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文期刊论文文献综述中的批判性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2013-05-14

关键词:批判性刊物语料库

唐 磊

(遵义医学院 外国语学院,贵州 遵义563002)

一、引言

文献综述是学术期刊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研究价值。综述中的“综”要求作者概括归纳前人的研究,而“述”则要求作者对前人研究进行评价。[1]从某种程度上讲,文献综述中的“述”往往比“综”更具研究价值。这是因为“综”的主要功能在于信息提示,而“述”具有“促销”的作用,[2]即作者通过评价前人研究来说服读者认可自己研究开展的必要性和学术价值。为了实现这一功能,作者在评述时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对以往研究进行批判,换而言之,文献综述中富含了作者大量的批判性话语,而这些话语的合理使用对提升文献综述的质量、论证作者自己研究的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英语仍然是绝大数国际学术期刊的通用语。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内许多期刊也相继开设了专门的栏目来刊登英文论文,有的学科甚至还创办了专门的英语学术期刊。鉴于文献综述往往是评判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比分析国内和国际同类期刊论文英文文献综述中作者的批判性言语行为,为国内学者撰写国际期刊论文的英文文献综述提供启示。

二、批判性言语行为及其分类

Martin-Martin和Burgess认为,学术写作中的批判性言语行为(critical speech act)是指作者通过综合使用各种消极的、负面性的语言资源来实现以下三种功能的行为:(1)批判他人研究的缺陷(存在研究误区或研究不充分);(2)表达对他人研究结果或观点的不认同;(3)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研究盲点或知识空缺。[3]在分类上,Burgess和Fagan从三个层面划分了批判性言语行为:(1)批判中作者是否直接介入;(2)批判对象是否具体;(3)批判方式是否直接。[4]作者直接介入是指在批判他人研究时作者通过使用人称代词来明确表明批判行为是作者本人发起的,从而完全承担批判出现偏差时所负的责任。相反,则是非作者直接介入的隐性批判。还有一种情况是作者通过转述他人对已有研究的批判来实现自己的批判行为,即借助第三方的批判。

根据作者是否明确指出被批判对象,批判行为可分为被批判对象具体的批判和泛指批判。前者中,被批判对象的姓名出现在批判话语中,而后者则把某个学术社区作为笼统的批判对象。根据作者在批判时是否借助模棱语(hedges)来控制或消减批判的力度,批判言语行为可分为直接的批判和间接的批判。在具体的批判言语行为中,作者为达到最佳的批判效果可能会综合使用三个层面的批判方式。

三、研究设计

(一)语料来源

为便于对比分析,本研究专门自建了两个平行语料库:国际英文期刊论文文献综述语料库(简称IJ-LR)和国内英文期刊论文文献综述语料库(简称CJ-LR)。两个语料库各收集了30篇英文期刊论文的文献综述。期刊论文的类型限定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IJ-LR语料库的语料来自四种国际语言学领域知名期刊:Modern Language Journal,Applied Linguistics,Language Learning和TESOL Quarterly。CJ-LR语料库的语料主要来自于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和其它刊登语言学类英文文章的核心期刊,如Academics in China,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为了保证研究的可比性,所收集的文献综述都是近十年(2003-2012年)发表的实证性研究。

(二)批判性话语标记的查找和统计

在查找批判性言语行为标记时采用了逐篇细读、结合语境、手工标注的方法。这是因为实现批判言语行为的语言资源与使用它们的具体的语境紧密相关,从而往往无法采用电脑语词搜索的办法简单地从形式上判定哪些语言资源实现批判功能。手工标注的软件为UAM Corpus Tool Version 2.8.7。标注完成后对批判性话语标记使用的频率进行了统计。由于收集的国内和国际英文文献综述在篇幅上相当(国际期刊平均1429字/篇,国内1373字/篇),批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以篇为单位计算。同时也按照Burgess和Fagan的分类对批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类型进行了统计。

四、结果与讨论

(一)总体特征

通过查找可以发现,批判性话语在收集的国际和国内英文期刊论文文献综述中都普遍使用。这也反映出两类期刊的作者都会在撰写英文文献综述时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不同程度的批判,以达到说服读者(同行)认可自己当前的研究目的。从批判的角度而言,两类期刊的作者要么直接批判他人研究的局限性,要么间接表达对他人研究结果的不认同或者是指出某个课题的研究目前还存在知识空缺。例如:

(1)Cherry’s (2009)research on the strategy-based writing instruction,however,is of many limitations.(批判他人研究存在局限性)

(2)The influence of Learners’L1proficiency on their L2writing have turned out to be unreliablein some of the earlier research because[….].(对他人研究结果表达不认同)

(3)Despite the fact [……],we do not knowwhich group of early or late acquired features benefits more from teachers’explicit correction.(指出存在知识空缺)

但研究同时也发现,两类期刊在批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异。表1总结了批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从表1可以看出,国际期刊文献综述中批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平均5.3次/篇)要高于国内同类期刊(平均3.2次/篇)。双侧t检验也进一步验证了两类期刊在批判性话语标记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26,P<.05)。

表1 批判性话语标记使用频率统计

(二)使用类型

在统计使用频率的同时,也按照Burgess和Fagan的分类对语料中所查找出的批判性话语标记的类型进行了统计(见表2)。类型统计时不以单个标记为单位,而是以标记所实现的功能为单位进行统计(因为几个批判性话语标记联合起来才能实现一个批判功能)。从表2可以看出,从作者介入的层面而言,国际和国内期刊作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偏向于采用非直接介入的方式(即作者缺席或借助第三方的方式)来对他人的研究进行批判。这种方式没有直接告诉读者批判行为是作者发起的,从而规避了作者批判出现偏差时所负的责任。从批判对象的层面而言,虽然两类刊物作者在总体上都偏向于泛化被批判对象(国际刊物32例,国内刊物30例),但国际期刊作者往往更加勇于明确指出被批判对象(15例)。批判对象的具体化虽然可能会使作者与每个被批判对象形成学术层面的关系对立,但能使读者清晰的了解每个被批判对象的具体问题,从而展现出作者对相关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和洞察力。[5]从批判的直接性而言,国际刊物作者比国内刊物作者更加善于使用模棱语来消减批判的力度(国际刊物33例,国内19例),从而使批判显得间接。两类刊物作者在批判性话语标记使用类型上的差异可以从以下的两个例子得到反映:

例1:Although the analysis methods used in Miller and his colleagues’research(2004)are veryappropriate,their corpus size maynot fulfill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sin most casesfor analyzing L2learners’English writing.(国际期刊语料库)

例2:However,the results found in the previous studiesare insufficient as none has provided a satisfactory description of NNS learners’vowel system.(国内期刊语料库)

例1反映了国际期刊作者在撰写英文文献综述时的一些特征。例1中作者使用话语标记“notfulfillthenecessaryrequirements”来批判Miller等人所作研究中语料库的容量存在局限性。批判时作者具体的指出了被批判对象是“Miller and his colleagues’research(2004)”。值的注意的是国际刊物作者十分注意批判的方式:不仅使用了两个模棱语 “may”和 “in most cases”来弱化批判的力度,而且还在批判前先通过使用“very appropriate”赞扬Miller等人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优点。这种明确被批判对象却又间接实施批判的方式不仅可以彰显出国际期刊作者熟悉他人研究的优缺点,同时也将批判行为给被批判对象带来的“面子威胁”降到了最低。[6]而在例2中,国内作者在批判时,批判对象没有具体化而是指向了泛指的以往研究(in the previous studies)。在用话语标记“insufficient”批判以往研究结果的缺点时,由于没有使用任何模棱语,从而使批判显得有点直接武断,同时“none”一词的使用甚至使批判显得过于绝对、不留余地。

表2 批判性话语标记使用类型统计

(三)差异的原因

从上文分析可见,虽然国内和国际期刊英文文献综述中都富含了相当数量的批判性话语,但两类刊物在这些话语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以下原因所致。首先,两类刊物中作者所面临的学术竞争程度不同。众所周知,国际刊物是世界各地学者展现不同观点的平台,因而学术竞争的残酷程度要比一般区域性期刊要大得多。[7]在这种情形下全面展现对相关研究足够的批判性是国际刊物作者自己研究“立足”的前提。这就直接导致了国际刊物作者在文献综述中使用较多的批判性话语。其次,国内作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对文献综述功能认识的不充分也是导致差异的原因。例如韩京和与姚俊的研究[8]就发现许多年轻学者往往把英文文献综述看作是以往研究的简单罗列或是过多重视文献综述的全面性和相关性,却忽视了批判性。这种认识偏差必然客观上导致文献综述中批判性话语的减少。再次,中西方学术传统的差异也间接导致了两类刊物作者批判性话语行为的差异。“求异”、“理性”是西方学术传统的根本特征,[9]而目前许多国际刊物的学术规范都深受西方学术传统的影响。“求异”要求作者的研究不能“重复制作”,对他人的研究进行“批判性的接受”,而“理性”的理念则渗透到学术研究的各个层面。就英文文献写作而言,势必要求作者既要批判他人研究又要注意策略,做到客观严谨、避免主观臆断。而中国学术传统重“说”而轻“理”,讲究作者展示知识的“博大精深”。[10]这一学术传统可能间接导致国内作者在写英文文献综述时注重全面列举已有文献而忽视了对它们的系统批判。最后,英语对国内学者来说是外语,这也客观上限制了许多国内学者灵活运用各种英语语言资源(如模棱语)来“拿捏”批判的力度和方式。

[1]熊易寒.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J].读书,2007,(4).

[2]Lindeberg,A.- C.Promotion and Politeness:Conflicting Scholarly Rhetoric in Three Disciplines[M].Abo,Finland:Abo Akademi University Press,2004.

[3]Martin-Martin,P.,& Burgess,S.The Rhetorical Management of Academic Criticism in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J].Text,2004,(2).

[4]Burgess,P.,& Fagan,A.(Kid)Gloves on or off?:Academic Conflict in Research Articles across the Disciplines[J].Revista Canaria DE Studios Ingleses,2004.

[5]Huston,S.Professional Conflict:Disagreement in Academic Discourse.In Text and Technology.In Honor of John Sinclair[M].M.Baker,G.Francis,and E.Tognini-Bonelli(eds).Amsterdam:Johns Benjamins,1993.

[6]Brown,P.& 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7]Fredrickson,K.& Swales,J.Competition and Discourse Community:Introductions from Nysvenska Studies.In Text and Talk in Professional Contexts[M].B.L.Gunnarsson,P.Linell,and B.Nordberg (eds.).Uppsala,Sweden:ASLA,1994.

[8]韩京和,姚俊.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育的缺失—基于中国留学生批判性信息素质考察的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9]Duszak,A.Culture and Style in Academic Discourse[M].Berlin and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7.

[10]孙美堂.重建中国学术传统之我见[J].学术界,2006,(4).

猜你喜欢

批判性刊物语料库
刊物贺词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系列刊物介绍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