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考试需要“灭妖题兴正道”

2013-04-29史峰

师道 2013年8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试卷试题

史峰

今年夏天,以播出“重要政治经济新闻”为主的中央电视台新闻台居然开始关注“语文教学”,报道并批评了小学语文试卷上那些“好难”的考试题目。笔者姑且将这些题目称之为“妖题”……

何为妖题

以现在“学习为考试”的机制,小学生学语文已经是件“挺苦难”的事了。其实,小学语文学习负担过重,应该通过“考试改革”为切入点来解决。可是大家盼来盼去不但没有盼来“减负的试卷”,相反却盼到了更怪的“试题”,以致让人不得不以“妖题”称之。

何为“妖题”?请看几例:

题1:蜜蜂、小鸟、兔子和熊猫四种动物,请从中找出与其它三种不同的动物。标准答案是“熊猫”。理由竟是它是须由动物园饲养的动物。其实,这个答案并不标准,四川就有野生熊猫保护区。

题2:有个人到一个地方去,他来去乘的交通工具是一样的,可他去时只花了一个小时,回来却花了两个半小时。请问这是为什么?标准答案是:“两个半小时”中的“两个”和“半小时”之间读起来要稍停顿一下,这样“两个”“半小时”加起来也就是一个小时了。

小学语文试卷上“妖题”来袭,并非零星个案,而呈“汹汹涌来”的势头。在今年的小学语文试卷上,“妖题”是接二连三为难学生学语文,也为难老师教语文,甚至连中央电视台现在都看不过,忍不住,站在“国家媒体”的高度,对这些“妖题”进行了一番“口诛笔伐”。央视报道——

在小学语文试卷上竟然出有这样的试题,令人费神,费解,莫说小学生就算是研究生也难以作答:

题3:请写出下列5个数式对应的成语:20/3;1/100;9寸+1寸=1尺;12345609;13579。

标准答案是:20/3的结果是6.6666,所以答案是“陆续不断”;1/100是“百里挑一”;9寸+1寸=1尺是“得寸进尺”;12345609是“七零八落”;13579是“天下无双”…… 这真不知是考语文还是考数学,或者说是文理综合卷?这种试题,放在大学自主招生也许可以,但放在小学生试卷中,是否搞错了对象?

央视都开始批评这类“妖题”,说明此类题目“妖气”已足。

妖题之害

中央电视台曝了“妖题”的光,说明“妖题”已经存在现实和潜在的危害。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难人——

学习过程具有“快乐”和“困苦”的两面性。为了让学生们“乐学”语文,语文教学应该想尽办法让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有趣。语文考试一定不要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难易适中的题目应该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吃”的属性,学生做这样的试题,既不会因为试卷过于简单而觉得无趣,也不会因为试题过难而觉得“无望”,既有思维的乐趣,又有能达目标的希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才会被考试调整到最佳状态。也就是说,语文试题要有难度,但不能把难度提升到“无上限”的状态。而“妖题”却把考小学生的试题出到连成人都感到难的程度,学生纵然是“跳三跳”也摘不到“桃子”,这样的试题就不是在“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而是在极力为难学生学语文的“智商”。学生被“妖题”经常刁难的后果是:知难而退,渐渐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愿意学语文?被“妖题”刁难是原因之一。

吓唬人——

没上学的小孩子们,“言语”是相当大胆的,他们敢说“叶子是树的头发”,他们还敢说“下雨,天哭了”。小孩子们凭着“胆子”硬是能说出些“看似胡言,实则生动”的言语,这说明孩子们天生就有语言表达的能力,这种语言能力的源泉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可是当他们上学后,开始学“课本语文”时,被一考再考,学着迎合标准答案后,其语言的想象力就会渐渐丧失,胆子越来越小,不敢胡思,更不敢乱想。 “妖题”作乱的后果——“妖题”不考虑学生在学语文过程中的想象力,只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符合成人思维),以“标准答案”不断扼杀掉学生的想象力。 “唯标准答案是问”的“妖题”就渐渐制造出了“标准答案的白色恐怖”,学生的语文想象空间渐渐被挤压,直到消失。

摧毁人——

语文“妖题”的内容各不相同,但编制的原则却是大体一致,都是——挖陷阱让你跳,系圈套让你钻,一不小心就让人中招,常规思路用不上,挖空心思才能应对。陷阱和圈套的存在全是人为设置的,不是现实存在,也无关未来话题,就是为了让你在考试时多死些脑细胞。不是为了成全人,而是为了让人怕,让人畏,“摧毁人”。有些语文试题本是“谜语”和“脑筋急转弯”,把这些题目拿来娱乐下,无可厚非。但拿来对为数众多的小学生考试就显然不合适了。 “妖题”迷人眼,乱人智,考试中的“妖题”频频出现,祸患多多,害人无数,所以语文教学才背负起了“误人子弟深”的“骂名”。

妖题成因

是什么造成了“妖题”横行呢?大体来讲,语文试卷上产生“妖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考试内容学术化倾向

语文学什么?就是学“说话”和“作文”。语文考试也应该围绕“说话”和“作文”这两个方面来考,以“说话”和“作文”为中心,那么学生所见到的考题才是“生活化的熟悉的”语文,才能学以致用。但是现在语文考试出现了向“语文学术”靠紧的倾向,所出的题目与“生活语文”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钻到“语言学术”的牛角尖里去了。比如“改病句”一类的“妖题”,许多“病句”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出题者用着“语言学术”的标准生造出来的,学生则需要用“语言学术”的标准来给句子“找病治病”,加以改正,形同文字编辑,岂不难哉?

大多数学生学语文,主要过读写关,可是语文考试则常常拔高学生学语文的目标,把学生假想成“汉语言专业研究生”,抛弃了大量生活语文的考试内容,而是不断在“学术专业”堆里制定“学术语文试题”,让语文考试不再是一场“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运用水平考试”,而是变成了一场“严格严谨的语言学术检验”,于是考试内容和应考对象之间就产生了“学”与“考”的专业错位,这样的“语言学术题”可以说对大多数学生不适用。

二、区分度运用的“跑偏”

一份成功的试卷,要有好的区分度,题目必须要有易、中、难合理搭配,这样,可以区分出学生差、中、好的学习水平与状态。但不能用“妖题”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区分结果”。考试题对学生实现“区分”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有“你能列举出几部中国古典名著的作品”这样的题,这道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但是“不妖”,因为这道难题是在用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达到考试“区分”目的,而阅读量和阅读视野是教学目标里的“常规要求”。再比如你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最喜爱的童话和童话作家”这样的题,对小学生来说,这道题属课外阅读范围,但它同样不是“妖题”,因为它的答案是多元的开放的,符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总之,考测学生读写水平的方法与试题很多,完全用不着钻牛角尖来为难师生。

三、语文内容被“肢解”

旧时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是以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为一个“整体”来展开教学的,识字、组词、造句、感悟、写作等等教学目标的实现,浑然一体。基于教学的“整体性”,考试也是一个“整体”——初对对联,后写诗作词成文。可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思维因为深受前苏联教学法的影响,变“整体教学”为“分部教学”,各种语文内容的传授不再是“整体共进”,而是“分解进行”,于是便出现了语文教学的“肢解法”——字、词、文,听、读、写被分割成了一块块的内容,每一块内容又都成为被“深究”的考试内容,于是语文学习从“整体感觉比较容易”的状态,变成了“事实上每一部分难度都很大”的结果。如果把“整体语文”比喻成美女的话,那么不论从学习和考试的角度来看,她都是会让人“赏心悦目”的。但“肢解”后的语文,无论从学习和考试的角度来看,都会让人费解——语文考试分“字”“词”“句”“阅读理解”“写作”等等部分设置试题,题目无异于一堆断肢残臂,12年语文学下来,话不会说,文不成章。语文学习,意欲何为?

结束语

中国文化主要以“文史哲”的方式延续,所以语文是我们的文化精神的“血脉”。而今,语文考试的诸多弊端造成了“妖题”现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全局。这难免会危害到我们文化传承,因此纠正语文考试的弊端,灭“妖题”,兴正道,不仅仅是救学生,还是为维护我们文化的正统传承方式!

(作者单位:山东营南县路镇一中)

责任编辑 萧 田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试卷试题
吃饭喝水伤身体?吃饭喝汤养生?快看看协和医院的标准答案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丢失了标准答案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