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扁石瓢》壶的造型艺术

2013-04-29吴文文

佛山陶瓷 2013年9期
关键词:石瓢造型紫砂

吴文文

摘 要:笔者创作的这把《扁石瓢》壶,从各个时期的石瓢壶中吸取灵感,把自身的理解运用进石瓢的造型中,显得骨肉均亭,纤削立骨。此壶充分把握住石瓢壶的精髓之处,将这一经典器型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紫砂;造型;艺术;石瓢

1 前言

宜兴紫砂百年历史,它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它的特性,离不开紫砂泥料的特殊性质,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究其原因,无外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紫砂泥料制成壶后,通过进窑烧造,便具有双气孔的结构,透气性好。

而以泥料的优势与造型和文化相辅相成,紫砂必然能后来居上。紫砂的文化和依傍就是能够极大地利用自身的资源,与其他文化相互借鉴和渗透,把自身作为载体,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是宜兴紫砂器独特的文化现象。

2 《扁石瓢》壶造型的起源

石瓢壶的起源有许多说法,一说为早期的“石铫”改良而成的,从金属器皿到石器再到紫砂陶器,有诗为证“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这首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试院煎茶》,就把三者间的关系拉近了,苏东坡发现紫砂陶做的器皿煮起茶来味道好,就改良成了紫砂陶铫。又一说紫砂石瓢是源自舂米的石碓改良三足而立的。而从“石铫”之名改为“石瓢”就是从壶艺泰斗顾景舟那儿来的,顾景舟引用“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的说法,“石铫”转身变成了拥有了深厚历史文化的“石瓢”壶,从此人人皆以石瓢相称。

从众多留传后世的石瓢壶来看,各个时期,不同的人制作的石瓢壶都不尽相同。而这其中尤以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的曼生石瓢壶最为出名。石瓢乃曼生最为钟爱的器形,石瓢、石瓢提梁等都为曼生所创。杨彭年与瞿应绍合作的子冶石瓢,文人风骨耸立,刚劲明快;与朱坚合作的“梅花一瓢,东阁招邀”石梅石瓢,浑厚高古;顾景舟作的景舟石瓢,气势雄浑。当然不论是景舟石瓢、子冶石瓢、高石瓢、矮石瓢还是其他款式的石瓢,都离不开石瓢壶独有的几个特征:上小下大的三角梯形身,压盖阔口桥形钮,三足鼎立壶身扁。既是石瓢的独特优势。

3 《扁石瓢》壶的造型艺术

笔者创作的这把《扁石瓢》壶,从各个时期的石瓢壶中吸取灵感,把自身的理解运用进石瓢的造(下转第71页)型中,显得骨肉均亭,纤削立骨。此壶充分把握住石瓢壶的精髓之处,将这一经典器型表现得淋漓尽致。壶身是较为明确硬朗,呈三角形形体,《扁石瓢》壶的造型可以说是平面几何中三角形的集合。周身皆以圆弧线条构成,底部和腹部线条比较平滑,壶口较小,比较秀气,亭亭玉立,非常有力度且比较张扬。嘴、把、的处处衔接自然流畅,壶嘴直而翘,小巧玲珑,出水顺畅。把形是较为明确的三角形,线条利落明确,起承转合交待清楚。下以三圆足支起全身,使壶显得挺括有神,沉静而深意隽永。大平盖,桥形钮,扁矮的器形,宽大的身体,尤为可爱。壶身以陶刻装饰,大片的留白既是江水渊源奔流,几片河滩坐落,零散其中几点风帆,刻工刀法充满文人雅趣,线条简洁、做工规整,刀法纯熟、刻工精细,塑造紫砂石瓢唯美的意境。此壶蕴精气神韵于一身,乃于智者!

4 总结

顾景舟说过,“品茗本是生活中的物质享受,茶具的配合,并非单纯为了器用,也蕴含着人们对形体审美和对理趣的感受,既要着重内容,也要讲究形式,以期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扁石瓢》壶型由传统形制形成的特征,万变不离其宗地衍生和成长,壶又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传达创造者的热情和艺术语言,成为蔚为壮观的紫砂石瓢艺术。

猜你喜欢

石瓢造型紫砂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石瓢壶”探艺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
常人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