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人教子有义方

2013-05-14许石林

杂文选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子天性儿子

许石林

南北朝齐朝有个高级干部,很得意地对人说:“我的儿子,今年十七岁了,我们从小给他的都是正面的东西,他现在能写东西,文笔很好,我们还请人教他外语(鲜卑语)、请音乐学院的教授教他弹琵琶,已经是琵琶九级了。他还是齐朝的申奥少年大使、获得过很多奖项,以我儿子这种素质,我对他很有信心。”“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一般人听了这个父亲的话,非常羡慕。可是,同样作为高级干部的颜之推先生听了这个话,不当面说什么,也不当面扫人家的兴,反低下了头,回去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要是按照这样的成长路子,就是做到部长总理级的大官,我也不羡慕。”

颜之推对儿子们说,这样惯纵娇宠教育出来的孩子,命运都好不了。梁元帝时有个人,出身富裕之家,父母对他从小宠爱,父母本身就为人很虚骄,所以其宠爱无不失于教义,父母到处宣扬孩子这好那好,孩子有点过失,父母就百般遮拦,几次犯了错误,都让父母动用各种关系将事情抹平了。后来长大了,参加工作,粗暴傲慢的性格早就养成,招祸是免不了的,终于因为有一次在军中说话不检点,冒犯了前线司令员周逖将军,将军一怒之下,将这个人的肠子抽出来,用他的血祭了战鼓。

前人深知教育子女之难,故有“教子婴孩”之说,从小教育,越早越好。光爱孩子是不够的,教育更重要,且教子极为严苛,须臾不可惯纵。盖因人之天性追求自由无管束,这种人欲天性倘不被驯服,必然滋长为邪恶,害人害己。

一个人有好名声,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父母的影响和教育——北宋名相寇准,性格放达豪爽,为官正直清廉,但是喜欢奢华的生活,即花自己的钱,生活很讲究,“豪奢冠一时”。曾经陪宋真宗御驾亲征,两军阵前,皇帝忐忑难眠,寇大人却让人精心做鱼喝酒。寇准的儿孙们,也没有做什么坏事,但是沾染了父祖喜欢奢华生活的习惯,很快就把家业吃光了,穷困潦倒。司马光深为惋惜之余,以寇家儿孙当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的儿子,以此为戒: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司马光还举了另外一个宰相张知白的例子,做正面教材:张知白为宰相,但生活还是小科长的水准,别人劝他:“领导,您这样简朴,别人会说你装,会说你故意树廉名。”张知白说:“以我现在的收入,家里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可以,但是,我不能总当宰相嘛,万一我突然下台了,或者我突然死了,子孙养成了奢华的习惯,必然败亡。”人的天性,都是从简朴到奢华容易,从奢华到简朴就非常非常难了。

有的人对孩子的教育从不放松,以至到了全程监视的地步——

南北朝时有一个人叫郑果善,任鲁郡太守,他的母亲读过书,性贤明,还懂得处理政事。郑母教子十分严厉,儿子当官处理公务,郑母没事儿就在官厅屏风后面搬把椅子坐着听,如果儿子处理得好,回来就给儿子做好吃的,奖赏;如果儿子处理得不好,民有怨言,郑母回家就发脾气,甚至用衣襟捂着脸痛哭,把儿子吓得要死。郑母常常教育儿子:“儿子,知道怎么当官吗?首先要学克己功夫,就是不能贪。怎么才能止贪呢?就是生活越简朴越好,没有需要,就没有贪污。”郑母所用的道理,就是董仲舒给汉武帝所说的,官为朝廷名器,是大,其余都是小,就大者不取小。为了拒绝别人给她家送东西,干脆高调地吃素,连自己娘家送的东西都不要,政府有关制度给干部家属的生活补贴,她也给退回去了。除非有客人来访或逢祭祀,家中一律不吃肉。郑果善的母亲就是儿子的纪检书记,在她一对一地贴身纪检下,郑果善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廉吏。

今日骄纵小孩的大人们,难道不如南北朝一妇人?

【原载2013年第7期《南都周刊》】

插图 / 如此教育 / 祁雪峰

猜你喜欢

教子天性儿子
铁匠教子
打儿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孟母教子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或许,只因为天性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