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英伟:“港商92派”样本

2013-05-14刘炎迅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38期
关键词:大城市

刘炎迅

王英伟的午餐是一份简餐,几片鸡肉,一小碗米饭,一杯乌龙茶。他吃得匆忙,之后还要从北京赶去承德,参加当地一个民间团体的活动。

他曾是不安分的青年、中年,如今是正在进入不安分的老年。

早在1975年,他就进入香港政府,一路官至香港工业署副署长。1992年却在事业得意之时,下海经商。

20多年来,他在香港商界亦风生水起。先后在多家香港上市的知名物业发展及建造集团担任决策管理职位,包括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恒基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和瑞安建业有限公司及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

如今他是具有75年历史的老牌建筑公司新昌营造集团的董事局主席。

有着逾30余年工作经验的他,仍年轻而富有活力。

下海

1992年,距离香港回归还有5年。

王英伟决定“下海”。

当时,他已经是港府华人官员中高级成员之一,处于“事业的高峰”,当他递交辞呈时,他的老外上司很惊讶:“你为什么要走?”

“我们很器重你,即使到了1997年之后,我们也会帮你安排一个不错的位置。”上司坦率地说完后,将王英伟的辞呈锁进了保险柜,“给你一个星期考虑,否则我就撕掉它。”

当时的王英伟,履历很简单,从香港大学毕业,考进了港英政府,成为一名政务官员,这是港英政府重点培养的新一代接班人。他一路做了17年,到1992年时,他已是香港工业署副署长,“相当于大陆这边的国家经贸委主任这一级别”。

“该懂得我都懂了。如果60岁退休,那时我还有二十几年,我愿不愿意重复做我以前做过的事?”王英伟反问自己。

做工业署副署长时,王英伟因为交流所需,经常和其他官员到大陆来看。他发现:“势头太猛了,中国神州那么大,我当官员只能守住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我不甘心,我要去闯。”

他其实不需要一周的时间,答案早已在心中。

身为高级官员时,他的生活无忧,享有各种待遇,比如有专职司机,“我去出访的时候是香港员工陪着我,到美国一下飞机就有人接,我要演讲的时候稿子都备好了,很舒服。”此外,他还住着港府分给他的300平方米住房,条件很好。

辞掉副署长职务后,政府在两个月内收了王英伟的房子。彼时香港房价已经很贵,他的钱只够一套地段较好的150平方米住房的首付款,10%,他需要月供另外的90%,一夜之间,他成了房奴。

孩子还小,老婆有点愁,但知道他是个喜欢挑战的人,没有反对。一家人从300平方米搬到150平方米,所有家具都扔掉了,因为摆不进去。当时王英伟对老婆说,“总有一天,你会住得比这里大。”

多年后,王英伟对《中国新闻周刊》承认:“男人嘛,当时讲这句话也没底的,但要敢于承诺。”

1992年是个特殊的年份,邓小平南巡,中国内地大批政府官员“下海”,是为92派。在王英伟看来,自己差不多就是香港的92派。“因为邓小平南巡,确定了改革路线,但从那一年南巡讲话起,大家就看到了一个势头,就义无反顾。”王英伟掷地有声。

下海就去上海

王英伟无疑是抓住了机会的人。

1992年3月10日,上海市市长黄菊向中外记者宣布,为了进一步支持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中央年初又给上海扩大5类项目的审批权,增加了5个方面的资金筹措权。

王英伟“下海”后的第一站,就是上海。回忆往事时,他不禁打趣:“我这个顺口溜挺好的,下海就去上海。”

他加入了嘉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以地产生意为主的企业,他担任副行政总裁。上班一个月,他就被老板派到了上海,任务就是“找机会”。

他问老板:“为什么派我去?”

老板笑着说:“整间公司,就你懂普通话。”

“那到上海与谁接洽?”王英伟又问。

答复:“我也不知道,你自己找找吧。”

王英伟拎个皮箱就到了上海,当时还没有浦东机场,他从虹桥机场一出来,有点蒙:人生地不熟,要往哪里去呢?

港商曾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大陆改革开放之初对财富的想象。第一个月,这个年轻的港商到处跑,居然和6家公司签好了合作意向,他觉得好得意,这也太顺了,但结果没有一家坚持到最后履约。

“明明跟单位说好了,后来区里的领导说不想做这个项目,然后又轮到某某书记反对,各种阻力。”王英伟有点挠头,后来他才搞清楚,内地的体制有个“四套班子”: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光和单位负责人谈好了,是不算数的。明白了制度,他以后就打四次交道,逐一拜访。

17年的港府官员,给他两样东西,终身受用。

一个是“视野”。“我看事情看得很远,跟下棋一样,能看出三步以外。”当年香港政府送他到牛津大学游学了一年。假期时,港府要求他拿出一个旅游计划,去各国游历,然后回来写报告:看到什么。十年后,王英伟又被港府派去哈佛大学读硕士,要他两年要把硕士学位拿下来,“就是要我接触世界,跟最顶尖的人接触、学习。”

另一个是“胆量”。“我进港府,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决策阶层,有判断以后你敢去承担,因为我不是神,肯定有不对的,肯定有失败的,但是你敢不敢承担,承认错了,修整、微调。”

王英伟做政务官员还学到了如何不断接受新任务的本领。那时政务官员每三到四年换一次岗,“我今天换了这个位置,如果有记者招待会我就要站出去,我就是这个项目或者这个范围的专家,就要通宵地看资料,硬背,一出什么问题就能解决,这种训练让人能很快地转换角色。”

人生回力标

1992年至今,王英伟的内地经历,恰似一个样本,折射了港商这一特殊群体的变迁和多样的体会。

当年刚到上海,土地出让的程序还不像现在这么严格有规,“什么价格是您跟区长谈的,并没有标准,不像现在有招牌挂。”王英伟回忆说,随意性很大。

王英伟托人见到了上海曾经的老市长汪道涵,当时他已经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王英伟就跟汪道涵说起这个“随意性”。

在王英伟的记忆里,汪道涵当时说:“我们也知道,我们也在改,我知道你们外商来这里,如果要盖一个房子,我们数过大概要七十几个章,盖章的部门很多,你们又不懂,你来了没有头绪,叫你跑这些头都晕,所以以后我们就要改革,改成一个一站式的服务,集中一个办事处,你们就不用跑了。”

章是变一个了,但是柄很长,有时还迟迟盖不下来,所以汪道涵说,改革过程当中要不断实验,不断改善一些官僚系统。这些话让王英伟印象深刻。他说看到了希望,也坚定了在内地投资的信心。

进入上海9个月后,王英伟就拿了两块很好的地块,一块在淮海路,一块在延安路,都是市中心黄金地段。

1993年,王英伟被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以及筹委会委员,参与香港回归的过渡安排。他因此有了更多身为内地政府官员的朋友。

但到了1994年,香港房地产进入低潮。他离开了嘉华集团,开始反思:“地产低潮这几年,我该做什么?”

因为有政务官的背景,他很会看政策,也与北京有接触,得知当时中央要发展基建,他于是决定成立一个基金,“专门承包路桥收费”。

当时杭州的钱塘江三桥刚刚建好,王英伟出资8亿多元人民币,承包路桥收费,之后几年,公司在内地收购了很多路桥,到1998年时,已在筹备上市。

就在去新加坡联交所提申请表时,时任总理朱镕基宣布:为了拉动内需,中国发行了2000多亿国债,原本和王英伟谈好项目的一些地方政府,此刻反悔了,他们说:不用你出资了,政府现在有国债了。

若干项目夭折,王英伟的上市计划泡汤了。他将手里的路桥,又一条条、一座座卖回给政府,之后彻底结束了路桥生意。

几年的基建基金管理人的角色,在王英伟看来,不是很成功,但也没亏本。同时,从1998年起,他开始了自己后来连续三届的全国人大港区代表的生涯。

他回忆说,自己曾经7年内做过香港5个区的区长,1997年,香港要选人大代表,由小团体选,彼时刚刚回归,王英伟从来没竞选过人大代表,要自己发动争取选票,就打电话,包括一些不认识的人。一天,一个人打电话来他公司说:王先生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我是观塘鲤鱼门村的村代表,我有权投票。

王英伟以为对方有求于他,就问:“有什么能效劳的?”那人却说:“我爸爸以前是村代表,现在我承继了,我爸爸做村代表的时候你是观塘的区长,我那个时候是小孩,他一直跟我说王英伟是好官,今天你来竞选人大代表,我这一票你不用求,你去做别的事情,我这一票是给你的。”

王英伟很欣慰,他说自己没有宗教信仰,不会说因果,但人生有时像一次投掷回力标,好好地投出去,一定能顺利接回来。

从NO.2到NO.1

2000年,他受聘加盟瑞安集团,担任副主席兼常务总裁。这家成立于1971年的香港企业,旗下有房地产、建筑及建筑材料业务等。

这个时期,王英伟一手操办的最大手笔,就是日后被全国人民记住的上海新天地项目。新天地项目之后,王英伟一口气在重庆拿了300万平方米、在武汉拿了200万平方米、在大连拿了100多万平方米的开发权。

新天地一炮打响后,王英伟很快就帮助瑞安集团在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瑞安集团上市后,企业运作趋于稳定,王英伟开始想,“一辈子都是做NO.2,做NO.2很舒服,但是也很担忧,现在是时候我自己干一番事业了。”2007年,王英伟离开了瑞安集团。

但一切还得看机遇。

2007年,已经是香港商界名仕的王英伟,被聘请担任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以及咨询会主席。同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向他颁发了银紫荆星章。

自己的生意也有了起色。当时,经营观澜湖的骏豪集团收购了香港老牌建筑公司新昌营造集团,并邀请王英伟加盟,担任主席。新昌开始架构改革,最重要的改动是,成立了地产部,自行发展推售楼盘。

“为了成立地产部,我建立了新的团队。”王英伟说,此后五年,“新昌的营业额从每年二十多亿增长到九十几个亿”。

当时香港政府宣布要做十大基建,包括建新机场、高铁等,王英伟看到了商机。他说,“如今我们在做高铁,高铁过深圳那一段的隧道就是我们在建,地铁沙中线也是我们在建。”

都是大项目。王英伟发挥了看准政策和趋势的本领,又看到香港政府宣布“香港教育、大学教育三年改四年”的新政策。“我就叫公司成立个特别部门,专门去拿大学的合同。”王英伟说,那时香港有8所大学,大概有6所是他们负责建校舍。

看好内地“城镇化”

直至2012年,王英伟看到,香港的十大基建项目都快建得差不多了,就开始琢磨:下面要做什么?这时候,他看到了内地的“城镇化”政策,于是投资去了辽宁铁岭。

“我的订单5年前是三十几个亿港币,现在是270亿到280个亿,所以两年多不接单,我也够了。”王英伟说。

“我经常说,领导一个公司不是每天坐在办公室批文,我是云游四海。”王英伟说,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前,他刚刚从巴厘岛回来。他去参加APEC会议了。“全世界的领导,一个一个上台演讲,两天下来,整个世界的局面怎么样都能了解,所以再辛苦我也要去。”

王英伟刚刚在北京完成了一个价值人民币20亿元商场的收购。他说,他现在的经营思路是两条线,一条线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收购商业,保证稳定现金收入。另一条线是,在二三线城市找大地块,配合政府的城镇发展。

城镇化这个关键词,在王英伟看来,就是商机和财富。他将第一个落点,就放在了铁岭,一个赵本山小品里的“大城市”。

王英伟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第一次知道了“铁岭”这座城市。

世博会期间,铁岭新城以环保低碳的独有特色,从全国6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作为未来世界城市发展和解决城市发展危机的典范,成为唯一一个入选地球馆的中国城市。城市地球馆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五大主题馆之一。

这让王英伟眼前一亮,他立即飞到铁岭市,实地考察铁岭新城。

铁岭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市之一,如今被确定为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按照辽宁省政府的决策,铁岭市作为沈阳经济区的组成部分,城镇化的重点是建设新城新市镇,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打造沈阳国家级中心城市。

作为传统农业地区,铁岭老城银州区的建成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2004年,铁岭确立工业强市战略,鉴于老城区承载力有限,次年底遂提出建设铁岭新城的目标,提出城市化、工业化双轮驱动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路径。很快,在铁岭县凡河镇,规划面积为22平方公里的新城动工,几乎再造一个铁岭城。

“别的城市旧城改造,是原地修补,而铁岭不一般,有理念,再造一个新城,不再是局部修补,而是一个全新的整体规划。”王英伟说,这很吸引他。当时他看到铁岭新城的布局,觉得“非常合理”,并且交通设施已经到位,高铁已经通车,距离沈阳市中心的高铁车程不过18分钟,每天对开17列,频率高,票价也才二十多元,性价比很高。

2011年,这座规模庞大的铁岭新城,又和开原市、昌图县、调兵山市、西丰县4个县(市)县城等一起,被辽宁省政府列为全省推进城镇化试点单位。

这下子,王英伟觉得,该正式出手了。他还记得第一次到铁岭新城见到的景色,“山清水秀,山不高,只是一个背景,它创造的是水景,环城河贯穿整个新城,路全部新的,绿化丰富,规划很有条理,市民广场已经做好,它还有很多天然的环境,所以我在想,这么宜居的一个城市,大家还不熟悉,绝对的潜力股啊。”

“我做地产发展,比较喜欢整体规划,喜欢操大盘。”王英伟说,20年前的上海新天地是如此,如今铁岭投资20个亿的星悦南岸综合体项目也是如此。该项目一期占地180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他拿香港来比较。曾经有个叫太古城的楼盘,原来是做船的地方,很偏远,当年香港最大的地产集团太古集团去开发,很多人还不明白,为什么去那么远建,但现在,那里是香港最抢手的中产阶级聚集之地。

在铁岭,王英伟能感受到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情。比如,王英伟设计了一个很大的空间,做成室内水上乐园,最初消防遇到了问题,超出当地原来的安全标准,“但是我这是世界先进的标准,省里就出面,组织专家来论证,如果市里面不支持我,我是很难做的。”王英伟说。

王英伟很关注新闻,他看到最近几年到处是“逃离北上广”的新闻,觉得这正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机遇。经历过大城市的青年回到二三线城市,能带来大城市的经验,有助于这些地方城镇化的发展。

Why not

除了商人的角色,王英伟的身份还有很多。很多朋友都说,这是个跨界的人。

他是商人,因为他是两家上市公司主席;他是政治人物,因为他当选过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教育家,担任了香港浸会大学11年的校董会主席;他还是青年团体领袖,曾任香港青年协会会长;他是福利界人士,在香港福利咨询委员会担任过六年主席;他还算是艺术界人士,因为他还担任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主席;当然,他也仍然是公务员,现任香港政府公务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主席,决定每年公务员的加薪标准,“我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但是这个偏偏就是我的财富。”

但无论在香港官场还是生意场,王英伟都被视为强人,虽然他觉得自己骨子里多愁善感。他说,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他太太在一旁还没有哭,他已经哭得稀里哗啦。

有时,他也能从电影里找到人生体会。比如电影《返老还童》,讲述一个人出生时已70多岁,越活越年轻,到最后变成了一个小孩子。王英伟就想到,自己的新昌公司已有75年历史,如何保持年轻状态呢?他觉得,内地城镇化大趋势,就是他的一剂良药,他相信自己在铁岭的投资。

而在看另外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时,他看到了坚守内心的重要,即便是在逆境中,即便有时需要冒险。

他说,无论是当初他开发上海新天地还是如今的铁岭项目,总有人问他:“Why?”

他的回答通常也是他的口头禅:“Why not?!”

猜你喜欢

大城市
动漫show :《肆式青春》:大城市的温情,北上广的爱
大城市里的小象
北边
余生太短,请你去大城市浪一浪
梁建章 如何讓大城市擴容扶貧
数据在线
数据在线
数据在线
数据在线
数据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