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动中国》颁奖词如何炼成

2013-05-20

博客天下 2013年1期
关键词:评论部感动中国刘凯

2012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已经启动,这个10年前开创的栏目除了推出一个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外,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体—《感动中国》颁奖词。

十年前,《感动中国》的节目还在策划阶段,时任新闻评论部掌门人的梁建增想找一段文字,未必能全面概括评奖人的一生,但必须用准确的方式,让这个人一生中的某个亮点更亮,也就是“让普通人闪闪发光”。

他翻阅了很多颁奖资料,找不到合适的可以作为蓝本的内容。他想到了新闻评论部的年会上表彰年度十佳新闻记者的环节,对这些记者的评价由不同的人来写,风格多变,妙语连珠。梁建增开始重新审视这些文字,他想把记者业余时间创造的文体改造后应用到《感动中国》的颁奖中。

女编导刘波承担了给第一届《感动中国》写颁奖词的任务。第一稿出来之后,制片人朱波对此全面否定:“简直就像一坨屎。”

刘波被要求重写。她重新阅读获奖人的故事,斟酌已经写下的词句,删掉有瑕疵的,想到一个闪光的词就写上,尽管还不知道怎么安排字句。3天之后,朱波收到了第二稿,第一届的颁奖词就这样出炉了。节目播出后,颁奖词开始广为人知,互联网上传播着这不到1000字的内容,作为一种文体的颁奖词初露端倪,也作为《感动中国》的一项必要元素确定下来。

颁奖词从初稿到成稿至少经过十几次的修改,有时候甚至是几十遍。最早写下的文字可能会荡然无存。精心构造的文字堡垒被同事们摧毁,重新来,再摧毁,再来。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坚固更精巧。

自2004年起,撰写颁奖词的任务就落在了记者刘凯头上。被问及写作门道时,刘凯说真实最重要。对外提起这份工作时,刘凯称,要花一两个月去搜集材料,最开始每个人写1000多字,然后精简到几十个字。“每写一次都是瓶颈,琢磨起来很受折磨。”

一个字一个字地推敲,汉字仿佛成了细小的玩具配件,不同的形状、材质和色彩,千百次的重新安排、拆掉,在5000多汉字中寻找最合适的那一枚。颁奖词折磨的不只是写作者,还包括栏目组、甚至台里的领导。朱波和梁建增经常对颁奖词的某个字进行讨论。

朱波回忆说,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罗明是个对文字很敏感的人,有一年,罗明对颁奖词提出了颠覆性的意见,他希望更短。大家心里都没底了。罗明说,没关系,过几天我改好了给你。

这一年的词,基本上是罗明重新起草的。朱波说,以往都是我们写完了,交给台长审定,这次是他拿着词给我看,特别谦虚,简直可以用“谦卑”来形容。他说:“你看看,我这词行吗?”朱波放心大胆地说:“嗯,这个地方还不够。”罗明又问:“那行,您说怎么改?”这一态度极为少见,让朱波印象深刻。

不少人专门下载颁奖词,作为辅导孩子作文的素材。刘凯笑称自己高考作文也不是满分,当他真正利用文字去表达的时候,才知道以前学的好多东西都不对。

有观众担心《感动中国》颁奖词会从最初的清新到成熟,再到极致灿烂,形成套路,最后成为陈词滥调。节目组对此倒不担心,他们觉得,颁奖词再优美精致,也只是感动人物的附丽而已。

猜你喜欢

评论部感动中国刘凯
Speedup of self-propelled helical swimmers in a long cylindrical pipe
High-resolution angle-resolved photoemission study of large magnetoresistance topological semimetal CaAl4∗
左手“反腐”,右手贪腐
“感动中国”视域下少数民族模范人物的中国精神特质评析
“感动中国”,“感动”语文课堂
现代中国多维观察
“感动中国”候选老兵究竟是“口误”还是“造假”
“感动中国”候选人陷“造假门”伤害了谁
Multi-constrained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for autonomous ground vehicle trajectory tracking
孤独是一个人的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