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地区湿限性黄土探究

2013-05-14张雄锋冀珊珊

实验流体力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赤峰黄土土层

张雄锋 冀珊珊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55)

赤峰地区黄土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区,厚度变化较大,垂直分布广泛,物理特征变化明显,湿限性差异较大。依据某铁路勘探和室内试验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黄土的物理特征和湿限性参数,总结了湿限系数随黄土埋藏深度、孔隙比、上覆土压力以及含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1 赤峰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通过对424个土样的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可知,该地区黄土厚度最大可达70 m,上部为第四系晚更新统至全新统风积或风积-冲积黄土,该层黄土颗粒均匀、物质成分较单一,孔隙比较大,湿限系数较大;下部黄土主要为第四系早-中更新统冲洪积黄土,颗粒成分不均,多含角砾,一般不具湿限性。

2 赤峰黄土的组成结构

经对其中67个勘探点,270组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分析,本地区黄土塑性指数小于10,即主要为砂质黄土。通过对其他地区的黄土研究,土体中的黏粒存在于粗颗粒中,起一定的胶结和支撑作用,黏粒含量越多,湿限性相对较小。赤峰地区土体中粉粒约占%41~62%,黏粒和砂粒约占13%~18%和35%~40%,粉粒含量较多,砂粒、黏粒含量较少,因而湿限性相对较大。

3 黄土的湿限性

3.1 湿限性机理

赤峰黄土大部分是在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因气候干燥,土体中的水分不断蒸发,水中所含的碳酸钙、硫酸钙等盐类在土体颗粒表面析出, 并沉淀下来形成胶结物。由于土体颗粒间的分子引力、薄膜水和毛细水形成水膜联结,增强了土颗粒之间抵抗移动的能力, 阻碍土骨架在其上覆土自重压力的作用下可能发生的压密,从而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孔结构,土体处于欠固结状态。当黄土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便会增厚,并楔入土颗粒之间,进而破坏联结薄膜,并逐渐溶解盐类,使得土体强度显著降低。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的作用下,土体的结构逐渐破坏,土颗粒向大孔隙中滑动, 骨架被挤紧,从而发生塌陷。

3.2 初始孔隙比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

采用钻探和挖探的方法共采取了270组黄土试样,样品为Ⅰ~Ⅱ级,基本未扰动。根据不同深度试样的试验数据分析,统计得出初始孔隙比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见图1),实验室数据见表1。

表1 土层深度与天然孔隙比

图1 孔隙比e0与土层深度H的关系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赤峰地区黄土的天然孔隙比为0.56~0.95。随着深度的增加,天然孔隙比逐渐减小,尤其在5 m深度以下,这种规律更明显。5 m以上的表层土因受外部扰动,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孔隙比随深度变化不一致。

3.3 湿限系数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根据室内试验数据,统计得出赤峰地区黄土湿限系数与土层埋置深度的变化关系(见图2),实验室数据见表2。

表2 土层深度与湿限系数

图2 土层深度H与湿限系数的关系

由表2和图2可知,湿限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14 m以下的土层湿限系数小于0.015,即没有湿限性。湿限系数可简单地按照以下线性关系式计算,即

δs=0.068-H/274.6

式中δs——湿限系数;

H——土层埋置深度/m。

3.4 湿限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选取天然含水量下初始孔隙比e0分别为0.66、0.84和0.94的3组试样,采用双线法压缩试验,测得该四组试样在不同压力下对应的湿限系数(见表3),据此绘制压力P与湿限系数δs的关系曲线(见图3)。

表3 不同孔隙比的土层压力与湿限系数

图3 不同孔隙比的土层湿限系数与压力P的关系

由图3可见,对于同一组试样,湿限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湿限系数达到最大值,此后,湿限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急剧减小。按照《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12)中有关黄土的规定,据图3选取湿限系数为0.015时对应的压力作为湿限起始压力,可知,赤峰地区黄土的湿限起始压力为12~24 kPa之间。

3.5 湿限系数与含水量的关系

土体的天然含水量也是影响湿限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黄土的湿限系数随着天然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天然含水量相同时,浸湿程度越大湿限性越强,浸湿程度越小湿限性越弱[3]。

4 结论

(1)赤峰地区黄土主要为砂质黄土,湿限性较大,一般具有Ⅱ~Ⅲ级非自重湿限性,部分具有Ⅱ级自重湿限性,属中等-严重湿限黄土。

(2)该地区湿限性黄土的天然孔隙比为0.52~1.45之间,湿限系数为0.001~0.139之间,湿限起始压力较小,为12~24 kPa。

(3)5 m以下的黄土,深度越大孔隙比越小;天然孔隙比越大的黄土,湿限性越大;同一组黄土试样,湿限系数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力达到某一数值时,湿限系数快速减小。

(4)一般工程的基地总压力小于12 kPa时,可忽略湿限性对工程的影响。重要工程的地基处理深度须达到14 m以下,方可消除黄土的湿限性对工程的危害。

[1]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 杨红霞.鲁中黄土湿限性研究[J].中外公路,2006,8(4):24-26

[4] 郑林春.不同黄土的压缩变形特性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5(47):115-117

猜你喜欢

赤峰黄土土层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土钉喷锚在不同土层的支护应用及效果分析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土层 村与人 下
土层——伊当湾志
土层 沙与土 上
《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