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内容概况

2013-05-25北京市第二中学100010

地理教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保加利亚教学大纲灾害

北京市第二中学(100010) 张 英

国外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内容概况

北京市第二中学(100010) 张 英

一、概况

“致力于将灾害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是国际灾害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此外还有“灾害教育的方式趋于多样化—培训、编写教材、学生参与制定防灾计划与模拟演习”,最终目标是构建防灾安全文化。可见,研究将灾害教育纳入学校课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的灾害教育课程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内容,以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新西兰、南非为例;二是学校各科渗透式教育教材、安全教育读本等,以日本与印度为例;三是专门高中的教材;四是公众教育教材。囿于篇幅,本文仅对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内容做梳理,选取一些国家概况作简介。

1. 法国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

法国的学校课程很少考虑纳入灾害教育。中学关于自然灾害的教学并不多,目前只有中学课程计划中的第五学期包含这样的课程。即便如此,在课程计划或者教科书中也没有详细阐述自然灾害。教师对于自然灾害这个话题的讲解也存在很大差异,几乎没有教师会重视灾害教育。在法国,与其说地理是一项教育或者实践,不如说它是教学。在中学的第一到第四学期(15~17岁),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对于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的分析:世界上的大国;超级国家联合体,例如欧盟和国际组织。

该课程计划会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但灾害并没有被详细阐述。学生们需要学习火山、台风、地壳的构造等自然现象的发生过程。人类是如何和这些灾害共存的呢?人类的哪些行为导致了这些灾害?但这些都没有引起重视。在教材中,涉及到灾害现象的页数并不多。通常情况下只象征性地包含一些包括几项条款、图片和地图的报纸文件。同时,有些教师承认他们在课堂上并不会提及自然灾害。其中一些教师说,在课程计划和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自然灾害的章节。还有一些教师没有给学生们介绍灾害的概念是因为他们认为灾害给人们带来的感觉非常消极。在讲授任何灾难事件时,这个老师都会教给学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如何相互联系的,以学习新闻来导入,了解认识大自然的方法(Clary,1996)。

2. 德国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

德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各个联邦都有自己独立的课程(Boehn,1996)。在所有联邦的课程中,14~16岁的学生都要学习自然灾害这一主题。自然灾害被当做自然地理的一部分来传授。在一些联邦的课程中,自然灾害有一个完整的顺序。在其他联邦的课程中,特殊的自然灾害被整合到区域地理中。如学生们在学习意大利这个国家时就会了解到火山灾害,在学习孟加拉国这个国家时就会了解到洪水灾害,在学习墨西哥这个国家时就会了解到地震灾害。

表1 巴伐利亚课程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巴伐利亚的教育部门,1984)

学生要学习世界上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的主要地区。他们要学习以下区域:几乎不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例如,西欧和北欧);只受一种特定自然灾害威胁的区域(例如,南欧只受地震灾害的威胁,澳大利亚只受旱灾的影响);受几种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例如,中国同时受地震灾害、水灾、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影响)。

3. 保加利亚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

7年级的基础自然地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环境的组成(全球范围内)与地球的地表状况。在“大气与气候”这一主题中,当学习保加利亚本地风时,水龙卷的发现(vitosha,1956;Rodopi,1961年)都有提到,但是关于冰雹、霜冻和旋风的教学资料却几乎没有。在“水圈”这一主题中,正文中没有提到保加利亚的洪水及其影响。在“岩石圈”这一主题中,有单独的“火山与地震”一课。这些地球上基本的自然现象在课程中都有描述和解释,但是发生在保加利亚甚至巴尔干半岛的例子却没有引用。教科书中给出了一些根据地震的严重程度确定等级的资料,但却没有提示关于地震发生时人应采取的正确行为。在学习“风化与侵蚀”这一课时,将会再次提到滑坡,但只是理论层面的,没有实践和应用的目的。

9年级的保加利亚自然地理学科包括两个主要的部分:基础知识(自然组成)和区域知识(保加利亚自然区域地理)。相对来说在基础部分关于基本自然现象和过程的知识较多。“保加利亚救援”这一主题包含了关于保加利亚地震活动性的资料。还有近170年间观测到的地震图。该国还有一些更严重的地震,这部分知识会在附文中提到。此主题下,还有一些关于多瑙河斜坡以及黑海沿岸的滑坡的资料。在“保加利亚河流”这一主题中,有关于多瑙河以及一些保加利亚河流诸如马里查河和Rositsa河洪水的表层信息。其它的基本自然现象诸如冰雹、霜冻和风暴在整本教科书中都没有提到。在区域地理部分的课程中,更少提到基本自然现象和过程。更有甚者,整本教材都没有提到关于自然灾害的相应的地理链接、必要的专门的技能。

4. 新西兰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

John Macaulay(1996)介绍了《新西兰的自然灾害教育》,并指出:为了使学生对自然灾害作好准备,学校课程是最好的途径。灾害教育主要强调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但是也关注对自然灾害的响应。灾害教育应在小学开始进行,在中学继续深入。灾害教育在各级学校必须由一个科学的课程统整,因为理性决策、批判性分析、风险评估都需要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灾害教育使学生有机会学习救助服务并参与社区合作项目,这能帮助更多的社会群体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准备。介绍了三方面的教育问题:学校的安全程序,学校课程中的灾害教育及防灾演练项目。虽然至少一个世纪以前,所有学校就有了有效的疏散程序,尤其是火灾的逃生程序,但是1~4年级的综合社会课程大纲却表明,至少20年前,教学中一直没有规定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公共防护程序(社会课程大纲指南,1977)。公共防护最初是作为正式的社会管理(3年级)或社区活动(4年级)范例来学习的;其次是作为人类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例子来学习。

中学阶段的自然灾害学习也是近来才有的,是1986年综合地理课程大纲中5~7年级的一部分。其规定的一般主题都带有明显的自然因素,同时又与人类社会现象密不可分,且总是产生灾难性的结果。

为了通过学校考试,考生们需要任选一种新西兰的自然灾害:地震、滑坡、火山爆发、海岸侵蚀或洪水进行学习;学习澳大利亚的干旱或西南太平洋岛屿的飓风。学生们需要概括灾害发生的整个过程及顺序、灾害对公民的影响,以及人们增加或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学校规定地理的自然灾害主题只有新西兰的例子,相关教学也是为了符合考试要求。近几年,已有约1/3的考生学习了相关内容(1989年的65 452个考生中有21 111个学习了相关内容)。

5. 南非地理课程中的灾害教育

表2 南非地理教学大纲中灾害教育内容

表3 南非地理教学大纲中灾害教育内容

不同标准(年级)的地理教学大纲都是用双重方式处理灾害内容的:1982年教育与文化部教学大纲与1985年德兰士瓦教育部教学大纲,分布于地貌学、气候学与区域研究。南非学校的初中阶段是从第五标准开始的,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3岁,初中阶段最后是第七标准,平均年龄是15岁。高中阶段是从第八标准开始的,学生的平均年龄是16岁,职业学校最后是第十标准,学生平均年龄是18岁。如(表2)纲要表示的是不同标准阶段的课程可以融入灾害内容。值得说明的是,即使没有明确要求的,教科书主编也可以纳入自然灾害内容。

旧地理大纲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的(TED,1985),新大纲是为5、6、7标准阶段开发的,1992年开始推行(DEC,1992)。第7标准阶段的教学大纲中有专门的关于自然灾害的学习规定。自然灾害要专门学习7周,并且有非常明确的指导规定。教学大纲中,教师要从(表3)四个灾害类别中选择两个进行学习。

二、结论与建议

1. 教材内容比重的差异性。国外地理课程中的灾害内容不如想象中的多,可能与其它灾害教育专门教材较为完善有关。一般而言,灾害频发的国家,对地理课程中的灾害内容也较为重视,欧洲一些国家自然灾害影响较少,关注程度不够。灾害议题大多分布在自然地理或区域地理内容中,发达国家也较为关注灾害带来的社会问题。

2. 教材内容选择的区域性。在各国的中学地理课程中,要求学习的灾害类型主要为地震、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震是各国都要求学习的灾害类型,其次是洪水等气象灾害。从各国要求学习的灾害类型中,根据灾害的危害性大小,可看出各国根据其本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

3. 教材学习时段的合理性。由于国外地理课程的地位及开设时段,学生主要在初中阶段学习灾害相关知识,学时并不多,但这也不妨碍灾害教育的效果。已有研究也已表明,在初中阶段进行灾害教育效果较好。这也提示我们要在初中阶段加大灾害教育的力度,运用体验式、探究式等多样化方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4. 教材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教材中的活动有案例形式给出,通过案例揭示灾害的影响及考虑社会经济层面的成因;有任务等活动,以学生自动探究为主;通过体验式学习,参与防灾演练等,提升综合防灾素养。教材的文字系统、作业系统及图像系统比例较为合适,不因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技能的提高与态度的养成。

[1] 张英.中学师生防灾素养调查及课程与教学策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2.

[2] John Lidston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bout Hazards and Disasters[M]. Multilingual Matters,1996.

[3] 张英, 王民, 谭秀华. 灾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灾害学,2011(1):109-117.

项目资助:2011~2012年度“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一等奖资助(项目编号:JY11008)

猜你喜欢

保加利亚教学大纲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互动式教学大纲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以《工程制图与识图》为例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灾害来临怎么办?》
保加利亚的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