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筑与哲学观的通信

2013-05-13黄定坤

重庆建筑 2013年6期
关键词:建筑系哲学观东南大学

顾孟潮同志:

您4月29日信和叶树源①教授的书(《建筑与哲学观》)都收到。我非常高兴地知道您在东南大学的讲课很成功!

遵嘱写了封致叶树源教授的信,现附呈请审阅。如您认为可以,就请您转寄叶教授。麻烦您了。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96年5月7 日

注释:

①叶树源,1914年生于福州,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1997年在台湾逝世。

附:顾孟潮1996年4月29日信

尊敬的钱老:

您好!首先祝您节日好! .

这里汇报一下,我在您指导下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开设建筑哲学课的简单情况。东南大学校领导、系领导十分重视您关于我国高等建筑院校要开建筑哲学课的想法。为此4月25日还专门举行了由何立权副校长授予我“东南大学兼职教授”的仪式,并在讲课这一周由建筑系建筑历史和理论教研室的朱光亚教授协助我,因此开课很顺利,4月22-26日,专门安排了一周开建筑哲学课的时间,作为研究生选修课。

同学们报名学建筑哲学很踊跃,原计划20人左右,最后只好限在35人。学习的热情很高,每次听课者达七八十人,教室座无虚席。晚间7-9时讨论时,直到9时半同学们还不愿意散去。这说明开这门课程是必要的、及时的,已受到了普遍的欢迎。而且有几个学校老师听说我开此课后,也纷纷要求我去他们学校讲建筑哲学。我采取专题讲座,结合对话讨论,留论文作业的方法。这次先后讲了导论篇、价值篇、例说篇和纪念性建筑,拟下次安排本体篇、方法篇、文献篇及工业建筑四讲。待晚些时候我再将建筑哲学讲稿送您指正。

这次发信同时,给您寄了一本叶树源老先生著的《建筑与哲学观》一书。叶树源老先生1914年生于福州,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与张缚、刘光华等先生为前后期同学(详见闫亚宁写的简况),后献身于台湾建筑教育事业。该书为他的设计实践与教学经验的荟集,对我开设建筑哲学课颇有启发,加之叶先生本人热心祖国建筑教育,又得知您对建筑哲学的重要性十分关心,甚为感动。他决定将其书版权献给母校,能对故土与师长有所回馈。而且他向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王国梁教授表达了希望钱老您能对他的书给予指示一二,写几句话,可否?托我转请教您。鉴于叶老的诚恳和热心海峡两岸建筑文化交流的背景,特向您请示采取何种方式,可否对叶树源先生的恳请作某些表示。此意当否,请您指正。

敬礼!

顾孟潮

1996年4月29 日

叶树源教授:

我非常感谢您赐尊著《建筑与哲学观》,我读后深受启示!我只是建筑科学技术的外行人,现在下面讲点读后所思,向您请教:

1.我想尊作实际是阐明了建筑是什么,建筑与人的关系,对建筑空间所应具备的效果也界定了。因此与其讲这是建筑的哲学观,不如说此书是讲建筑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真正的建筑学。按我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理解,这是基础理论层次的学问。

2.在基础理论层次下面的一个层次是技术性的科学,即工程技术所需要的直接指导性学问。在建筑科学技术部门,这就是现在人们称为“建筑学”的学问,以及城市科学等。

3.在建筑科学技术部门再下一个层次的、第三层次的学问,那就是设计构造具体的建筑了,即建筑设计。

4.在建筑科学技术部门,除了这三个层次的学问外,还应该有个总的概括:对建筑用什么指导思想,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这门学问才是真正的建筑哲学。

此致

敬礼!

钱学森

1996年5月7 日

注释:

①此信系对叶树源教授生前愿望的答复。信中钱学森提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哲学”,认为建筑哲学是对三个层次的总概括,是建筑的指导思想。

猜你喜欢

建筑系哲学观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超越之维——从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观的比较谈起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
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哲学阐释逻辑
试论康德哲学观对柏拉图哲学观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