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度透支“3·15”

2013-05-14陈广江

杂文选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假劣监管部门晚会

陈广江

等了三百六十五天,终于迎来“3·15”。这一天注定是喧哗而热闹的:几乎所有商家都义正词严地做出质量和信誉承诺,并大搞促销,把“消费者权益日”变成“促销日”、“消费日”;无数网友发起“随手拍”活动,对假劣商品穷追猛打,不亦乐乎;新闻媒体自然不甘落后,连篇累牍,刺激民众眼球。当然,“压轴大戏”非央视“3·15”晚会莫属,人们甚至会以“看戏”的心态享受这场视觉盛宴,对被爆出的惊天黑幕反而见怪不怪了。

这些年来,人们利用“3·15”维护自身权益,的确让不良商家付出了沉重代价,也给政府监管部门以舆论压力,更是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但是,官方和民间都赋予了“3·15”过多的内涵,把消费者的权益保障、生命健康都寄托于“3·15”身上,严重透支了“3·15”的作用,反而对现实存在的真问题视而不见。并且,在娱乐精神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甚至进入了娱乐化、狂欢化的泥沼!

“3·15”的不可承受之重让消费者的维权更加艰难。这一天,作为消费者,终于可以挺起腰杆向假劣商品和不良商家说“不”,但依然改变不了作为绝对弱势地位的现实;作为商家,这一天虽然是以弱者的姿态自居,小心翼翼、心惊胆战,但骨子里依然是强势一方,更是把商家的精明发挥到极致,硬是把“3·15”变成了挣大钱的机遇。不管是商品质量还是商家信誉,都不会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消费者在“3·15”这天占到的便宜必将在日后付出血泪代价。

一个“3·15”撑不起消费者权益的安全伞,也改变不了商界秩序的混乱、商业道德的溃败和诚信价值的迷失。消费者维权所面临的真问题显而易见:法制不健全,企业违法成本太低,监管部门有法不执、执法不严甚至利益均沾,制假售假者往往大发横财,商业节操碎了一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监管部门竟会把3月15日这天接到的投诉量和挽回的损失当作政绩大肆宣扬,这恰恰反映了平时维权的渠道之少、效率之低、成本之高!

不能不说的还有央视“3·15”晚会。仅仅是央视的一个消费维权的特别节目,竟然也能办成晚会,竟然还能走红,人们还像观赏春晚一样享受着这场“视觉盛宴”。把希望寄托于一场晚会而不是法治社会,这正是悲哀之处。更让人无语的是,民众竟然把质量丑闻当作娱乐作料,宣泄了,吐气了,骂娘了,又怎么样呢?被“3·15”晚会曝光的问题不是还存在吗?当然,我并非否认“3·15”晚会对于消费维权的重大贡献,只是想提醒民众,对于一场晚会不要太在意,娱乐化狂欢化更是不可取。

今天,我们还必须警惕另一种更大的恶,这种恶借助民众对“3·15”的殷切期望,借助人们对质量安全的不信任之心,浑水摸鱼,敲诈商家,甚至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网上多如牛毛的删帖公司、公关机构、五毛党,纷纷借“3·15”之机兴风作浪,行抹黑和敲诈之实。这种恶增加了商家的运行成本,终究是消费者埋单,“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

借“3·15”维权是好事,但须警惕过度透支“3·15”的作用,否则得不偿失。

【原载2013年3月15日《深圳商报·商报眼》】

插图 / 如此管理 / 梁 杰

猜你喜欢

假劣监管部门晚会
全国查扣假劣口罩二千五百万只
2018年农业农村部共查处假劣农资案3878件
假劣疫苗罚款额度“步步高”是一种进步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解析
谈判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二手车市场中监管部门与卖家的博弈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