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莫言

2013-05-14陈涛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诺奖莫言新闻周刊

陈涛

“这个事情还没有人知道,我们还没对外说过。”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在山东高密的家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事情”指的是他本人已和山东人民出版社签了一本书的出版合同,暂定名为《大哥说莫言》。

这个寒冷的冬天,“莫言热”并没有冷却的迹象。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关莫言的任何消息都会成为头条,出版业掀起了莫言作品及其传记的热潮;莫言的签名书在网上卖到了千元以上;而带“莫言”两字的注册商标和域名更被抢占一空;关于莫言是否登陆春晚的消息喧闹一时;更有莫言代言“泰山佛光天价烟”的商家炒作闹剧

莫言正在被消费。

“因为催热了莫言”

1月2日下午,管谟贤在家中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莫言获奖后,出版社就找到他,希望他把写莫言的文章收成一个集子出版。这段时间,他都忙着修改此前写的篇目,也添加了对莫言获得诺奖的评论,而妻子王梅棣帮他在电脑上打字。

其实,莫言获得诺奖后,各出版社推出了很多本有关莫言的评传类作品。比如,《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的《莫言评传》就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加印了2万册。而由评论家张清华、曹霞编的《看莫言——朋友、专家、同行眼中的诺奖得主》也很快上市,该书还囊括了莫言的一篇自述《故乡、梦想与我的创作》。此外,还有诸如《莫言论》《莫言作品解读》《为什么是莫言》等书纷纷上市。

同时,由莫言研究会曾在2011年末出版的《莫言与高密》也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再版。该书此前只印了5000册,“有些花钱买书号,出版社送几千本书的意思,是没有稿酬的。”管谟贤说道,他是该书的作者与编委之一。

事实上,叶开与河南文艺出版社签约的《莫言评传》出版合同在2011年末即已过期,但叶开允许了出版社再印。“原来在2008年有了一版,现在因为(获得诺奖)催热了莫言这个事嘛,就加印了。”叶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加印时是为了抢莫言获奖的热度,因此关于《蛙》获得茅奖和后来的诺奖内容,都没能涉及。这两个月来,叶开又进行了增改,并与21世纪出版社签约出版了《野性的红高粱:莫言传》,元旦期间上市,首印3万册。

大约四年前,文学批评家谢有顺主编了当代作家的一系列传记,叶开负责撰写莫言。他花了两年时间,多次和莫言交流,并让莫言校对过全文,最终得以出版,“是那套书中最晚交稿的”。

当时谢有顺还开玩笑说,“要是莫言哪天获奖了,你也成了老大。”几年后,闲谈成真。除了传记外,叶开10年前针对莫言研究的博士论文《沸腾的乡土》也将经过“更新”,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们都抓了很多盗版的”

在获诺奖后的一周,上海文艺出版社加印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品系列”,首印20万套,其中包括了莫言之前的《与大师约会》《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16本小说。

而2012年5月与莫言签约的北京经典博维出版公司也拥有莫言作品及周边衍生产品的版权,并在11月前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莫言文集》共计20本书,其中包括此前未出版的《我们的荆轲》等4本书,首印为3万套。几个月来,已加印6次,码洋过亿。

“莫言的获奖作品比如《蛙》《生死疲劳》《丰乳肥臀》是卖得最好的,都有几十万册。”莫言在经典博维的责任编辑红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只有上海文艺和经典博维享有莫言作品的版权。

但事实上,有些其他出版社虽然与莫言的合同已过期,仍以“库存”的名义再次发行莫言作品。“我们已经补了授权,也跟很多出版社接洽联系过,他们印都印出来了,就只好卖。”红雪说。

更让经典博维公司头疼的是盗版商和地摊小贩。“我们都抓了很多盗版的,现在已经上法庭。”红雪说道,“但很多在外地的,查起来就难了。”

不仅仅是书。

2012年12月,经典博维将莫言的三件书法作品送上拍卖会。一场名为“纸上云烟近现代文人墨迹”专场上,莫言的一件扇面《鲁迅诗》、一副对联及一件写于1986年的铅笔信札,现场无底价开拍,每件作品经几十轮举牌,共计以11.73万元成交,买家是普通的个人藏家。

对于莫言的书法,大哥管谟贤很清醒,“他是个作家,不是书法名家,算是名家书法。”在高密,莫言曾经给很多人题过字。“一般朋友邀请他写,他都不会拒绝。”管谟贤说。莫言在获得诺奖后的记者会上也曾开玩笑说,高密随处可见他的题字,甚至连厕所都有他的墨迹。

“我们不想挣那样的钱”

人们并不满足于用莫言两个字盈利,更希望莫言本人能亲临自己的活动现场。

管谟贤透露,“元旦时青岛那边搞了个慈善拍卖会,叫我陪着莫言去,签名书拍卖捐给山区儿童,我们都不去。”

大嫂王梅棣也在一旁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莫言的书签个名,就拍得很贵了,我们也觉得这样不好。慈善也不在这一次嘛。何况莫言的确很忙。”他们很惊讶网上莫言的签名书竟然卖到上千元,而这其中很可能包括经他们手流传出去的签名书,“有些人来找签名或许动机不纯”。

莫言2012年9月1日回到高密,11月15日返京。两个月时间,上千本“莫言作品”找到管谟贤夫妇,托他们给莫言签名。“找来的,莫言是不会拒绝的。小区里的人叫我们给一本,我说我们自己都没签。”莫言大嫂王梅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莫言成为明星,自然有人希望他能代言自己的产品。一家海南的饮料公司托熟人找来,要莫言做代言人,或者让莫言的大哥管谟贤、二哥管谟欣做代言也行。但管谟贤和管谟欣都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我们不想挣那样的钱,何况我们的生活本来也挺好的。”

1月2日的中午,莫言二哥管谟欣披着军大衣回到了家,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又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赶去“莫言旧居”。如今,管谟欣每天都会跑很多趟旧居,虽然旧居的院子大门是不关的,但院子的房间门还是得上锁,“怕有小孩子进去捣乱”。

在莫言获奖后的几天,院子里的菜苗早就被游客拔光或者被记者踩平了。如今,院子里铺盖着积雪,而南面的院墙也在一个月前由莫言的家人垒了起来,房间内打扫干净。管谟欣管理着这个老院子,“只要还是我们自己的,那肯定不收门票,那么多游客大老远地赶来,我们已经很高兴了。”

“莫言等于是重大的气阀”

无论是莫言的大哥管谟贤、二哥管谟欣,还是莫言小说《蛙》中的妇产医生原型表姑管贻兰都对《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说,他们的生活 “唯一的变化就是找来的人多了”。

管贻兰住在与平安庄隔河相望的沙口子村,她说自己挺喜欢和前来探访的记者们聊天。其实,家人们也知道莫言获得诺奖后被众多商家利用炒作的无奈,比如此前关于莫言代言山东本地“佛光香烟”的事。“很明显是假的嘛,因为我们国家规定香烟是不能做广告的,这是常识。”大哥管谟贤说。

而仅在莫言获得诺奖几天后,“莫言醉”的酒类商标被炒至上千万,而这与莫言本人毫无关联。

另外,莫言曾在2011年底为郎酒集团写过一篇短文《水乃酒之魂》,在莫言获诺奖之前,该文章及莫言的照片被诸多报刊作为软文广告,获奖之后更以“诺贝尔文学奖首位中国籍作家莫言作品”刊登。管谟贤说,“这也不是莫言代言,就是莫言给他们写了个文章。”

经典博维公司的责编红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莫言至今没有代言商业广告,有的话,我们公司也会知道。”而对于此前莫言代言CCTV网络春晚的事,红雪说,“我还会跟莫言核实。”

与莫言脱不了“干系”的是高密每年秋天举办的为期5天的“红高粱文化节”。据莫言文学馆馆长毛维杰说,“每一年,莫言都会出席,每一年也有关于莫言作品的研讨会。”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环节是参观莫言文学馆。

“从莫言获奖至今,莫言文学馆已接待媒体160多家,接待游客8600多人。”毛维杰说,目前该馆正在着手更新莫言获奖后的展览。

2012年10月底,刚获得诺奖的莫言在第三届红高粱文化节上说,“节日并非因我而设”,“文化节尽管跟我有一点关系,但我发挥的作用很小”。

而远在贵阳,一家连莫言未曾到过、也未曾知晓的“莫言饺子馆”已由北京某拍卖公司代理拍卖其饭馆商标,起拍价150万。

“作为一个作家当然希望安静下来,目前来讲,这很难。中国人就特别好凑这种热闹,包括我们也是热闹中的一分子。这也是他获得诺奖的代价之一吧,有一些事情需要去承受。”叶开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在诺贝尔奖上,中国百年的焦虑,通过这个事件来缓释一下。莫言等于是重大的气阀,拧开了,让我们松了一把。”

猜你喜欢

诺奖莫言新闻周刊
过去的年
“我心目中的诺奖级作家”阅读札记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父亲让莫言比别人矮半头
爱因斯坦为什么没有两次获诺奖?
新世纪都有哪些日本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诺奖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莫言与鸟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