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真挚的收藏演绎美好愿望

2013-04-28南条史生

收藏 2013年2期
关键词:西欧收藏家当代艺术

南条史生

清翫雅集是一个收藏家同好会,2012年是其成立20周年。此次清翫雅集20周年庆油画收藏展是从42名会员的藏品中精选157件作品所组成的。收藏家们从集结到藏品展出,都怀抱着同样的使命,一起庆贺清舐雅集20周年,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为收藏的持续不辍不仅富有深意。在漫长的累积中更能深刻体现每一位收藏家的愿景。

收藏家的观点不仅和博物馆馆长、艺评家的看法不同,和画商的观点也不一样。收藏家的角度、观点可能是出于主观或热情,但在耗费自己的资产、财力去拥有的前提下,必须判断这件作品要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维持美学价值,藏家因而比谁都严格地精挑细选。

这样一来,此次展览可以说是一场蕴涵了数十种独特个性与愿景的特殊展览。虽然每一个人的出发点都不尽相同,但集合起来又形成庞大的历史脉络,成就了一种世界观。

这次展览中所介绍的作品范围甚广,油画部分从17世纪的欧洲绘画,到近代的中国画家,以及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如同大家所熟知的,油画的起源在西欧,本次展览从西欧古典学院派的绘画开始,直至印象派与之后备类派别的画作。

原本西洋绘画所着重的表现方式,是以写实技法将立体景象重现于平面的透视法,以及如何真实再现质感,再进一步到“美”到底是什么的问题。之后这段追求进入分析光线与色彩的科学视觉理论,接着又将我们卷入“现实是什么”的哲学问题。最后迈向“从现实独立出来的美术”这种现代主义艺术观。现今则步入了后现代的时期。

近现代东洋美术崎岖的发展历程也接受并探讨了西欧绘画的远大课题,这也是现代主义这种思想本身传播与承受的问题之一。回顾这60年间,东亚诸国大城市实际上到底举办了多少印象派与西欧现代画展,应该是难以计数。

这些画展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爱好者的积极推动,在公立或私立美术馆展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次展览的作品包括了毕沙罗、德加、莫奈、雷诺阿。以及高更、莫迪里安尼、奇斯林等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同样也肩负着这种梦想与期待。

随着时代的演进,出现了如毕加索、莫迪里亚尼所创作的夸张变形的肖像画,体现了现代的实验精神,以及表现自由、个性丰富的个人主义社会。这种概念与现代美术的开展,为东亚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次展览中也网罗了不少现代华人艺术家的作品。这个部分不但最有意思,今后也应该从全球化的观点来研究分析。因为这些作品所包含的历史关系、美学观点与时代变迁的意义甚为深远,同时也极为复杂。东亚地区接受现代西欧绘画的过程,不可否认与日本有很大关系。因为早期台湾、中国大陆、韩国的西洋美术是由日本传入的,特别是台湾艺术家中有许多人是在日本接受的西洋油画教育。在此同时,中国大陆艺术家则是不少人直接到欧洲留学,学习西欧绘画。

赴欧两次、宣扬现代教育思想的蔡元培,在中国设立了不少与艺术相关的教育机构,奠定了中国两式艺术教育的基础。

除了西欧以外的其他国家,绘画的现代化都意味着学习以西欧远近透视法为基础的油画与水彩画。日本似乎是因为最先开始接触现代绘画而带来许多混乱和磨合的国家。观察日本接受西洋美术的历史,一派是赞赏西洋技法,积极以此作为传统的替换;另一派则是拒绝,而想振兴传统绘画,两种思考方式引起冲突,双方在争执中寻求取代替换。这种情况对中国艺术在接受现代化时也应产生了一定影响。

亚洲各国在学习现代西洋画的过程中,会直接面临自己本身的地域文化和西欧绘画要如何融会贯通的问题。在这种纠葛中,对于西欧、中国、日本等各种文化问的相互影响关系,要摆在什么位置去分析,尚未有统一的定论。

对东亚地区各个地域的画家,以及受到现代西洋画影响的画家来说,面对的是要如何表现出自身周围地区的生活,又如何统合自己原有的美学与情感这种基本问题。此外,西欧化与遵循传统这两种极端的立场间,要把自己放在哪个位置,这个问题事实上不论对任何一个地区的艺术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若谈到台湾的文化发展情况,特别是以陈澄波(1895~1947年,1913年考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科。1923年赴日深造)为例,就不能不考虑到台湾和日本的关系。台湾与日本之间,至少在文化、艺术等方面有极大的影响关系。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日本自己也在现代化的旋涡中迷失于以西洋为尊或以东洋为尊的两个方向之间,从此事实来说,情况相当复杂。举例而言,已知的记载显示,陈澄波二度前往日本时,适逢一波中国传统绘画的热潮。当时中国的徐悲鸿、林风眠在留欧归国后,同样面临如何“中西合璧”的冲突与矛盾,进而提出不同的理论,从主题、技法、媒材等层而革新传统,为中国绘画的现代化开拓新的格局与面貌。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邀请了许多亚洲的评论家,举办了好几次的亚洲美术近代化问题座谈会。存这些会议中,印尼评论家吉姆苏班卡特指出:“以结果来说,现代并非只有一个。现代化是配合着不同地域与文化而衍生的,而结果就是产生了无数因应地域的现代化。”

由于现代主义标榜着普世其通的价值观,“多样化的现代化”这种概念本来就有矛盾存在。然而实际上,各地的现代化确是随着所受到的地域影响而进行的,亦即可以说明现代绘画是因当地的变化而开花结果的。

我们现在为了明白当时的艺术史,必须抱持着全球化的观点才能理解。这次展览所包括的当时重要的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画家的作品,成为解析这种文化现象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次展览还包括了中国与国际当代艺术的作品。众所周知,中国当代美术经历了价格暴涨,目前受到全世界瞩目。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初背景是由于外国人发现并收藏了这些作品,它们才有了这种价值。

华人当代艺术的特征是多样化。但是这种多样性,是在某个方向性中所产生的。这个方向性,恐怕是在中国传统绘画、近代接受的西洋绘画、“文革”的冲击等要素之间所混合创作出来的结晶。

这个部分集合了方力钧、张晓刚、曾梵志、蔡国强等国际知名艺术家,以及陈界仁等台湾出身的画家。无论是哪一位,都在开发全新表现技法的同时,也结合了传统美学、个人的独特性以及历史等主题,才呈现出统合后的成果。

此外,中国当代艺术所提出的问题是:现在“中国风”是什么?或者说中国各地若有自我认同与独特性,这又是什么样的东西?而且这些又如何连接过去与未来?

国际当代艺术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艺术家却是大牌云集。法兰西斯·培根的作品是其中的镇展之宝,他的画作所提出的问题是对存在以及存在论的怀疑。这是人类本质的问题,与现代人的孤独相结合。从这一点来看,可以说培根的存在跨越地域和历史的差异,提出了现代的普遍问题,成为这次展览中各类作品综合而成的一个关键概念。格哈德·里希特的3件作品也相当重要,因为他为当代绘画添加了独特的观点。特别如同大家所熟知的,罩希特用摄影作为绘画创作的泉源。然而摄影的问题,与吉尔伯特与乔冶、杉本博司相呼应,再加上包含在中国现代绘画中水墨意味的摄影作品,从而产生很强的关联性。这是在质询现代美术中的摄影到底是什么的意识问题,同时也开启了摄影新的可能性。

这场展览再次形成了“艺术是什么”的大课题。集结在此的艺术,有时尝试分离传统与现代,又或者尝试向迄今的方法论发起革命。有时候产生了与异文化的对话,从中再产生新的表现。又或者有时从具备独特特征的地域文化中重新引发新的观点。这么一来,艺术没有了国界,也没有禁忌。它超越一切。清翫雅集的收藏展揭示了这种全球化的扩大,也让我们窥见日后艺术的可能性。

我在此向提供藏品、组成这次展览的收藏家们表达最深的敬意,日后还希望能将收藏发扬光大。因为诚实真挚的收藏会赋予作品永恒的生命。

(本文作者是国际著名艺术策展人,1949年出生于日本东京,2006年起担任东京森美术馆馆长)

责编李挺

猜你喜欢

西欧收藏家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看得懂
从肯尼迪1963年西欧之行再探“宏伟计划”成败原因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收藏家星星狐
小小收藏家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解析中世纪西欧园林及其影响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喜见乐闻:史料呈现的“增值”方式——以《西欧一体化进程》为例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