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叩门智能环保

2013-04-29姜红德

中国信息化 2013年15期
关键词:危险废物污染源成都

姜红德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获批建设的智能环保示范城市,成都已经正式启动以移动源、危险源监测为重点的物联网环保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据成都市经信委副主任李长虹在近日举办的2013年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上介绍,目前成都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为成都的空气、污水等资源提供智能化监控和管理,“今后重污染企业休想乱排、多排污水。”

物联网监控水、大气

按照相关规划,成都市将通过物联网智能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全面应用,逐步实现对水、大气、噪声、危废、核与辐射、机动车尾气等环境要素及管理对象的适时监测。

截止到2012年,成都已经完成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监测管理系统、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地自动检测系统。通过在重点污染源的废水、废气排放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能24小时不间断地获取污染因子排放数据,实现中心管理控制平台对污染源全覆盖、全自动、全天候地监控,为相关的管理者提供环境保护的决策依据。

“今后重污染企业休想乱排、多排污水!”这一成果是如何实现的呢?

据成都市环保信息中心主任彭理谦介绍,2007年时,环保部门曾对全市的污染源进行普查,结果显示,成都有污染源5万多个,有效污染源2万多个。今天,2万多个有效污染源的具体排放情况有没有变化?数量有没有增加?相关负责人坦陈,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的日常巡察,且因为投入过大,监督难免形成真空。以2万多个污染源来进行测算,要实时监控需要投入12~13万次的巡查,这对于成都目前只有600个环保监督人员的人员队伍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前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排污申报,我们都是通过现场走访来获取;今后,这些污染源的排放申报情况,直接通过一个动态管理系统,就能尽在掌握。”彭理谦介绍,从2012年起成都的所有排污企业都必须在网上进行数据申报,通过这个动态管理系统,主管部门只要鼠标一点,就能及时掌握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与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申报登记对象是全市各辖区内所有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企业、事业、个体工商户、部队、社会团体、党政群机关等一切排污者。凡是有污染产生,就必须申报。每一个污染企业,必须逐一在网上进行资料填写,包括排放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排放去向、排放方式、排放设施等。这些翔实的内容通过数字化管理以后,可以让环保部门对污染源进行一目了然的监督外,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据了解,成都市获“国家物联网环保应用示范工程”授牌后,将在2014年前,逐步实现以物联网技术智能监管机动车排污、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环境风险,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目前成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加上盆地气象条件,导致机动车排气污染严重,但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据成都市环保局介绍,在物联网环保示范工程中,成都将建设污染源智能监控系统、环境质量智能监测系统、水资源监测系统、山洪灾害防治及防汛预警系统、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监测管理系统等。

利用物联网可以增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成都拟以中心城区约300公里长的22条主干道为建设范围,约每10公里建设一个路边站,完整反映近地表面机动车污染物浓度以及环境质量状况。根据机动车尾气排放强度,实时发布道路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及时疏导车流,减少局部污染浓度。同时,成都将在绕城高速主要入口和城区主要道路安装高排放机动车排气污染遥测监控系统。

成都还将采购物联网识别、定位、称重、电子关锁及通讯等设备,对23家三级甲等医院、9家危险废物处置单位、100家重点工业危险废物企业的贮存及转运点,进行物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实现危险废物联单在线管理、危险废物转移计划在线申报、企业危险废物转移在线监控等。

更智慧的环保

根据“十二五”污染管理减排的实际需求,为确保减排污染物数据“查得清、摸得准、核得严”,结合强化结构减排,实化监管减排的具体要求,必须采用信息化技术,强化污染源监控,完善污染减排信息资源,形成总量减排的决策支持能力。

根据这一需求,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建立污染源监控体系,对污染产生、治理、排放等在线数据进行监测、采集、分析,为其他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以物联网技术为主导构建环境数据采集和利用体系,是实现数据来源真实可靠和持续更新的最佳途径,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各类环境数据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应用的不二之选。

按照彭理谦的观点,应该引入先进成熟的FEA架构对成都环保业务系统进行分析,确保成都环保信息化过程中整体体系方向正确、框架健壮,各业务系统边界明确、流程清晰。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急于求成,而是按照再现、优化、创新三段式发展,循序渐进地推动各应用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成熟化进程,最终形成以技术支持机制创新和变革的成果。

为保证共享平台的建立,要在完整的信息化体系下针对上端采取云计算的技术途径,着力构架共享机制,完全实现数据的全面集成和自由流转,将网络和安全等基础设备、数据中心、GIS中心、统一门户以云的方式向各业务应用提供服务,同时利用各种高级技术手段实现对决策的智能支持。

借鉴其他省市建设经验和成果,彭理谦认为下一步必须重点解决好数据采集和数据单元的建设,必须解决好一数一源的问题。鉴于最基础、最初始、最重要的数据都产生于“源”,因此找准每个数据本真的源,并采用可靠的物联网技术保证其全面、实时、稳定的获取,是成都环保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基石。作为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石,系统的共享平台和机制要得以顺利建立,必须解决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关键性问题,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确保统分结合与内生共享、可实现性和持续性,以及整体客观控制力和局部主观能动性协调、整体系统化与局部模块化的有机结合。

彭理谦坦言挑战还很多:首先要坚持顶层规划思想,按照《成都环境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安排,所有信息化项目都必须以规划为立项依据,对于不符合规划原则、不按照共性平台+模块化系统建设思想的系统坚决不予立项。其次要确立信息化项目立项集中审批制。彭理谦认为只要明确目标、抓住关键、落实措施、稳步推进并假以时日,就一定能够聚沙成塔,最终实现智慧环保的目标。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污染源成都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成都
危险废物管理亟待改进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需规范
“废电线电缆是危险废物”为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