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在亲历国家海洋的变迁

2013-05-02思源

海洋世界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国海工作者海洋

我在亲历国家海洋的变迁

《中国海洋报》记者刘川

她是

刘川,1983年生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毕业。2011年开始从事海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深入我国11个沿海省(区、市)的海滨城市、海岛进行新闻报道;参与中国海监南海定期维权执法任务,先后发表海洋消息、通讯、人物访谈类作品100余篇。2012年其撰写的人物通讯作品《大戢山岛上23年的坚守》荣获《中国产经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

她做

作为一名女性海洋记者,感受还是挺多的。有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些辛苦。我们要经常去一些海岛采访,记得我在2011年11月去大戢山岛采访两名海洋环境监测员的时候,早上4点半,从上海的芦潮港租了一条渔船出发,那天早上海上雾气比较大,船刚开出去不到100米就与旁边的桥墩撞了一下,当时我正在船舱里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由于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坐船出海,当时撞船还是把自己吓了一大跳。

之后出海多了,在南海上跟随中国海监执行巡航任务的时候,也还经历了外国船只的贴身尾随和强光灯照射,甚至于外国人的喊话挑衅,慢慢觉得这些经历也不足为奇了。尤其是采访过很多基层的海洋工作者,当我问起他们觉得辛苦不辛苦这个问题时,没有人说自己辛苦,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应该过的生活,他们应该做的工作。

记者的工作比较忙碌是必然的。2012年7月,我跟随中国海监巡航回来后,又先后出了3趟差,那个月一共在北京呆了15天,撰稿29000字。今年的春节前,我也是先后去了国家海洋计量中心、技术中心、鲅鱼圈海冰监测雷达站、辽宁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等地走基层,忙,是必须的。

上学的时候,老师说过,记者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我觉得,海洋记者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海洋变迁的记录与见证者。我们国家海洋的强盛,其中也有我们海洋记者微小的贡献,这是海洋记者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所以,今年在跑两会的时候,中国网的海洋频道要求上会记者写一份个人感想,我说:“2013年两会如期而至,与以往不同,今年记者是带着十八大‘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在两会现场进行采访。很多政协委员告诉我,海洋强国不仅仅是一代代海洋人的梦想,也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我国的海洋国土同陆地国土一样都是国家不容侵犯的一部分。只有将它建设强大,国家才能真正强大,人民才能真正富强。作为报道海洋工作的上会记者,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带着海洋强国梦奔走在会场内外,我骄傲!’”

她说

关于海洋生活方式:

“海洋生活方式”这个概念也许在中国比较陌生。但是,我觉得确实存在海洋生活方式。我采访过很多海洋工作者,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更加感受到这种海洋生活方式的存在。我个人理解,这种生活方式一方面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比如我们的海洋工作者要从事与海洋有关的工作,他们要经常出海,与海打交道,他们的生活是与海洋密切相关的,时刻离不开海洋;另一方面是精神层面的,海洋工作者们会发自内心地有意识地去关注海洋的动态、关心国家针对海洋出台的大政方针,海洋的点滴变化都牵动着他们的心,这也是一种海洋生活方式的体现。

在大戢山岛上走基层

南海巡航海监工作人员

关于个人的海洋情绪:

说到情绪,我觉得自己对海洋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充满热爱的正能量。在从事与海洋有关的工作之前,因为从小在内陆城市长大,我接触海洋的机会并不多,我对海洋的了解也不多,此前也并不是很关注海洋。但是从事了海洋记者这个工作之后,我加深了对海洋的了解,并在采访中接触到那么多与海结缘的海洋工作者,他们为我国的海洋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大海那种深深的感情,这让我觉得我们的海洋工作者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事迹也感染着我,使我对海洋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女人眼中的海洋:

海洋事业是需要具备冒险精神,并且要经常跟辛苦、寂寞打交道的事业。与男人勇敢、沉稳的个性相比,在很多海洋工作上,女人可能没有男人更适合。但是,就我自身而言,我觉得女性在海洋工作上有独特的优势。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本身要求你具备发现微小细节、感知人性善恶的能力,我觉得,想要报道出优秀的海洋新闻作品,女人感性的天性反而比较适合。

南海巡航的中国海监编队

迷恋蓝:

“迷恋”这个词也许有非理性的成分在里面,也许,因为我经常深入海洋工作的基层,去报道与感受,所以,用“迷恋蓝”这个词来形容我,只能勉强算是贴切。质朴一些说,我对海洋的确有一些热爱的情怀在里面,可能这种迷恋更多地体现在我总是希望这片“蓝”越来越好,见不得别人污蔑和伤害它!(采访/统稿 思源 )

猜你喜欢

中国海工作者海洋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彰显中国维护主权决心我海监船编队巡航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