉穿刺,以便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及时准确地了解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液pH值、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以维持机体内稳定平衡,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妥善固定静脉通道,小儿可采用专用输液吊瓶或输液泵控制输液量。动脉穿刺部位采用红色标签做标记,静脉穿刺部位采用蓝色标签做标记。深静脉穿刺后连接双腔静脉导管,分别接三通管,用于连接升压药物、降压药物和全身麻醉药物的输液泵,严格按照患者体重计算用药量[4]。

帮助患者摆放合适的体位,胸部、背部稍垫高,双上肢裹塞体侧,电刀负极板放置于下肢肌肉较厚处,以防发生电灼伤,牢固固定双下肢。妥善固定各种管道,防止发生扭曲、受压,尽量保持体位舒适。注意观察尿量,如出现少尿、无尿,及时报告麻醉师并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麻醉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血钾和激活血凝时间(ACT)监测,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随时做好吸痰准备。术毕备好转运呼吸机、转移监护仪等设备,协助麻醉师连接各种管道连线。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尽气道分泌物后再行转运患者。由于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管道较多,注意妥善处理。在搬动时动作轻柔,保证搬运途中的氧气供给[5]。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体外循环手术操作难度大、专业性强,对术中麻醉效果要求高,护理人员与麻醉师的熟练配合,熟悉麻醉师的操作习惯,从而默契地配合麻醉操作,做到忙而不乱,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避免工作失误,提高麻醉质量,保障体外循环手术的顺利完成。与成年患者比较,未成年患者由于机体各项机能发育尚不完善,治疗和护理配合程度也不如成年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较高。因此,良好的麻醉护理配合对该类患者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应实施优质的麻醉护理配合,尤其对未成年患者而言更为重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1]杨洪军,杨学权,杨桦.11 例急诊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处理[J].重庆医学,2007,36(15):1501-1502.

[2]黄坤静.45 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手术配合[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70-3771.

[3]檀文好,莫伟波,黎必万,等.胸壁打孔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体会[J].西部医学,2010,22(9):1642-1644.

[4]刘燕梅.体外循环手术巡回护士的配合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10):116-117.

[5]邓妮惠,姚莉.体外循环手术的麻醉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79-280.

猜你喜欢

麻醉师主动脉瓣体外循环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麻醉师麻醉前访视是为了获得这些信息
超高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分析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A Survey of Surgical Patient’s Perception about Anesthesiologist in a Large Scale Comprehensive Hospital in China
主动脉瓣环扩大联合环上型生物瓣膜替换治疗老年小瓣环主动脉瓣狭窄的近中期结果
想得美
误听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