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我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加快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2013-05-02本刊编辑部

四川党的建设 2013年2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推动我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加快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1月25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请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过去五年,全省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今后五年,我省要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自身建设

2013年是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从改进工作作风抓起,从领导示范带头做起。省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将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始终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带头抓好工作创新、方法创新,在攻坚破难上争取新的成效;带头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努力把工作做深做实;带头严守法纪、廉洁从政,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

关键词:多点多极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好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规划工作,制定好工作推进方案。在提升“首位城市”方面,大力推进天府新区起步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启动重大项目,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入驻,重点发展现代高端产业。在夯实底部基础方面,要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狠下工夫,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探索扩权强县改革,支持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产业支撑较强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自主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区域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市(州)的双边、多边合作。建立省级层面协调机制,统筹生产力布局,协调解决经济区和城市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今后五年主要奋斗目标

全面实现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五年的努力,使产业实力显著提升,促进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使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巩固和扩大直接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在中西部地区的领先优势,使发展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历史性改善;使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的进展。

关键词:投资拉动

稳增长的关键是稳投资,务必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加大投资工作力度,促进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发力,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将突出抓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4360亿元以上。在交通建设上,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雅康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等。

关键词:产业支撑

今年,我省将加快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发展502个战略性新型产品,新遴选培育200个左右产品,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争技术改造投资达到4600亿元,技术创新投资增长18%。启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以建设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成都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带动的投资和消费巨大,今年我省要切实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迈出新步子。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依托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城市促进产业,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

按照建立城市经济共同体的思路,科学规划“四大城市群”发展。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统筹安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促进工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探索建立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步变革推进机制。继续抓好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内梯次改革试点,推动统筹城乡试点示范建设。

关键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我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今年我省将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力争粮食总产增加5亿斤。继续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新开工11个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推进“全域灌溉”试点县和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继续实施“1千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00万亩。

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加快推进60个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实施新增林业产值“千亿示范”工程,加快40个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

关键词:民生工程

今年,我省将继续抓好“十项民生工程”,计划总投资12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省级财政拟安排204.7亿元,主要用于扩大就业、教育发展、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等重点领域投入。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认真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维护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此外,今年我省将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21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任务。在发展教育事业上,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0所。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我省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准入和完善市场管理,支持民营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兴办和投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进一步激发文化市场活力。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推进省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办好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推进大遗址保护成都片区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化普查工作。推动成都文化产业核心发展区和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重建文化四大文化产业带加快发展。

关键词:生态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是全省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今年我省将在狠抓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等方面加强生态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突出重点区域造林,改造低产低效林200万亩,增加森林面积170万亩、森林蓄积16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5%。加快生态文明示范片区建设,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关键词: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我省将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扩大开放方面,将突出承接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品牌企业和龙头产品,大力促进“央企入川”,带动全省产业结构上档升级,力争引进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8000亿元,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加强对重点进出口企业帮扶指导,引导有优势、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确保进口总额增长11%。积极参加国家内陆开放试验区和平台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的合作,深化与港澳台地区投资和经贸合作,扩大与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与经贸交流。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办好第十四届西博会、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和第十二届华商大会。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